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2022年12月10日22:02:23 佛學 1655

1999年1月2日,在九華山的通慧禪林寺廟大殿中,當住持思尚師太打開師傅的坐缸時,只見已經圓寂38個月的仁義師太的屍體完好無缺地呈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從近處看可以發現,仁義師太的身體雖然已經干縮,但是她的體膚、牙齒、指甲總體上來說依舊保存完好,腰間和軀體還具有一定的彈性。

不過,她已經全無女性特徵:乳房消失,胸部平整。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遠遠地看過去,仁義師太是一副盤坐在地虔誠禮佛的姿態。

這令人在驚嘆於她的肉身歷經多年而不腐的同時,不禁肅然起敬。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中國佛教史上終於出現了第一尊比丘尼(尼姑)肉身。

那麼,仁義師太生前究竟做過哪些事呢?在她的身上到底又發生了什麼呢?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生逢亂世,被迫出家

仁義師太的俗名為姜素敏,於191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

家境比較富裕的她從小就喜歡讀書寫字,並在7歲那年開始進入私塾跟著先生學習。其間,勤奮刻苦的她看了很多書籍,還學會了琴棋書畫。

她的父母看在眼裡,感到非常高興,就一心想著把她培養成一個知識淵博、知書達理的富家才女。然而年少懵懂的她卻在讀書的過程中,迷戀上了佛學文化。

而且還經常偷偷地跑到私塾附近的一個寺廟,聽院子里的和尚誦經和講學。

在此期間,她認識了幾位僧人,平日里還向他們求教了一些佛學問題。

一來一往之間,寺廟的住持見她如此熱愛鑽研佛經,就將《心經》、《大悲咒》等幾本佛書送給了她,還對書中的內容詳細地作了一番講解。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作為回報,她旋即從家中拿來一些糧食和錢送到了寺廟。對此,她的父母覺得這屬於行善事,也就沒有過多地干涉。但對於她研習佛學和閱覽經書這件事,仁義法師的父母卻不甚贊同!

但仁義法師當時心地善良,學習也很努力,除了喜歡佛學之外別無劣跡,而她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見她執意如此,父母也就不再過多阻撓!

此後,她隔三差五地前往寺廟聽講佛經。有一次,她在無意之間看到寺廟的住持用山上摘來的草藥為挑水僧人療傷時,心中旋即萌發出了一個學醫救人的念頭。

接下來,她在潛心鑽研佛學的同時,開始閱讀有關的醫書,並逐漸對中醫學針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此期間,她還經常嘗試著給自己扎針,導致左胳膊上滿是細小的針眼。

寺廟的僧人看到後忍俊不禁,但又紛紛誇讚她學醫時的用心與刻苦。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十幾年就過去了。此時的她已經嫁到了吉林通化,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當時兵荒馬亂,大家深受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折磨與摧殘,仁義法師在此期間也飽嘗苦楚!

1940年,她輾轉到山西五台山,在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窘境之下,前往當地的顯通寺落髮出家,正式做了一名尼姑,取法名為「仁義」,時人稱她為仁義師太。

從此,她在寺里一邊潛心修持佛學,一邊刻苦鑽研醫術。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不過由於條件所限,一段時間之後仁義師太深覺自己的醫術並沒有太大的進步。

在面對患重病和受重傷的人時,她只能眼睜睜地著看著他們飽受傷病的痛苦,而在心裡默默地干著急。因此她決定離開五台山,外出學醫。

在顯通寺住持的幫助之下,仁義師太於1942年進入了瀋陽中醫學院。

在這裡她飽覽醫書,勤奮鑽研醫學,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終於學得了一身高明的醫術。與此同時,她還救治了當地的很多病人,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仁義師太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志願軍。1951年,她以戰地醫生的身份跨過鴨綠江,跟隨部隊進入朝鮮。

在戰場上,每當看到志願軍戰士受傷倒地時,她都會挎上醫藥箱向前線跑過去,毫不懼怕敵人猛烈的炮火。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有一次,她正在前線救治傷員,不料被敵人的子彈射傷了手臂。這時只見她強忍著劇痛,跪在地上一心一意地為傷員包紮傷口。

當傷員指著她鮮血直流的手臂時,沒想到仁義師太只是簡單地表示:她稍後處理一下自己的傷口就行了。

除此之外,整日在戰場上穿梭的仁義師太也曾多次陷入極其危險的處境。可每性命攸關的關鍵時刻,她始終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一意的護著傷員。

