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是近日跨境出海企業最為關注的話題。
據新華社,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了最新的關稅政策,根據新政,美國將對中國徵收34%的「對等關稅」。
這一政策加劇了跨境賣家的成本壓力,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市場策略與風險分散路徑。
「目前來看,全行業未來都會有漲價的需求。」巨星科技在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公布後,我們的反應是第二天就開始漲價,預計很快能看到全行業漲價的行為發生。」
上市公司密集發聲,普遍強調「影響有限」,背後折射出差異化的應對邏輯——或收縮戰線聚焦新興市場,或加速供應鏈調整,或通過品牌溢價消化成本。
利潤微薄的製造業工廠面臨更大挑戰,東南亞這個曾經的「避風港」同樣被納入高關稅範圍,出海建廠的長期可行性面臨考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供應鏈優勢仍長期存在,海外的剛性需求與中國成熟產業鏈結合,短期陣痛未必會轉化為長期衰退。當行業從「低成本依賴」轉向「價值競爭」,這場危機或許正孕育著中國出海企業真正的全球化升級。

圖片來源:新華社
風雲突變
不管是直郵模式,還是海外倉模式,對於賣家來說成本都是顯著增加的。
多家跨境電商上市公司密集回應,表示對業務影響有限。
「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上漲,漲價幾乎是確定的一步。但價格上漲也意味著中國供應鏈的低價優勢被削弱,可能導致美國市場出現波動和反彈,商家可能面臨訂單量的減少。
吉宏股份(002803.SZ)回復投資者稱,公司跨境社交電商業務主要銷售區域為東南亞、東北亞和中東地區,以亞洲為主,美國區域的銷售收入僅1.2億元人民幣,占公司營業收入總額55.29億元的比例為2.17%,佔比很小;包裝已無美國業務。美國關稅對公司無任何影響。
致歐科技(301376.SZ)回復投資者稱,歐洲營收約佔公司營收的60%,美國營收約佔公司營收的30%。由於地緣政治及國際業務環境的變化,公司將繼續夯實歐洲大本營地位,加快現有新品的上新速度並拓展高貨值類的全新品類,資源聚焦提升擴張增速,逐步往德國線下渠道滲透。
公司將以整體漲價應對短期內成本衝擊,並以東南亞和中國構建雙供應中心,靈活應對未來變局;同時,公司將布局開拓新興市場,帶來新的業務增量。
小商品城(600415.SH)在互動平台表示,基於義烏市場出口結構多元化、供應鏈韌性突出等特點,結合當前經營數據,公司認為此次關稅政策調整對整體業務無實質性影響,對義烏出口影響有限。具體來說,義烏市場商品品類豐富且剛需屬性顯著;貿易夥伴日趨多元;義烏市場對美出口影響有限,加征關稅後仍具有價格優勢。
安克創新(300866.SZ)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公司認為「短期承壓不改長期價值」。關稅及政策調整將對行業利潤產生階段性擠壓,但安克創新通過合規性、供應鏈管理及產品創新、品牌勢能構建的「戰略緩衝墊」,使得公司具備更強的經營韌性與抗風險能力。
安克創新表示,公司緊急應對,已成立跨部門項目組,持續跟進政策與市場動向、聯動前後端制定對策。同時,除CN+1供應鏈策略外,公司也在持續推進CN+2供應鏈策略(指通過在其他國家建立或擴展生產和供應鏈設施)。
巨星科技(002444.SZ)在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公告,巨星科技目前美國市場收入佔整體收入的65%左右,根據上一輪加征關稅的歷史來看,這一輪加征關稅預計將對美國帶來終端價格的上升,以及銷量的下降,整體的市場規模可能並不會受明顯影響。
製造業挑戰
加征關稅對所有出口美國的企業來說都是共同的挑戰,尤其是工廠賣家的處境更為嚴峻。
「中國工廠的利潤並非如外界所想像的能達到30%至40%。實際上,利潤空間相當透明,一般維持在5%至10%。對於技術含量較高、進入門檻較高的工廠,利潤或許能達到15%至20%,這已屬較高水平。」寧波凌凌七跨境電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幸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此輪關稅宣布之前,就有外貿工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客戶發來郵件表示不會單獨承擔增加的成本,要麼雙方協商,要麼終止合作。
外貿工廠的業務情況與頭部客戶的訂單息息相關,某個大客戶的訂單沒能做成,工廠的經營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但其有限的利潤空間難以做出讓渡,即使雙邊承擔一半的關稅,也有可能是工廠全部的利潤。
也有走跨境電商渠道直面消費者的工廠企業,雖然免去了與客戶談判,但關稅提升的代價是價格競爭力的降低、利潤空間的壓縮。
