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明節,才發現這三個社會真相

2025年04月03日13:20:22 育兒 6342

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晏殊說:「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同一個節日,在不同的人眼裡,是不同的風景,也有不同的心情。

同一座村莊,因為家庭條件不同,對墳墓的管理方法,也大不一樣。

到了清明節,我們就會發現,當今社會的幾個真相,雖然很扎心,但也給我們舉行葬禮,選擇墓地等,提供了很多的參考。

到了清明節,才發現這三個社會真相 - 天天要聞

01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流動,很多三代以上的墳墓,都沒有人管了。

在走親戚的時候,我們會記住這樣一句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

往下看,三代之後,就是遠親了,大家也很少走動。一些表姊妹的孩子,也許一次都沒有見過,根本叫不出名字。

其實,往上看,祖輩的名字,也很多人不知道。太爺爺以上,就更不清楚了。

我們去掃墓,也多半是父輩、祖輩的墳墓,會認真整理。而太爺爺以上的墳墓,就不一定會管理了。也許在什麼地方,我們都不知道。

一百年之內,我們不僅傳承了幾代人,還可能有一兩代人,進行了家業、房屋的遷移。

特別是這幾年,人口流動很大,一些村裡人,都到了省外的大城市。年輕人到縣城定居,就是家常便飯了;四海為家的人,也不少。

也有一些地方,因為修建大型水庫,或者房地產開發,公園設置,林地保護等,把一個村裡的人,都拆遷了。

拆遷的時候,很少有人,把一大片祖墳都重新落葬。哪怕祖墳被水淹沒了,也覺得沒什麼。人與人隔了好幾代,一輩子一次都沒有見面,是沒有什麼真情的。

更何況,拆遷墳墓,需要一筆費用。這晚輩不一定捨得給。

把一個人放到歷史的長河裡去,如果一個人要修建奢華的墳墓,就顯得可笑了。不過是某一代人,自以為很厲害,子孫都會牢記。其實子孫一轉身就忘了,把墳墓變成了荒地。

正如詩人黃庭堅說的:「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從整體上說,荒蕪的墳墓,比有人清掃的墳墓,多很多。就是帝王的墳墓,都可以被野草掩埋。

可見,這厚葬,基本上是浪費,尤其是普通家庭里的普通人。還是節約一些錢,給活著的人,好好過日子。

到了清明節,才發現這三個社會真相 - 天天要聞

02

在農村,掃墓的時間都隨意化了,不一定在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這是傳統習俗。

不管走多遠,都要到老家,把墳墓清理,也和兄弟姐妹聚一聚,和村裡的親戚見個面,把老屋也清理一番。這是我們想像的樣子。

但是到了清明節,我們發現很多家庭,是不會來掃墓的。

他們不是不祭祖,而是習慣了「隨時」。

比方說,和我同村的鄰居,一家人都在東莞打工。有好些年,都沒有回來過年了。大門是緊閉的,鎖都生鏽了。

今年春節,鄰居家的老二回來了,住了三天。這三天里,他就去掃墓了。

春節掃墓,在我們本地是沒有這樣的習俗的。但是鄰居老二,為了方便,也就不管什麼習俗,而是自己定規矩。

俗話說:「心誠則靈。」

只要子孫真心愛護祖先,一年四季,什麼時候方便,就什麼時候去掃墓。村裡人也見怪不怪。

也有人在中秋節掃墓,因為這時候,家人的都聚集在一起了。冬至節掃墓的,也有。

對於每天都可以掃墓的人,接納了一個觀點:擇日不如撞日。大家把方便,放在第一位。

正因為掃墓的日期變得隨意,清明節掃墓的熱鬧場景,在很多農村,已經不復存在。

到了清明節,才發現這三個社會真相 - 天天要聞

03

公墓越來越熱鬧,火葬也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接納。

如果你去城鎮里的公墓,就會發現人山人海的場景。

這些年,為了高效利用土地,很多地方都在「移風易俗」。同時,因為農村人減少,土葬也不太方便,一些村裡,壯年勞力都請不到了。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跟隨子女外出,變成了「隨遷戶」。因此他有落葉歸根的想法,但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公墓就變成了歸宿。

也有一些郊區的村莊,已經沒有規劃墓地了,被動選擇公墓。

當然,更多是人們的思維在改變。如果老人過世,墳墓在農村。這落葬有困難,還有就是以後子孫掃墓,也很困難。

從縣城到村裡,也許有幾十里地,並且路很不好走。這把掃墓的人,攔住了。

從新風尚的推行,到人們生死觀,家庭觀念的轉變,這公墓就越發被人接納。尤其是一些外出到他鄉定居的人,真正做到了「青山處處埋忠骨」。

在公墓里,祭掃的風俗,也多樣化,也更加方便。比方說,有的地方,推行了「代掃墓」。也就是請公墓里的工作人員,或者專業的掃墓人,把墳墓清掃一番,而墓主的後代,在外地,並不到場。

到了清明節,才發現這三個社會真相 - 天天要聞

04

「清明是一個節點,它用來奉獻與感恩、逝去與銘記、過去和未來給人們一個懷想與眷戀的機會,一個沉靜與思考的契機,在緬懷的過程中,撫今追昔、追思生命的意義。」

站在時光交錯的地方,我們尋找生命的意義,傳承祖輩的精神,學習古人的文化,這就很好了。千萬不要被條條框框限制自己,把活著的人折騰得夠嗆。

我們相信,逝去的人,也希望活著的人,諸事順意,而不是每天折騰。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