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交所對外公布新一輪《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相較過往,新一輪行動計劃更加強調嚴監嚴管,協同推進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同時也更加聚焦投資價值,推動上市公司持續增強投資者回報。

財務造假是資本市場毒瘤,是嚴重製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頑瘴痼疾。新一輪行動計劃聚焦制約當前打假防假工作質效的薄弱環節,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意見,進一步提升財務造假線索發現能力,打通發行審核、持續監管、現場督導、會計監管等環節信息通道。加強科技賦能,用好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在嚴懲財務造假的同時,一體打擊資金占用、違規擔保、違規減持等行為。
上市公司質量是投資價值的根基,上市公司質量突出體現在給投資者的回報上。三年行動計劃緊扣投資價值這一關鍵,提出推動「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走深走實,壓實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體責任,引導現金分紅與回購增持,推動上市公司提升回報投資者的意識和能力。發揮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加強ESG生態體系建設,完善退市實施機制,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上市公司監管服務的首要目標。近年來,上交所已先後制定兩輪三年行動計劃。隨著各項措施落地見效,滬市公司質量整體向好態勢更趨明顯。
上交所當日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市公司的市場結構更「優」。三年來,滬市製造業公司由1237家增長至1469家,市場佔比增長2個百分點;科技類公司由483家增長至651家,市場佔比增長5個百分點;民營公司由1231家增長至1480家,市場佔比增長3個百分點;市值千億以上公司由86家增長至100家。
再如,企業發展的基本面也更「穩」。穩增長方面,三年來,滬市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8.44%和8.87%,其中科創板公司更是達到24.26%和10.19%。穩就業方面,滬市公司提供就業崗位由1709萬個增長至1800萬個,預計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7億人。防風險方面,資金占用、違規擔保餘額較峰值下降超九成,高比例質押公司數量較峰值下降近八成,風險隱患持續收斂。
上市公司的可投性更「高」。「三投資」理念逐步落地顯效,市值千億以上公司股價三年累計漲幅38%,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為A的公司,評價區間內股價漲幅15%。回報投資者顯著增強,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達5.2萬億,占同期IPO和再融資募資總額的171%,近150家公司連續三年股息率超過3%。
長期資金加速入市,機構投資者持倉市值由34.33萬億升至39.35萬億,年均複合增長率超7%。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