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晚,丹陽市界牌鎮界牌新村夜市,附近汽配企業的工人們用美食消解一天的疲憊。「最近又多了不少生面孔,估計又有廠招人了。」阿布都燒烤店店主圖爾蓀尼亞孜說,隨著顧客越來越多,自家燒烤攤也升級成燒烤店。
汽配名鎮界牌鎮地處丹陽市東北部,距離丹陽城區近30公里。鎮域面積23.63平方公里的小鎮,卻有超5.3萬人的外來人口,是當地戶籍人口的2.5倍,僅去年凈流入人口就有5324人。這樣一個小鎮如何吸引人們「走進來」「留下來」?「我們用產業發展吸引人,用政策服務留住人,用真情實意讓他們認同界牌。」界牌鎮黨委書記劉奇說。
以產聚人,創更多好機遇
4月3日,江蘇哆瑞咪發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田萬溫跟老鄉約好,下班後一起吃火鍋。田萬溫曾在其他地方工作,但總感覺「扎不下根」。2年前,田萬溫跟隨企業從常州來到界牌後,穩定的工作和舒適的生活節奏讓他找到家的感覺。
「我們和界牌鎮120餘家企業都有合作。」哆瑞咪發汽車科技總經理李玲說,過去企業每天要安排專人將產品運至物流中心發貨,現在物流上門取貨,方便不少。2024年,企業在界牌鎮新建的5萬餘平方米廠房投產,當年銷售額就達9800萬元。
作為有著全國最大汽車燈具、摩托車配件市場的全國千強鎮,界牌鎮擁有企業近300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10家,全鎮去年完成工業應稅銷售127.24億元。該鎮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補鏈延鏈,重點招引高新技術企業。去年,總投資1億元的新思維汽車部件項目、總投資2億元的高標文化年產600萬件注塑件項目、總投資2億元的致遠塑件新建項目等21個重點產業項目相繼落戶,新增人才需求超2000人。
跨域通辦,讓服務「零距離」
86歲的羅毛英是常州市孟河鎮人,隨務工子女居住在界牌新村。因為要在這裡就醫,老人到鎮便民服務中心辦理「異地就醫」手續。「跨域通辦」專窗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立即與孟河鎮便民服務中心取得聯繫,僅用1小時便為老人辦好業務。
「2023年12月開始,我們就與相鄰的常州孟河、丹陽丹北攜手打造『跨域通辦』服務平台,建立收件、辦理三地窗口協同聯動工作機制,並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服務。」界牌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裴文曉介紹,平台可通過網辦、聯辦方式為市民異地辦理社保、醫保類事項24項。
界牌鎮還出台文件明確,流動人口與本地居民可享受同等參保政策,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登記、靈活就業人員社保開戶等業務實行「零差別」受理。
聚焦痛點,讓孩子上好學
「為解決新產線合格率不達預期的問題,今年春節後我們從廣東引進一名產線編程方面的人才,而對方提出了孩子上學問題。」江蘇日昌汽配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根說,他將這一需求反映給界牌鎮政府後,該鎮為這名員工的孩子開闢「綠色通道」,孩子順利在界牌中心小學就讀。
界牌鎮為規上企業緊缺型人才子女入學開闢「綠色通道」,針對普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採取積分制。「在界牌鎮居住工作滿1年的,積分都夠子女入學。」界牌鎮教育委員會工作人員張江說,界牌中心小學學生總數在4300人左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達83%。
2月27日,界牌鎮發布《關於倡導企業建立員工子女關懷機制的倡議書》,倡導讓家長在工作日享有40分鐘彈性通勤時段、企業每月為員工提供半天帶薪「教育關懷假」,鼓勵企業舉辦親子科技體驗等。張江介紹,現在全鎮有30家企業為員工設立了彈性通勤時段。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晏培娟 錢飛 通訊員 范萌 雷曉晴 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