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節氣中,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標誌著夏季的炎熱達到了頂點。然而,大暑的來臨時間並非一成不變,有時在月初,有時則接近月末,人們便形象地將其分為「早大暑」和「晚大暑」。這兩種大暑不僅時間上有所區別,在氣候特點和對農事活動的影響上也各有不同。
一、如何區分早大暑和晚大暑?
以2024年為例,大暑節氣在7月22日下午15時44分11秒到來,這一天是農曆的六月十七,屬於六月中旬,因此我們可以將其歸類為「晚大暑」,區分早大暑和晚大暑的方法有三個,我們來看一看,是哪三個劃分方法呢?
一是按日期不劃分大暑節氣
如果大暑節氣在中伏到來之前,稱之為早大暑,如果大暑在中伏到來之後,就稱之為晚大暑,今年的中伏7月25日至8月13日,共計20天;末伏8月14日至8月23日,是10天,共計40天,所以是加長版的三伏天。
當太陽在7月22日下午15時44分11秒那一刻達到其在天空中的最高點,我們迎來了大暑這一盛夏的節氣。這一時刻的精準到來,彷彿是大自然為我們奏響的夏日序曲,宣告著酷暑的正式來臨。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大暑似乎來得早了一些,像是急性子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現其熾熱的熱情。這樣的早大暑,不禁讓人聯想到那句古老的諺語:「大暑中伏前,必定是災年。」這句話雖帶著幾分神秘與宿命,卻也透露著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認知。
若是大暑落在中伏之後,那便是另一番景象了。那時的太陽雖然依舊炙熱,但暑氣已經逐漸收斂,為即將到來的秋收做好了準備。此時的農民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因為他們知道,今年的努力終於換來了滿滿的收穫。
二是按大暑到來的時辰來劃分
一般而言,中香所指的「大暑」,乃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標誌著酷熱的天氣達到了頂峰。而關於「早大暑」與「晚大暑」的區分,不僅僅是一種時間上的劃分,更蘊含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
當大暑在正午12點之前到來,陽光已然熾烈如火,人們稱之為「早大暑」。此刻,烈日炎炎,彷彿大地都被曬得滾燙,空氣中瀰漫著熱浪的氣息,彷彿連風都帶著灼人的熱度。
然而,若大暑在中午12點之後姍姍來遲,那便是「晚大暑」。今年的大暑,恰恰是在7月22日下午15時44分11秒那一刻降臨。那一刻,時間彷彿凝固了,陽光依舊炙熱,但比起「早大暑」的兇猛,它似乎多了一絲溫柔。此刻的大暑,彷彿是大自然在夏日即將結束時,為世人送上的最後一波熱情。
這樣的劃分,不僅讓我們對夏日的炎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們感受到古人對節氣的敬畏與尊重。在這個炎炎夏日,無論是「早大暑」還是「晚大暑」,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獨特體驗,讓我們在酷暑中感受到生命的熱烈與頑強。
在炎炎夏日的深處,大暑的節氣如一位莊嚴的君王,踏著灼熱的步伐,緩緩降臨。古語有云:「早大暑,涼嗖嗖;晚大暑,熱死牛。」這句話猶如一首生動的田園詩,描繪出大暑時節的奇妙變化。
隨著太陽的逐漸升高,大地的溫度也如同被點燃的火焰,迅速攀升。到了傍晚時分,大暑的炎熱更是達到了頂峰。那熱浪滾滾,彷彿連空氣都在燃燒,連最堅韌的牛兒也難以承受這酷熱。此刻,大地彷彿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蒸籠,讓人無處可逃。
這種奇妙的轉變,正是大暑節氣的魅力所在。它既有清晨的涼爽,又有傍晚的酷熱,彷彿是大自然的一場魔法表演。而我們,也在這變化莫測的夏日裡,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堅韌,更加珍惜這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三是按照大暑在年頭、月中、月未的時間來劃分
今年的大暑,恰好落在7月22日這一天,農曆的六月十七,它帶著熾熱的陽光和沉甸甸的農諺,緩緩走來。這是一個晚大暑的時節,如同一位晚到的貴客,雖然姍姍來遲,但帶來的熱度卻絲毫不減。
「大暑月頭,六月大旱。」這句古老的農諺,彷彿是大自然對農夫們的警示。如果大暑來臨在月初,那麼整個六月都將被烈陽籠罩,田地里的作物將在饑渴中掙扎,祈禱著天降甘霖。
「大暑月中,秋收一場空。」這是何等沉重的預言!若大暑正好在月中,那麼秋日的豐收之夢恐怕將化為泡影。金黃的稻穀、飽滿的玉米,都將因缺乏足夠的水分而枯萎,農夫們的辛勤付出將化為烏有。
「大暑月尾,七月大水。」然而,若大暑姍姍來遲,到了月末才顯露它的威力,那麼七月將迎來一場肆虐的洪水。
二、早大暑和晚大暑在氣候特點上有何不同呢?
早大暑的到來,往往意味著夏季的炎熱已經提前到來。由於此時太陽輻射強烈,氣溫迅速升高,天氣通常比較乾燥,雨水相對較少。這種氣候特點對於農作物的生長來說,既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機遇。一方面,高溫天氣容易導致作物蒸騰作用加強,水分流失加快,需要農民加強灌溉管理;另一方面,充足的陽光有利於作物的光合作用,促進生長。
而晚大暑則不同。由於此時已經接近夏季的尾聲,太陽輻射逐漸減弱,氣溫雖然仍然較高,但相對較為穩定。此外,晚大暑期間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增加,這種氣候特點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和成熟。此時正是稻穀、玉米等糧食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雨水充足、氣溫適宜為它們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除了對農事活動的影響外,早大暑和晚大暑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有著不同的影響。早大暑期間由於氣溫高、濕度低,人們容易感到口渴、疲倦、食欲不振等不適癥狀。因此,在這個時期人們需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補充水分和營養。而晚大暑期間雖然氣溫仍然較高但相對較為穩定且雨水增多使得空氣濕度增加人們會感覺相對舒適一些。
總之,「早大暑,涼嗖嗖;晚大暑,熱死牛」,早大暑和晚大暑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氣候特點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了解這些區別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夏季的高溫天氣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和日常生活。
你認為我分析得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記錄夏日生活點滴##夏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