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我抬頭眺望遠方

2025年03月16日18:50:45 育兒 6569
二月二,我抬頭眺望遠方 - 天天要聞

二月二,我抬頭眺望遠方

作者/孫樹恆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每年到了這個日子,記憶里總是滿溢著溫暖與期待。在這遠離故鄉的城市中,龍抬頭的日子,打開了不變的鄉愁的結。

早晨,開飯館的老鄉建華髮來的信息:「來吃豬頭肉」,老鄉秀華也打來電話邀約,我的心瞬間被一種熟悉的熱絡填滿。我知道,又是一場老鄉們的相聚。

建華的飯館,是我們在這座城市裡的「據點」。不大的店面,卻總是瀰漫著家鄉的味道。店裡的裝修算不上精緻,可牆上掛著的一幅幅故鄉風景照,還有那家鄉菜的菜單,都讓每一個走進來的老鄉,找到了家的感覺。

晚上,來到飯館。一推開門,熟悉的鄉音便撲面而來。飯館熱氣騰騰,樓上樓下都坐滿了顧客,有認識的,有不熟悉的,熱情的招呼聲此起彼伏,那一張張帶著笑意的臉,親切而溫暖。

最欣喜的是,秀華、東哥和建華早已坐在那裡,桌子擺了幾道家鄉的特色菜。

對於二月二來說,最顯眼的,當屬那一大盤色澤誘人的豬頭肉。豬皮被鹵得晶瑩剔透,泛著油亮的光,瘦肉部分紋理清晰,絲絲入味。夾起一塊放入口中,軟糯與嚼勁完美融合,熟悉的味道瞬間在舌尖上綻放,喚醒了心底沉睡已久的記憶。

大家一邊喝酒,一邊聊天,一邊分享著各自的生活點滴。在這裡,沒有城市裡的勾心鬥角,沒有職場上的謹小慎微,大家都是最真實的自己。

在這龍抬頭的日子裡,鄉愁被這一桌美食、一群老鄉,悄然治癒。

我知道,在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裡,因為有這樣一群老鄉,因為有這份割不斷的鄉情,再漫長的歲月,也有了溫暖的慰藉。

二月二,我抬頭眺望遠方 - 天天要聞

在小時候,二月二是一道獨特的分水嶺,將舊年的歡愉與新年的期盼清晰隔開。

那時,日子雖清苦,卻滿是煙火氣。農村裡,家家戶戶養豬,那是一年到頭的盼頭。從年三十開始,豬肉的香味便縈繞在屋內,可這香味卻隨著時間慢慢淡去。等到二月二,意味著一頭豬差不多吃完了,年,也徹底結束了。

二月二這天,最期待的便是燎豬頭。大人們早早地生起爐灶,將豬頭架在火上,火苗舔舐著豬毛,發出滋滋的聲響,不多時,空氣中便瀰漫著焦香與肉香混合的味道。燎好的豬頭被仔細清洗,再下鍋燉煮,整個村子都沉浸在這濃郁的香味中。

豬耳朵、豬蹄子、豬尾巴,這些部位更是難得的美味。豬耳朵脆嫩,咬起來嘎吱作響;豬蹄子軟糯,滿滿的膠原蛋白;豬尾巴小巧,每一口都飽含著醇厚的滋味。村裡老親少友圍坐在一起,共享這最後的年味,簡單的食物,卻有著難以言喻的滿足。

為了能讓這年豬的肉吃得更久些,從年初開始,家裡便省吃省喝,一日兩餐成了常態。那時,餓是生活的底色,肚子常常咕咕叫,每一頓飯都吃得格外珍惜。而饞,是一種奢侈的渴望,是想要吃撐的念頭,只有在這樣的特殊日子裡,才能稍稍得到滿足。

二月二過了,正值萬物復甦。田野里,泥土開始變得鬆軟,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氣息,備耕的季節到了。大人們忙著整理農具,準備播種,一年的勞作即將開始。

與此同時,做醬也是家家戶戶的大事。一家一個味,那是主婦們的手藝與心意。黃豆煮熟、發酵,再加入各種調料,經過陽光的晾曬與時間的沉澱,一缸缸色澤誘人的醬便誕生了。這醬,是一年的下飯好菜,一家一個味,做得好吃,才能在鄰裡間拿得出手。

母雞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孕育新生命。雞窩裡,母雞安靜地孵著蛋,時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我們小孩子總是好奇地趴在雞窩邊,期待著小雞破殼而出的那一刻。在這個萬物復甦的日子裡,我懷念的不僅是那些簡單的美食,更是那段充滿煙火氣的舊時光。

二月二,我抬頭眺望遠方 - 天天要聞

小時候,家裡沒有多餘的錢去鎮上的理髮店,頭髮的打理便全由父親包辦。過年前,父親會操起那把有些生鏽的剪刀,小心翼翼地為我修剪頭髮。昏暗的燈光下,父親專註的神情至今仍歷歷在目,他的大手雖粗糙,卻努力地將我的頭髮剪得頭髮茬短些,小心翼翼地怕剪著我的耳朵。每一下剪刀的開合,都像是在為新年的到來做著莊重的準備。

而到了二月二,這個被賦予特殊意義的日子,理髮更是必不可少。老話說,龍抬頭這一天理髮能去晦氣,開啟一年的好運勢。那時的我,頭髮里總是藏著虱子和蟣子,密密麻麻的,撓一撓頭皮,便簌簌掉落。

二月二的這一次理髮,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場徹底的「大掃除」。父親手中的剪刀快速飛舞,隨著一綹綹頭髮落地,那些惱人的虱子和蟣子也被一併「消滅」,只覺得頭皮瞬間清爽了許多。

