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塑像
鳩摩羅什的故事,還要從他的父母說起。
他的父親叫鳩摩羅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天竺(即印度)國宰相達多的兒子,他自幼對名利毫無興趣,成年之後,遠離家鄉,跋山涉水,到達了西域的龜茲國(即新疆的庫車),龜茲國王見他英俊帥氣,且是名門之後,當即決定將自己的妹妹耆婆許配給他。
耆婆畫像
鳩摩羅炎一再表明:自己早已皈依佛門,不再娶妻。但在國王的威逼下,鳩摩羅炎只好迎娶了耆婆,成為了龜茲國的駙馬,後成為龜茲國師。
不久,耆婆身懷有孕,竟能獨自讀懂一部佛經,更為神奇的是,她竟然無師自通,能用天竺語和丈夫交流。
但等孩子出生以後,耆婆卻不能用天竺語與丈夫溝通了,當時的一些長者說,天生不凡的孩子,在母親懷孕時,會影響到母親。
這名天生不凡的孩子就是鳩摩羅什。
幼年時的鳩摩羅什
當鳩摩羅什僅有一歲半時,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竟能開口說話,與成年人流利地對話。而當他三歲的時候,已經開始研讀佛經了,並能為成年人講解佛經。
小小的鳩摩羅什在龜茲國已出了名。鳩摩羅什七歲那年,他的母親帶著他,一同受戒出家了。
《不負如來不負卿》劇照
耆婆帶著兒子,在西域四處遊歷,不懼風霜雨雪,遍訪高僧,經年苦修,終成西域赫赫有名的一代大師。
每當他開壇講經時,西域僧眾百姓,不遠千里,雲集龜茲,虔誠聆聽他的開示,而鳩摩羅什的大名,也逐漸傳到了中原內地,仰慕他的人,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多少人都渴望能見到這位高僧。
當時的中原大地,群雄割據,政權林立,所有的政權,都想把這位高僧請到自己的國家,以顯示自己的煌煌德政。因此,鳩摩羅什成了比財寶更吸引人的一塊金字招牌。
於是,前秦皇帝苻堅才派自己麾下大將呂光,率七萬人馬,攻伐遠在西域的龜茲,並再三叮囑要把鳩摩羅什帶回長安。
當呂光大軍打到焉耆時,焉耆王自知不是對手,就趕緊投降了呂光。但龜茲王卻不買呂光的賬,他糾集了溫宿、尉頭等國,召集大軍,修築堡壘,企圖擊潰呂光大軍,呂光先是設伏,打敗了獪胡的援軍,然後猛攻龜茲城。龜茲王帛純堅持不住,趕緊收拾王宮寶貝,向西逃到姑墨。
隨後,呂光立帛純之弟帛震為龜茲王,西域各屬國紛紛歸服,呂光大獲全勝。
呂光用禮儀請出鳩摩羅什大師,然後,用2萬匹駱駝滿載奇珍異寶,以七馬人馬,一路護送鳩摩羅什大師東歸。
而此時的苻堅,剛剛兵敗淝水,狼狽逃回長安,但當他聽說呂光拿下龜茲,正護送鳩摩羅什東歸長安時,大為高興,立即封呂光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安西將軍,並等待著一代高僧的到來。
然而,苻堅萬萬沒有想到,他的親信大將姚萇,乘他淝水之戰兵敗之機,聯合古羌和西州豪族,自稱大將軍,建立了後秦政權,公元385年,派兵圍攻苻堅,苻堅兵敗被擒,姚萇斬殺苻堅於新平寺。公元386年,姚萇攻入長安,正式稱帝。
姚萇
呂光聽聞苻堅被殺,姚萇稱帝的消息之後,便帶領大軍,消滅涼州刺史梁熙,佔據姑藏,並逐步統一了河西,公元396年,自稱天王,國號「大涼」,並率軍四方征戰,成為威震西北的一方霸主。
呂光
讓我們再把話題轉到鳩摩羅什大師。
呂光作為一介武夫,自然是對鳩摩羅什並不敬重,為了動搖鳩摩羅什的佛教信仰,強逼羅什娶龜茲王女兒為妻,羅什堅決不從,呂光就把他灌醉,讓人抬進公主房中,羅什糊裡糊塗被破了戒。
呂光對鳩摩羅什刮目相看,是起因一次行軍,當呂光大軍安營紮寨之後,鳩摩羅什對他說,這裡不是安營之地,今晚必遭雨沖。呂光根本不予理會,然而,到了半夜時分,果然大雨傾盆,呂光的軍營地處窪地,全部被洪水淹沒……
從此之後,呂光開始對羅什敬重有加。
由於呂光割據稱王,鳩摩羅什也被迫在涼州整整呆了18年,在這裡,他較為系統地學習漢語,悉心搜集各種梵文佛經,研讀佛學經義。這些看似平凡的佛事活動,卻為他後來進入後秦,從事大規模佛經翻譯做好了前期的準備工作。
武威羅什寺
後秦國主姚萇去世之後,其子姚興繼位,姚興十分推崇佛學,他並沒有忘記被呂光扣留在涼州的鳩摩羅什大師。
公元401年,姚興派將領兵六萬西攻後涼,後涼戰敗,姚興提出要請羅什大師入長安,後涼國主不敢怠慢,將羅什大師交還給後秦。
公元401年12月20日,鳩摩羅什終於被隆重迎請到了長安。那時候,羅什大師已是五十八歲了,從呂光進兵龜茲,到羅什最終進入長安,整整經過了漫長的十八個年頭!
姚興對羅什大師十分尊敬,奉他為後秦國師,並把一處皇家莊園賞賜給了羅什大師居住,這就是今天西安草堂寺的前身。
西安草堂寺藏經樓
羅什大師在草堂寺期間,姚興召集國內賢德沙門八百多人,一面從羅什學法,一面幫助羅什翻譯佛經,從弘始四年到十五年間,在十二年中,共譯出佛經98部,共達390餘卷。其中,流傳最廣的經典,有《金剛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律、論方面,則有《十誦論》、《大智度論》、《中論》等,這些經、律、論的譯出,對漢傳佛教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不懂佛法的姚興,天真地認為,應該讓羅什大師這麼高智慧的人留下後代,於是,他專門從宮中選出十位美女,送給羅什大師,羅什大師為了繼續翻譯佛經,只好收下了姚興的「美意」,據說,有一位宮女,還為羅什生了兩個兒子。
鳩摩羅什的弟子們,對師父納妾破戒十分不解,私下議論紛紛。
一次,羅什大師在準備午飯時,為弟子們每人盛了一碗面,等弟子準備吃時,才看到碗里根本不是面,而是一碗針。羅什大師當眾將自己的一碗針吞下肚子,然後說:誰能像他一樣,把碗里的針全部吞下去,他也可以娶妻納妾。弟子們無不嘆服!
弘始十五年,羅什已經七十高齡了,在那年的四月十三日,他在長安大寺安然示寂。
在臨圓寂前,他召集弟子到跟前說:「我現在於你們眾人之前,發下誓言:我所譯出的經典如無差錯,在我肉身焚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
當他示寂之後,弟子們依佛禮予以荼毗,整個肉身盡化,果然舌頭沒有焦爛,完好如初……
一代高僧大德雖然早已離去,但他的傳說卻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