市面上的包裝玉米是「殭屍玉米」?這些關於玉米的真相一定要知道

2025年03月15日13:22:07 美食 1944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超市裡到處都是各種真空玉米、冷凍玉米,還有撕開包裝就能直接炫的甜玉米粒。


市面上的包裝玉米是「殭屍玉米」?這些關於玉米的真相一定要知道 - 天天要聞
真空包裝的玉米,圖源:作者拍攝


這些加工玉米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也有很多很多人,一邊吃一邊擔心:


這種玉米吃的時候總覺得口感沒那麼好,差點意思;

這種玉米保質期多久呀?是不是特別特別不新鮮?

這種玉米在封真空前是不是會添加什麼東西?

……


前段時間, 有條號稱「殭屍玉米」的視頻爆火。視頻中,一位博主 看似怒氣沖沖地在爆料「 殭屍玉米」全是科技與狠活,不僅刷過小甜水,還 存在凍了許多年的「殭屍玉米」。 儘管這條視頻 沒有任何出處與證據,但 「殭屍 玉米」到 這個駭人說辭依舊迅速傳播開來,並引發了不少人的恐慌。


市面上的包裝玉米是「殭屍玉米」?這些關於玉米的真相一定要知道 - 天天要聞
圖源: 網路拍攝


那麼, 這種加工玉米,就是「殭屍玉米」嗎?能長期吃嗎?相比新鮮玉米,是不是差特別多? 今天來具體說說。


太長不看版:


「殭屍玉米」完全是營銷號打造出來的、無中生有、駭人聽聞的說法。


真空玉米和冷凍玉米都是通過高溫殺菌、快速冷凍這些方法,不僅延長了保質期,還保留了大部分營養。雖然加工後的玉米口感會稍微有些變化,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建議大家在夏天玉米成熟的時候多吃點新鮮的,享受它最好的味道和營養;其他季節可以選加工玉米,既方便又能解饞。購買時要注意查看包裝是否完整,有沒有執行標準、標籤是否合規、日期是否新鮮。


總之,科技和農業的結合讓我們有了更多選擇。無論是新鮮玉米還是加工玉米,各有各的好,大家主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即可。很多營銷號為了吸引眼球,經常給正常的科學技術潑髒水,然後通過拉踩賣貨,大家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被帶偏。

新鮮玉米的保存,是個難事!


玉米按用途分為籽粒玉米 (主要完全成熟後脫粒用於糧食加工、飼料、工業等用途) 鮮食玉米,我們這裡討論的是 鮮食玉米

玉米的成熟期一般在夏天,北方是 7 月到 9 月,南方是 6 月到 8 月。玉米喜溫耐熱,在南方每年 3 月底到 4 月初播種,北方則比南方晚一個月,經過 80-120 天即可收穫,有些晚熟品種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下需要 150 天才能成熟。


因此, 每年的新鮮玉米大量上市一般在 7~9 月,其餘季節也能買到玉米,大多都是雲南、海南等地區種植的玉米填補市場,這時候玉米相對較貴


在大量上市的季節往往天氣比較熱,雖然價格非常便宜,但 新鮮玉米保鮮是個難事 通常常溫下 1~2 天就開始發黃萎蔫了;即使放冰箱冷藏里,也只能撐 3~5 天,放久了籽粒就會失水,味道就會變得寡淡,吃起來就像嚼木屑一般。 如果想長期保存, 或者在其他季 也能吃到玉米,就得採取更科學的辦法了。


近幾年,玉米作為一種 健康、減脂的食物走紅,很多人把它作為正餐的一部 分。但因為新鮮玉米保存時間有限,反季節供應「捉襟見肘」,因此「加工玉米」在市面上越來越多。


市面上的包裝玉米是「殭屍玉米」?這些關於玉米的真相一定要知道 - 天天要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加工玉米保質期長

主要源於加工方式的升級


提起"加工玉米",以前更常見是玉米罐頭,現在有了更適合玉米的加工方式—— 真空包裝


真空包裝玉米,對於玉米成熟度挑選要求較高,因為只有合適的成熟度會有更好的口感、更高的糖分和香氣,太老太嫩都會影響到最終成品的口感。


用真空包裝玉米, 加工流程複雜,而且要跟時間賽跑,採摘後得趕緊去除花絲,剔除發霉、缺粒、水粒、串花粒或成熟度不達標的果穗,然後將玉米穗修剪成統一長度 (通常為 12~20 厘米) ,並按長度分級。


清洗時用流動清水去除花絲和污物,避免長時間浸泡。把玉米收拾好看了就要進行預煮了,預煮一般採用高溫 (85~95℃) 漂燙,目的是鈍化玉米中的酶活性,防止營養成分流失,同時殺菌和固定顏色,一般需要漂燙 10~12 分鐘。


再將漂燙後的玉米冷卻到室溫,用真空袋包裝後抽真空密封。最後將真空包裝後的玉米放入殺菌鍋中進行高溫殺菌,通常採用水浸式殺菌,溫度為 121℃,時間為 20~30 分鐘,這一步就是為了充分地殺滅袋內的細菌。滅菌完成後冷卻,擦去包裝表面的水,然後質檢查看是否漏氣。