平日里,我大多時候都是光頭。光溜溜的腦袋在陽光下泛著光,小夥伴們互相打趣,笑鬧著穿梭在村子的大街小巷。直到十三歲,我才開始留頭髮,告別了那一段光頭的童年時光。

在農村,正月里理髮是絕對的禁忌。村裡流傳著「正月理髮死舅舅」的說法,雖然年幼的我並不明白這其中的緣由,但也深知這是不能觸碰的規矩。舅舅是母親娘家的頂樑柱,在我們家有著重要的地位。要是哪個孩子在正月里敢偷偷去理髮,被舅舅知道了,那可是要挨揍的。所以,即便正月裡頭髮長得有些潦草,大家也都老老實實遵守著這個習俗,耐心地等待著二月二的到來。

如今,歲月流轉,我早已離開家鄉,走進繁華的都市。理髮也不再是父親親自動手,而是走進裝修精緻的理髮店,享受著各種專業的服務。可那些在父親剪刀下度過的二月二,那些關於正月禁忌的童年趣事,卻成了心底最珍貴的回憶。

二月二,我抬頭眺望遠方 - 天天要聞

小時候,日子像被一層薄紗籠罩,雖有朦朧的清苦,卻處處藏著閃閃發光的盼頭。那時候,貧窮是生活的底色,卻也是希望的溫床。

過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期盼。新衣服,那是平日里不敢奢望的美麗。穿上新衣,彷彿擁有了全世界,滿心歡喜地在鏡子前轉著圈,小心翼翼地生怕弄髒了衣角。鞭炮的噼里啪啦聲,是新年最熱烈的樂章,捂著耳朵,卻又忍不住湊近去看那絢爛的火花。肉香、餃子香、粘豆包的甜香,瀰漫在空氣中,那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二月二,盼的是那一口豬頭肉和豬蹄子。夾起軟糯的豬頭肉、彈牙的豬蹄子,滿足感瞬間填滿心窩。

清明節,雞蛋炒韭菜是餐桌上的主角。嫩綠的韭菜,金黃的雞蛋,簡單的食材,變成了人間美味。

端午節,粽子和雞蛋是必不可少的。粽子有甜有咸,甜的是蜜棗的甜蜜,剝開粽葉,咬上一口,糯米的軟糯、餡料的鮮香,瞬間在口中綻放。雞蛋被染上粽子水的顏色,小夥伴們互相碰撞,比誰的更堅硬,歡聲笑語回蕩在村子裡。

中秋節,月餅是團圓的象徵。就見過五仁口味的月餅,手拿半塊一點一點啃著,月光如水,灑在身上,享受溫馨而寧靜。

如今,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遙不可及的美食,如今隨時都能品嘗;曾經渴望的新衣,如今掛滿了衣櫃。可不知從何時起,日子變得平淡無奇,吃什麼都沒有了味道,彷彿生活失去了盼頭。

或許,真的如那句話所說,我們要學會飢餓。這裡的飢餓,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在物質充裕的今天,我們需要找回那份對生活的渴望,對美好的嚮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身體和精神的深處,找到新的河山,醞釀新的夢想,擁有披荊斬棘的勇氣。

就像小時候,因為窮,因為飢餓,所以對每一個節日都充滿了期待。那些簡單的食物,那些樸素的願望,構成了我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而現在,我們要從回憶中汲取力量,重新點燃對生活的熱情,讓平淡的日子重新煥發出光彩。

二月二,我抬頭眺望遠方 - 天天要聞

我走在路上,望著夜空那一團團炸開的鞭炮,五彩斑斕的焰火,空氣中瀰漫著硝煙的味道,那是年延續的氣息,帶著一絲焰火的熱烈。那絢麗的色彩,把這個日子裝點得如夢如幻,彷彿是一場盛大的狂歡。

每一聲,都像是在向過去告別,又像是在向未來招手。它宣告著舊年的痕迹徹底遠去,在這焰火升騰間,我彷彿看到了未來的日子,充滿了無限可能。心中依然會湧起熟悉的感動。

小區的燈籠已經摘掉,樓門的燈籠也已摘掉,一聲炸響的焰火,瞬間照亮了半邊天,也照亮了我的眼眸。

二月二,我抬頭眺望遠方 - 天天要聞

(作者檔案:孫樹恆,筆名恆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內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
偷一句,你的朋友圈訪客暴漲 - 天天要聞

偷一句,你的朋友圈訪客暴漲

01有趣,有盼,且自由。生活就像一杯咖啡,苦澀中藏著甜味。02好好賺錢,買回自己的快樂。別人再好,關我什麼事 我再不好,關你什麼事。03可有可無的東西,一律可無。敬生活里的暗淡,也敬人生的燦爛。04每一個決定轉身的人,都在風裡站了很久。生活,有所為,有所愛,有
官場微小說:養媳婦 - 天天要聞

官場微小說:養媳婦

趙明遠站在機場到達大廳,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欄杆。作為市環保局局長,他平日面對各種會議和檢查都從容不迫,此刻卻緊張得手心冒汗。電子屏幕上顯示從巴黎飛來的航班已經降落,他整了整深藍色西裝領帶,深吸一口氣。
張大千共幾次游黃山?國家一級書畫鑒定師齊白石書畫院院長齊良芷弟子湯發周說,共有三次 - 天天要聞

張大千共幾次游黃山?國家一級書畫鑒定師齊白石書畫院院長齊良芷弟子湯發周說,共有三次

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註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秀麗,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名,有玉屏樓、西海門、始信峰、天都峰等名勝。張大千本著「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宗旨,曾在九年間三次登臨黃山絕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