醫者仁心,治病救人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某日深夜,對面的敵人突然發起進攻,黢黑的夜空瞬間被照明彈和炮火照亮。

就在部隊轉移陣地之時,有個志願軍戰士由於背負軍火輜重而行動緩慢,不幸被敵人的炮彈擊中後躺在地上拚命地掙扎卻始終不得動彈。

仁義師太看到後,旋即扭頭返回前去救治。

但是那名戰士深知自己受傷太重,苦苦哀求仁義師太把他拋棄,而是讓她趕快叫別人把輜重抬走,以免落入敵人之手。不料仁義師太包紮完後,使盡渾身力氣,想要將傷員和輜重一起拖著走。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然而戰場正處於冰天雪地的寒冬時節,天氣極其惡劣。仁義師太雖然很想把傷員和輜重都帶走,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且敵人的炮火越來越近,情況可謂危險萬分。

所幸的是,在她艱難地前行了一小段路程後終於被另外兩名志願軍戰士發現,並在他們的援助之下得以迅速地離開戰場。

不過他們雖然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但是那名傷員由於傷勢過重,最終因流血過多而死。

對此,仁義師太不斷自責。其實大家心裏面都明白,行軍作戰條件過於艱苦,作為戰地醫生的仁義師太能夠不惜性命地冒著槍林彈雨奔赴前線搶救傷員。

這已經是非常受人敬仰的舉動了,根本就不存在失職這一說,況且大家都還沒有來得及向她表達感激之情。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而且這樣的事迹,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發生了很多次。

正因如此,志願軍戰士即使在戰爭勝利凱旋,也能夠清晰地回憶起仁義師太不顧個人安危而在戰場上救死扶傷、攙扶傷員的感人一幕。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後,仁義師太被安排到吉林通化206醫院擔任醫生。此後,她正式開始了幾十年的行醫生涯。

而且因為她醫術高明,還被派往重點醫院參加工作。而為了救助更多的病人,她還親自開辦了一家診所,專門為窮苦老百姓看病施藥。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在此期間比較有趣的是,她跟一副石磨盤結下了不解之緣。當然,這並不是普通的石磨盤,而是她當時用來碾制草藥的一種特殊醫療器材。

在她的眼中,這副石磨盤就像一個寶貝。無論去到哪裡行醫,她都想方設法地把它帶在身邊。

對此,有人頗為好奇地詢問她為什麼要經常把這塊笨重的石頭帶在身邊時,只見她搖搖頭,旋即用濃重的東北口音表示:

有了這副石磨盤,就可以把許多採摘來的中草藥碾成顆粒非常細小而又均勻的藥粉,然後就能配製出各種藥材成分比例精確的藥丸。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治好患者身上的病。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那些剛開始還嘲笑她「不會看病只會碾磨」的人在聽了她的解釋之後,旋即羞愧地低下了頭,還真誠地向仁義師太道了歉。

不過她不僅沒有放在心上,還請身邊的人幫著自己一起上山採藥和碾製藥材,大家因此也學會了製作藥丸的方法。

然而也有的人對她諷刺道:「你每換一個新地方,就在當地重新買一塊石磨盤就好,你手裡也有錢,沒有必要一直馱著它走,直接扔掉吧!」

對此仁義師太雖然感到一絲不悅,但依舊心平氣和地說道:

「直接扔掉太可惜了!再說了,到了新的地方就算去買,也不見得馬上就能買得到。可是病人這時卻著急吃藥,一刻都不能等。找不到石磨盤,我怎麼去製藥呢?」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對於錢的問題,仁義師太繼續補充道:「錢是用來採購特殊藥材的,不能亂用,這也不是我個人的錢,而是用來給大家看病的錢。」

周圍的人聽了,紛紛點頭稱讚她的這種醫者仁心的精神。就這樣,仁義師太在外出行醫的一路上,始終都將這塊石墨盤視為珍寶,絕不肯隨意丟棄。

重修禪院,普度眾生

1983年,一路行醫的仁義師太看到九華山香火不斷,於是決定在這裡停留,一邊為當地人看病施藥,一邊參禪禮佛。剛開始的時候,她住在菩提閣的樓上,與樓下的寬修師太相處得還不錯。