困境之下,出海建廠是此前很多工廠看中的「出路」。面對美國可能對華加征的高關稅,不少工廠企業選擇將供應鏈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
在新關稅政策落地之前,已有工廠在東南亞等市場進行了走訪踩點,考慮建廠的可能性。「對於製造業來講,除了海外建廠,我們沒有更好的方法。」浙江某汽配工廠負責人此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然而,東南亞也未在此輪風波中倖免,熱門建廠地如印尼、泰國、越南均被徵收超過30%的對等關稅。
「去越南等地建廠的首當其衝受到衝擊,尤其是去年過去的。」有出海企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沒有所謂低成本的國家了。」
上市公司巨星科技也在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中表示,「基於現有的貿易對等,去哪裡都可能會碰到關稅。」站在全球產能的角度考慮,目前東南亞仍然是整體成本比較低的地區,而中國的製造成本反而比之前更有優勢。
在眼下政策不定、變動頻繁的外部環境下,業內普遍感嘆,出海建廠需要更慎重的考量如何合法規避美國限制。
「廠房的折舊年限得有20年,設備的折舊年限有10年。因此,企業至少需要制定8到10年的長期規劃。」有工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長遠的決定。
應變之策
毫無疑問,中國出海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全球化布局。
市場多元化成為出海企業的必然選擇。「根據我們調研的情況得知,不少賣家均表示,目前最穩妥的方式就是『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由於政策環境的多變性,賣家們逐漸認識到,過度依賴某一市場將潛藏巨大的風險。」深圳市跨境電商協會執行會長王馨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上海胤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宋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公司業務里美國市場佔三成左右,其餘面向歐洲、澳大利亞等市場,「我們會把本來應該投到北美上面的人、貨盤、資金等全部用來投到其他市場,比如歐洲、俄羅斯等。」
安克創新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北美收入佔比逐年下降,公司目前在大力開拓歐洲、東南亞、澳洲、拉美等非美市場,中國也會是公司持續投入的市場之一。
而美國作為眾多出海企業的主要市場,從供需兩端的基本面來看,目前尚未發生重大變化。eBay大中華區銷售與品類管理總經理龐濤向記者表示,在需求端,美國市場需求依然存在,且很大一部分是剛性需求;在供應端,中國製造仍然是全球最高效的供應鏈。即便存在風險,生意的增長仍是主要趨勢。
以汽配產業為例,中國有完整的汽配產業鏈,能以較低的成本生產高質量的汽車零部件,在美國市場極具競爭力,且是剛需產品。對於企業來說,最終會以漲價應對。
「不從跨境電商渠道來買,那就要從當地進口商或者零售商那裡買,而他們也很大可能是從中國進口的。」宋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些製造不是想替代就能替代的。
在商業模式上,出海企業則需要從單純的「低價出口」轉向「品牌化」的高附加值策略。品牌溢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稅務調整帶來的成本上升,此外,品牌具有較高的用戶黏性,即便產品價格有所上調,消費者仍會繼續選擇該品牌。
有品牌企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更關注的是如何升級產品,提供更優質的功能和服務,產品的價格高於關稅增長的幅度,即便如此,銷量依然保持增長。
安克創新也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將通過持續投入研發和品牌,強化產品創新力,增強與消費者的鏈接,提高品牌議價權,保障自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處於優勢地位。
對於整個行業來講,短期內是挑戰,長期來看則有望促進整個行業的重新整合與升級,進一步激發商家側的創新與合作。
「過去很多企業把它認為跨境電商是一個充分競爭、低門檻准入的一個市場。」龐濤向記者表示,「未來它的門檻會抬高,帶來一些變化和轉型,其實對很多企業來講是一個機遇。」
他認為,行業門檻的提升能夠更好地規範市場秩序,促使企業更加集中精力進行供應鏈的高效管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