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
出來解釋一下
這口鍋里到底裝的啥」
今年春節
網友的一個在線提問
突然爆火
她被一道山東名菜
震驚到了
只見大白菜高高豎起
把鍋蓋頂到飛起
這啥造型啊?
這啥吃法啊?
於是
全網的好奇心
都被勾了起來
「這是什麼?好吃嗎?
裡面是啥?
是不是肉?」
很快
一大批山東網友
開始在線科普:
這是我們本地名吃
酥鍋
看到山東人
如此認真的回答
有的網友不敢相信
「原來是真的啊
我還以為是惡搞的圖片」
這下
山東網友不樂意了
不能允許自家名菜
被這麼埋沒
必須使勁宣傳一下
酥鍋
淄博博山名菜
近乎於名片了
又稱「北方佛跳牆」
當地一句俗語
窮也酥鍋
富也酥鍋
沒有酥鍋,年沒法過
酥鍋在冬天做最好吃
因為冬天的白菜最好
然後天又冷、能起凍
家家戶戶都會做
味道都不差
方子也千變萬化
除了固定的海帶
白菜、豆腐、鮁魚
藕、豬蹄
其餘的肉隨心意
網友@鐵鐵鐵鐵鐵魚:
「不知道是誰發明的
酥鍋最重要的是
不能放一滴水
食材要一層層鋪下去
一層肉
一層炸鮁魚
一層藕
一層炸豆腐
一層豬蹄
鍋夠大的再放一層牛肉
一層雞肉
一層海帶
鍋邊插上白菜幫子」
鍋里的材料
要壓緊摞滿
滿到鍋蓋都蓋不上
白菜幫子插在鍋邊
冒出鍋邊一大截
再用菜葉子蓋住
包起來
圖自小紅書網友
然後
放上大量的醬油醋
上火,一般要熬半天
悶一宿,再放涼
裡面什麼都爛糊了
請看
酥鍋誕生全過程
↓
來個特寫
↓
外地人
如果第一次吃酥鍋
可能會吃不慣
但如果不真的吃一回
就想像不到
這是什麼味兒
酥鍋的味道奇怪複雜
不屬於這些材料里
任何的味道
怎麼說呢?
就是酥鍋味兒
魚,肉,菜,豆腐
都是酥鍋味兒
一名網友回憶:
「在記憶里
酥鍋和春節緊緊捆綁在一起
臘月里家家戶戶都做酥鍋
聞著那味啊
都會止不住咽口水
印象最深刻的
還是姥姥家那口黑色大砂鍋
裡面放了些啥食材
我也不關心
只記得當那一片片大白菜幫子
碼起小山丘的時候
這一鍋的寶貝就算是封印了」
「起火
看著白菜在氤氳里
漸漸收斂起一身的支棱
蓋子就可以扣上了
經過漫長的等待
(很多人家要慢燉一夜)
這美味才算是得了」
「酥鍋可以趁熱吃
也可以放涼吃
姥姥會把大砂鍋
直接放在院子里
天寒地凍的臘月天
酥鍋完全冷下來後
湯汁就會凝結成
晶瑩剔透的凍
那凍就是冷酥鍋的靈魂」
「夾起一片藕
藕眼裡都灌滿『琉璃』
吃藕之前
一定先高舉藕片
仰起脖子吸上一口
那冰爽勁兒
最配暖和乾燥的屋子
姥姥的大砂鍋
在西屋門口的飯屋裡支過
在東屋門口的門棚檐下支過
媽媽做酥鍋的高壓鍋
在大街南頭的家裡支過
在白虎山西路的家裡支過」
「我還記得
對門的叔叔
一邊跟我聊天
一邊插著高高的白菜幫
至於嘗過多少人家的酥鍋
聞過多少人家的酥鍋味
那是數也數不清了」
屏幕前的各位
你聽說過酥鍋嗎?
吃過酥鍋嗎?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