整個過程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物品,卻能放很久,主要是因為抽了空氣、高溫殺菌,再加上密封包裝,細菌沒法生存,所以不用加防腐劑也能保存很久 (當然,得是正規廠家生產的)。


市面上的包裝玉米是「殭屍玉米」?這些關於玉米的真相一定要知道 - 天天要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除了真空玉米,還有一種常見的加工玉米——冷凍玉米。它和真空玉米的 加工方式略有不同,前期也是 採摘後去殼、清洗,然後預煮後就冷凍起來,一般都是需要放在-18℃ 環境保存。


速凍玉米 和速凍餃子一樣屬於速凍食品, 一般有速凍玉米粒和速凍糯玉米兩種。但相比真空玉米, 冷凍玉米在長時間冰凍過程會失水,影響口感,所以通常盡量不要凍得太久,以免口感太差。


市面上的包裝玉米是「殭屍玉米」?這些關於玉米的真相一定要知道 - 天天要聞

速凍糯玉米(未抽真空,需低溫保存和運輸),圖源:作者拍攝


加工玉米,營養真不錯!

這樣挑到合格產品


加工玉米在口感上沒有新鮮玉米那麼脆甜,但可以較好地保留玉米的大部分營養。 除了一些 水溶性維生素 (如維生素 C)、 抗氧化物質會略有減少外,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礦物質等都能較好的保留。 而且 真空包裝還有效抑制了氧化反應,還能夠較好地保留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 A、E 和胡蘿蔔素)。


當然,很多人會擔心封起來的玉米是不是已經放了好久了?或者裡面會不會有爛的等等。這裡提供幾個方法,教大家挑選到合格的產品。


1.看包裝: 選正規廠家的產品,包裝要完整,沒有破損或漏氣,尤其是真空玉米,袋子鼓起來的話就是漏氣了。


2.看標籤 :檢查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越新鮮的越好。


3.看外觀: 冷凍玉米粒顏色要鮮亮,沒有發黃或變黑;真空玉米則要看玉米粒是否飽滿,有沒有明顯的變色或乾癟。


4.聞一聞: 如果有異味或者酸味,那肯定不能買!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看食品安全認證,正規產品包裝上會有完整的 SC 編碼 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 有些還會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之類的認證標誌,這些標誌說明產品通過了嚴格的質量檢測,吃起來更放心。


小貼士:大家市面上也常能看到紫色、黑色、彩色的玉米,不僅好看,營養價值還更高,可以試試看哦~


市面上的包裝玉米是「殭屍玉米」?這些關於玉米的真相一定要知道 - 天天要聞
「彩色琉璃」玉米(作者種植拍攝)


玉米的顏色是由果皮、糊粉層和胚乳三部分色素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差異所體現。不同顏色的玉米品種通過雜交選育,可以將不同顏色性狀聚合,從而培育出多彩的玉米。 玉米豐富的色彩是花青素類胡蘿蔔素等色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太噁心!「愛吃菠蘿的人天塌了」 - 天天要聞

太噁心!「愛吃菠蘿的人天塌了」

夏天走在大街小巷總能看到外皮削得乾乾淨淨泡在鹽水中金燦燦的菠蘿插著一根竹籤香甜氣味撲面而來看起來「上頭」到不行但你知道它們是怎麼加工的嗎?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 天天要聞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報道「428元兩隻的梭子蟹,168元一斤的皮皮蝦。」近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今年五一假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一餐館就餐時遭遇「宰客」,引發了網路熱議。5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諮詢到秦皇島市發改委物價科,其表示,飯店等消費場所的商品定價一般由市場調節,並通過明碼標價向消費者展示。該網友...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 天天要聞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2025年5月9日-2025年5月11日,iCAR 揚州福聯店(愛咖)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店諮詢購買,具體優惠信息如下:車型促銷車型指導價(萬)優惠幅度(萬)優惠價(萬)庫存狀態2024款 401km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 天天要聞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近日,上海市「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線上線下商家紛紛推出活動吸引市民採購。來自普陀區東西部對口協作地區的昭通市也趕來赴約。5月6日,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五五購物節」系列活動暨昭通市特色商品發布對接會舉辦。枇杷、蘋果、小碗紅糖……等來自雲南昭通地區的各色優質農產品紛紛亮相,市民們也有機會在在...
地理冷知識——日照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日照

在青島、威海的光環之下,日照像一位低調的隱士,畢竟在日照60公里金色沙灘中,有32公里屬於未開發的原生態海岸。不過現在日照的熱度也在慢慢上來,這裡也不再只是「日出初光先照」傳說的地方,她的魅力也遠不止於清晨第一縷陽光。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 天天要聞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為感謝醫院對妻子臨終前的貼心照顧,秦先生在感謝信里偷塞一沓「水果金」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黃曉晴太太不幸離世,先生偷塞一沓「水果金」感謝醫護對太太治療期間的照顧。而醫院則巧用佛山習俗「折角」,收下家屬的心意,退回了裝著「水果金」的信封。這個近日發生在佛山的故事,主角是秦先生和佛山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