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族的首領-四大阿修羅王 - 天天要聞 佛學

阿修羅族的首領-四大阿修羅王

在不同的生命形態中,有不同的統率者,而阿修羅也有他們的領袖,那便是阿修羅王。佛教中記載的阿修羅王有很多,最著名的有四位,即四大阿修羅王。  《法華經·序品》中記載有四位阿修羅王,這四阿修羅王在佛教中比較有名並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們各自統領百千眷屬。
日本中世「脫佛入儒」浪潮對其思想文化的影響 - 天天要聞 佛學

日本中世「脫佛入儒」浪潮對其思想文化的影響

進而言之,可以說是中國朱子學的東傳激發了日本五山禪林佛教世界的思想震蕩,使得不少對中國文化傾心且熱情擁抱朱子學的禪僧們放棄了安身立命的佛教信仰,轉而尊奉朱子學,高舉儒學大纛,聚徒講學,既而肇啟了日本近世儒學勃興的文化新章。
中國的佛塔之最 - 天天要聞 佛學

中國的佛塔之最

但也並非絕對,佛教鼎盛時期的隋唐和南北朝,已逐步發展成殿堂作為寺院的主要建築,塔更多對應的是對佛的紀念和對佛法的宣揚。
吳越國,為何有這麼多阿育王塔? - 天天要聞 佛學

吳越國,為何有這麼多阿育王塔?

2001年4月,浙江省博物館展出了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文物,內中的鎏金銀質塔頗引人注目,塔通高35厘米,透過塔身鏤空處,可看到內有金質容器,據認為可能就是金棺,棺內應供奉有錢弘俶的佛螺髻發1。
臘月初八,釋迦摩尼佛成道日! - 天天要聞 佛學

臘月初八,釋迦摩尼佛成道日!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成道前名為悉達多,他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毅然捨棄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優婁頻羅村的苦行林,修習苦行。經過六年苦修,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悉達多太子認識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脫的正確道路,決定放棄苦行。
不想當宰相的和尚,不是「好和尚」 - 天天要聞 佛學

不想當宰相的和尚,不是「好和尚」

在大家的印象中,僧人都是吃齋念佛的修行之人,但歷史上偏偏就有三位身穿黑色僧衣,並參與政事且影響較大的僧人,後人稱之為「黑衣宰相」,用白話說他們就是政治和尚,身在佛門心在俗世,關鍵是功勛卓著。1、慧琳:南朝劉宋僧人‬,今陝西人,俗姓劉。道淵之弟子,少年出家,住建業冶城寺。
「黑絲師太」釋智定:和2個和尚假結婚,開豪車住豪宅,荒唐人生 - 天天要聞 佛學

「黑絲師太」釋智定:和2個和尚假結婚,開豪車住豪宅,荒唐人生

開豪車住豪宅,聯同和尚假結婚斂財,這樣的僧人你見過嗎?她是頗具威望的監院,表面一心向佛,無欲無求,背地裡卻窮奢極欲,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進行不正當的錢財交易。謊報假賬,將籌集的善款用於個人消費,敗壞出家人的名聲。這位僧人,名叫釋智定。出生於吉林地區,是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
清代,大真法師、道樞法師傳記 - 天天要聞 佛學

清代,大真法師、道樞法師傳記

大真。號新伊,俗姓周,湖南常德武陵人,在襁褓的嬰兒時代,就會合掌稱念「南無佛陀」。等到就學的時候,不愛和其他的孩子們為伍,喜歡獨自地聚沙畫地為佛塔,或者自己靜坐眼觀鼻、鼻觀心。九歲時,拜見蓮居寺的紹覺法師,受持三歸五戒,因此依止於其座下。十五歲剃髮出家,二十歲,入雲棲山受具足戒。
文殊菩薩的故事之法華多寶 - 天天要聞 佛學

文殊菩薩的故事之法華多寶

唐朝神英和尚,是滄州韓氏之子,他幼年就出家,有著清明的節操以及堅定如金石的求法意志。壯年時,就皈投於南嶽神會大師的座下,希望能夠好好學到出世大法,時間在不知不覺間過去,有一天神會大師忽然對他說:「你的因緣是在北清涼勝地,好建立法幢,你還是不要老呆在這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