可是,因為仁義師太把佛經講得很精彩,同時還會看病開藥,深受廣大香客的歡迎,所以她所在的菩提閣樓上整天都是香火繚繞,香客絡繹不斷。

而這引起了已在此地參禪幾十年的寬修師太的些許不滿。

由此,她們二人偶爾會因為香火的問題發生一些不愉快。不過,每當這個時候,仁義師太總是以寬容大度的心態來面對眼前這場不必要的爭吵。

某一天,她在山間採藥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座寺廟通慧禪林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雖然當時這座禪院年久失修,遍地都是碎石塊、斷木頭、廢磚頭,還呈現出一副破爛不堪的景象,但是仁義師太卻認為這裡環境清幽而又意境優雅,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參禪禮佛、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置身通慧禪林,看著院前潺潺的小溪,四周參天高聳的古木,仁義師太不禁為眼前曲徑而通幽、鳥語伴花香的禪意所深深地折服。於是她發下心愿,決定盡己所能,重修禪院。

緊接著,仁義師太開始四處奔走,忙碌於辦理寺院重修報批手續,還親自操辦採購建築材料。在通慧禪林重修期間,每天都能看到她在現場查看工程修建的身影。

哪怕是一方石碑、一塊木頭,她都要認真琢磨一下最適宜的擺放位置。

大概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通慧禪林終於修葺一新,寶地重光。那天,仁義師太看著眼前新修的禪院,臉上洋溢出了欣慰而又歡快的色彩。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雖然修繕禪院花去了她畢生的勞動所得,但是一想到嶄新的通慧禪林融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她就油然而生出一種無比的自豪與滿足。

之後,仁義師太為了繼續弘揚佛法和治病救人,她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帶著幾名弟子下山而去。途徑安徽、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再次來到了五台山。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在這一路上,她傾盡全力修建寺廟、施醫送葯、宣講佛學,廣結眾生緣,自渡的同時也度化了不計其數的人。

特別是一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在仁義師太的鼓勵之下,對眼前艱難困苦的日子重新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1995年4月,仁義師太從五台山返回了九華山通慧禪林。

此後她在寺院參禪打坐,吃齋禮佛。在空閑時間,她還會親自教給弟子一些針灸的醫術,教誨她們潛心鑽研佛法與醫學,以此普度眾生和救人治病。

平淡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然而就在幾個月後,仁義師太突然感到自己所剩時日已不多,於是開始全心打坐不吃不喝,7日後召集禪院眾弟子作了一番交代便安靜的圓寂了!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仁義師太圓寂當晚,通慧禪林眾弟子在悲痛的心情之下,一直念經到了很晚才回去休息,她們希望以此紀念一生行善的仁義師太。

誦經完畢之後,仁義師太的弟子思尚法師按照師傅生前遺願,準備好了「坐缸」所需的物件,將師傅的法身放進了缸中!

直到1999年1月2日下午3點,通慧禪林新任住持思尚師太打開坐缸時,只見已經圓寂38個月的仁義師太的屍體完好無缺地呈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我們從近處看可以發現,仁義師太的身體雖然已經干縮,但是她的體膚、牙齒、指甲依舊保存完好,腰間和軀體還具有一定的彈性。不過,她已經全無女性特徵:乳房消失,胸部平整。

同時,有一處細節令人無不動容,那就是仁義師太的右手稍微抬高了一些,拇指和食指作捻針狀,這個動作顯然就是她生前為病人作針灸療法的手勢。

而且遠遠地看上去,仁義師太儼然一副盤坐在地、虔誠禮佛的姿態,這令人在驚嘆於她的肉身歷經多年而不腐的同時,也不禁肅然起敬。

另外,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中國佛教史上終於出現了第一尊比丘尼肉身。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結語:

仁義師太生前曾經說過,每當看到病人受苦的樣子,她的心裏面就會感到非常的難過。

誠如此言,她一生行善當中,從來都不願意看見人間有一絲一毫的痛苦和酸楚。正因如此,她始終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踐行醫者仁心的使命。

1995年九華山一尼姑絕食7日圓寂,死後坐缸3年,屍身女性特徵全無 - 天天要聞

今天,仁義師太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她的教誨深深地鏤刻在了通慧禪林所有弟子以及她曾經救助過的人們的心間。

相信,通慧禪林在新任住持的教導之下,眾弟子一定會秉承仁義師太的遺志,繼續宣揚佛法,樂善好施,渡己渡人。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