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歐洲國家,也進入到了嚴重危機中。就像英國、以及西歐地區的歐盟國家,也不再是「經濟強勁」國家的代名詞,它們也陷入到了各種危機中。就像英國,正在被通脹折磨得苦不堪言。還有德國,朔爾茨政府因為經濟問題陷入到了信任危機中。
俄烏衝突
參考消息網報道稱,信任危機出現後,德國掀起了各種抗議活動,德國居民要求朔爾茨政府從居民利益的角度出發。隨後,朔爾茨做出了很多承諾,但依然沒有讓德國居民滿意。有意思的是,在朔爾茨陷入信任危機後,特朗普又踩了他一腳。特朗普嘲諷稱,德國正在「自我毀滅」,因為朔爾茨不可靠的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發電場。
雖然這樣的說法不一定對,但必然會對朔爾茨造成一定的影響,畢竟大部分的德國居民都憋了一口氣。俄烏衝突後能源價格飆升,給德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通脹壓力。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嚴重依賴進口天然氣,其中大部分來自俄羅斯。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能源價格飛漲,導致家庭開支激增,尤其是供暖費和汽油費用。
特朗普
高通脹率嚴重影響了普通德國人的生活質量,許多家庭不得不削減非必需品開銷,甚至面臨財務困難。朔爾茨政府推出的緩解措施,如臨時降低燃油稅、實施交通補貼等,雖有一定作用,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導致公眾對其經濟管理能力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此前,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朔爾茨政府的防疫政策也受到了不少批評。德國在疫苗接種推廣初期遭遇挫折,加之病毒變異速度加快,導致病例數持續攀升。民眾對政府的封鎖政策、疫苗接種計劃的遲緩以及口罩令等防疫措施的有效性持有不同意見。
朔爾茨
部分民眾認為政府反應遲鈍,未能充分準備好醫療系統應對疫情衝擊;另一些人指責政府侵犯個人自由,特別是在強制接種疫苗和限制未接種者活動的問題上,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加劇社會分裂和不滿情緒。
而且,德國在外交舞台上的表現也引起了公眾的不滿。尤其是在面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時,朔爾茨政府的立場被認為不夠堅決,尤其是在停止北溪二號管道項目上猶豫不決,直到最後一刻才宣布暫停該項目認證程序。德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態度,以及對俄制裁力度不足,使得一部分民眾質疑政府是否真正站在西方陣營的前線。
烏克蘭
此外,德國在北約防務支出目標上的落後,也被視為缺乏承擔同盟義務的表現,這影響了德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也讓國內民眾感到不安。
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在其競選綱領中承諾大力推動環保事業,加速德國能源轉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然而,實際政策的執行卻顯得力不從心。面對高昂的能源成本,政府不得不重新評估煤炭退出時間表,延長燃煤發電廠的運營期限,以保證電力供應穩定,這與之前的綠色承諾形成了鮮明對比,引起環保組織和綠黨選民的強烈不滿。
能源
朔爾茨本人的領導風格和溝通方式也成為民眾不滿的一個焦點。他被批評為過於保守、缺乏激情,無法在關鍵時刻展現強有力的領導力。朔爾茨在公開場合的講話常常給人留下模糊不清的印象,缺乏清晰的方向指引,這讓人懷疑他對國家未來的規劃是否有足夠的遠見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