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文化
衡水老白乾酒,是老白乾香型的代表酒種,是老白乾酒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衡水老白乾酒,源於近二千年的流傳。自漢代衡水古地釀酒業興起,唐代衡水酒名揚天下,明代老白乾酒的成名,到民國時期衡水酒參加巴拿馬賽會,並獲得甲等金質大獎。
在東漢時期,皇帝下詔禁酒,並且專禁衡水酒。可見當時衡水釀酒業的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酒業的興盛,已影響到了當地人的糧食安全。歷史上下禁酒令的皇帝不少,但這恐怕是歷史上第一位因考慮糧食安全問題而下禁酒令的皇帝。也是第一次從國家宏觀經濟出發,進行產業調整的禁酒令。
唐代的都城在古都西安。衡水地處河北東南,與山東接壤。遠在千里之外的冀州衡水酒,列為當時的五十五種名酒之一,運往都城,擺出酒水大陣。由此可見,衡水酒在唐代已知名天下。
宋元時期,衡水被契丹所佔,長年戰亂,民不聊生。衡水釀酒業幾近蕭條。明朝初年,百業興旺,衡水釀酒業又恢復了往夕的興隆昌盛景象。因此明清時的史籍,對衡水酒的記述最多。到清代中葉,衡水形成規模的釀酒作坊已有十八家之多。
清末民初,衡水酒雖也受戰亂的影響,但仍興盛不衰。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衡水酒已遠銷新加坡。民國4年(公元1915年),十八酒坊之一的德聚店老闆李澤卿,將衡水老白乾酒送到巴拿馬萬國物品賽會,並獲得甲等金質大獎,老白乾酒從此名震華夏。
民國18年出版的《衡水鄉土志》這樣描寫衡水滏陽河兩岸酒業興隆的場景:「滏河東西,造酒廠二十餘家,日釀數石」。同年,河北省開辦國貨陳列館,曾展出衡水福興隆酒店的白乾燒酒。展會給出了很高的評價,打分80分,獲得二等獎。給出的評語是:研究有方,尚合衛生。這可能是白酒歷史上最早的感官評語。「研究有方」,是對老白乾酒工藝的肯定,酒質的讚譽,說明老白乾酒口味獨特,醇香甘美。「尚合衛生」,是說老白乾酒酒體清澈透明,口味爽凈,飲後不上頭,符合人們飲用的健康衛生標準。在當時沒有衛生指標檢驗手段的情況下,這可能是當時最高的衛生指標評價,也是白酒最早的衛生指標檢驗報告。
老白乾酒,在我國北方自古以來就是最主要的白酒品種。北方的氣候、水土和微生物群落,非常適合於老白乾酒的釀造。可以說北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自然天成的老白乾酒。因此,人們習慣於用老白乾三個字,作為好酒的代稱。
2、 老白乾酒名的傳說
歸結起來有三種。傳說一:在明朝嘉靖年間,當時衡水縣已有十八家釀酒作坊。嘉靖32年(公元1553年),在滏陽河上修造石橋,修橋的工匠們常到當時最大也是釀酒最好的德源涌酒坊飲酒。工匠們對德源涌的好酒讚不絕口。稱其為真潔、好乾(gan讀一聲乾杯之意)。而德源涌的釀酒歷史久遠,故稱其為「老」,其酒質清澈透明無色,稱其為「白」。「干」指酒好乾杯,也指其酒烈,酒度高,燃後不留水分。於是德源涌的燒酒,自此便稱做「老白乾」。流傳400多年至今。
3、老白乾香型創立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當時對老白乾香型的認識不足。老白乾酒,總是和清香型酒分在同一組參加評比。傳統的老白乾酒生產工藝,操作技法、自然水土條件和微生物菌系和清香型酒有很大不同,產品的口感、風格自然就有較明顯區別。從1989成立老白乾協作組,全國十幾家酒廠,經過多年科學研究,揭秘老白乾酒微量成分、生產工藝、操作、原料配比和自然微生物菌系,加以科學總結,先在行業內製定老白乾標準,2007年gb/t23825-2007《老白乾香型白酒》發布實施,標誌著老白乾香型創型成功。
圖文來源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