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民發錢催生,其他地方也會跟上嗎?
最近呼和浩特宣布,生娃可以直接領錢了,生育一孩補貼1萬、二孩5萬、三孩10萬。
拿真金白銀鼓勵大家生娃,呼和浩特這次出手的力道非常猛,同時還宣布三孩可以在全市自由擇校,可以說超級大招都拿出來了。
呼和浩特新政策落地,為什麼「催生」力度這麼大?其他省市會效仿嗎?以後大家生娃都能領錢了?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鼓勵生娃,呼和浩特發錢了
根據這次呼和浩特發布的實施意見,具體來說生育一孩可以一次性領取補貼1萬塊,生育二孩每年發放1萬,一直到孩子5周歲,共計5萬,三孩也是每年1萬,直到孩子10周歲,共計10萬。
生娃給錢,實際上不算是一件新鮮事,之前很多地區都推出了類似政策。
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是給予生育二孩一次性補助5000元,生育三孩的一次性補助20000元。
再比如山東省濟南市,是對二孩家庭、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分別發放600元育兒補貼,直到孩子3周歲。
那為什麼這次呼和浩特發放育兒補貼,會引發如此大的反應呢?
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力度夠大,現在這個補貼額度放在全國,已經算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了。
像之前發放生育補貼金額較高的第一梯隊——內蒙古鄂爾多斯,二孩補貼金額也只有6000元,而且是分兩年發放,每年3000元,三孩一次性補貼3萬元,分3年發放,每年10000元。
如果跟這次呼和浩特的1+5+10相比,這個力度顯然要差不少。
第二點則是因為呼和浩特開了先河,把生育補貼覆蓋到了一孩層面。
以前大家發放補貼,更多是針對二孩、三孩,也就是鼓勵那些已經有娃的家庭再生娃。
但問題是,一孩生育才是基礎,二孩三孩必然要建立在先有一孩的基礎之上,鼓勵生育顯然要先鼓勵一孩。
從這樣的角度來說,呼和浩特的新舉措力度可能比很多人想像中還要大得多,值得點贊。
為什麼呼和浩特力度這麼大?
最近幾年出生率一直在降,為什麼偏偏是呼和浩特「敢為天下先」,補貼力度這麼大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今年工作報告里明確提及,確定要從國家層面發放育兒補貼。
之前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參加江蘇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時也說了,今年會發放育兒補貼,國家衛健委正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相關的操作方案。
換而言之,發放育兒補貼本來就是今年國家層面的重點工作,呼和浩特這次是當了先鋒軍。
另一方面,呼和浩特大力度補貼的背後,其實是不太樂觀的人口趨勢。
根據2023年的統計顯示,內蒙古人口自然增長率是-3.42,降幅在全國各省市排名前列。
再具體到呼和浩特,2023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由正轉負,為-0.76‰,且出生人口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2019、2021、2022和2023年,出生人口分別為2.8萬人、2.4萬人、2.08萬人和2萬人。
新生人口越來越少,人口自然增長率轉負,呼和浩特市選擇強勢介入自然在情理之中。
拿真金白銀鼓勵大家生娃,呼和浩特已經把誠意亮了出來,接下來就看大家的反應了。
其他省市會效仿嗎?
自從2022年以來,國內陸陸續續已經有一部分地區推出了貨幣化的育兒補貼,也就是生娃給錢。
但與這次的呼和浩特相比,最大的問題還是補貼相對較少,難以根本上扭轉人們的生育意願。
近幾年來,人口形勢愈發嚴峻,如果不干預的話,今年的生育率很可能首次低於1.0,再再再次創下新低。
所以去年高層就明確提出,要「建立生育補貼制度」,把生育支持政策落實到了直接的貨幣層面。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今年的工作報告提出國家層面下發放育兒補貼,顯然育兒補貼現在已經是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
從這樣的角度來說,呼和浩特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其他地區肯定還會有更大力度的政策推出來,生育補貼金額也會進一步提高。
比如深圳市就宣布正在研究補貼方案,將儘快公布。
按照國金證券之前發布的研報,今年全國的育兒補貼規模最高在1500億元左右。
而2023年我國新生兒數量是902萬,2024年是954萬,那麼今年新生兒數量可能也在900萬左右。
簡單換算,平均每個孩子發3年,每年都能拿到5500元多。
當然了,生育補貼往往會更多傾向於二孩和三孩,2022年我國二孩佔新生兒比例是38.9%,三孩及以上的佔比是15%,所以生育二孩和三孩拿到的錢可能還會更多。
生娃就領錢,呼和浩特開了個好頭,未來幾年其他省市鼓勵生育的相關政策,也會相繼落地。
寫在最後:
一胎1萬,二胎5萬,三胎10萬,這個補貼金額已經不算小數目了,能看出來呼和浩特的催生力度。
孩子越來越少,人口形勢不再樂觀,不僅是呼和浩特,大家都急,拿真金白銀鼓勵生育也就成了必然措施。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