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經的忌諱 - 天天要聞 佛學

抄經的忌諱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金剛經抄經抄經就是寫經,也就是書寫經文。抄經就是用最虔誠、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說的法,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下來。抄經有很多好處,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還能培養我們的定力。
弘一法師:一個人有了能量,不是為了滿足私慾 - 天天要聞 佛學

弘一法師:一個人有了能量,不是為了滿足私慾

弘一法師曾說:「學識的淵博不是為了征服別人,而是為了看清自己的渺小。財富的豐厚不是為了炫耀奢華,而是為了增加揚善的擔當。地位的顯赫不是為了孤芳自賞,而是為了率眾前行。力量的強悍不是為了欺壓弱小,而是為了自 由的呼吸。一個人有了能 量,不是為了滿足私慾,而是為了承擔更多的使命。」.
京都最大禪寺的中國根與福建緣 - 天天要聞 佛學

京都最大禪寺的中國根與福建緣

2022年10月23日,福清黃檗山萬福寺赴日本訪問團在宇治黃檗開山堂和本堂參加完「隱元禪師350年大遠諱」紀念活動之後,在黃檗宗宗務總長荒木將旭法師和京都黃檗山執事僧陪同下,參訪團一行,從萬福寺總門出發,前往京都最大禪寺——東福寺,拜謁供奉福建密庵咸傑祖師法衣的道場。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釋迦牟尼是尼泊爾人 - 天天要聞 佛學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釋迦牟尼是尼泊爾人

#2022生機大會#不少人認為,佛教起源於現在的印度,其實不是,準確的說法,是起源於古印度。古印度過去叫天竺,比現在的印度大得多,包括巴基斯坦、尼泊爾等許多國家。因此,這些國家也屬於佛教的發源地,而不是單指現在的印度。佛祖釋迦牟尼也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爾人。
長安--法顯帶你去旅行01 - 天天要聞 佛學

長安--法顯帶你去旅行01

譯文:法顯以前在長安時,感嘆律藏殘缺不全,於是在公元三九九年,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往天竺尋求戒律。
吐蕃王朝--玄奘西行番外篇② - 天天要聞 佛學

吐蕃王朝--玄奘西行番外篇②

根據藏族史書記載,藏族人來自一個叫雅礱的部落,最早的王叫聶赤贊普,是天神的兒子,之後經過了天赤七王、上丁二王、中烈六王、地德八王、下贊三王,一共27代王約500年的統治,到了第28代拉托托日寧協時,佛教第一次傳入了吐蕃,又經過了四代約110年,到了朗日松贊時代,雅礱部落在贊普的領導下,滅亡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蘇毗。
【禪宗智慧】善始還要善終 - 天天要聞 佛學

【禪宗智慧】善始還要善終

太陽東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水有潮漲潮落,世間萬物,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發展和消亡中。人也一樣,在飛逝的時光或者滾滾的時代浪潮中,許多事物都會離我們而去,不管我們是否願意。
從稻盛和夫的修行中,感悟修行的意義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佛學

從稻盛和夫的修行中,感悟修行的意義是什麼?

讀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生活中,很多有成就的人,他們經常做一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事情,能告訴我們一些內在的東西,讓我們去思考,去感悟。稻盛和夫先生,1959年在他27歲時,創立了京瓷公司,然後在1972年9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但稻盛和夫成功以後,還進行艱苦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