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天龍八部》共有三位主角,分別是段譽、虛竹、蕭峰,而段譽是主角中的主角,只因段譽所佔的篇幅是三主角中最多的。
隨著蕭峰自盡死在了雁門關,段譽、虛竹也分道揚鑣。不過段譽正值當打之年,又收穫了最多的粉絲,金庸為什麼不續寫《天龍八部》,講述段譽的後續故事?

一、段譽後傳
認真看過《天龍八部》的讀者會發現,在書中的開篇,金庸就以段譽作為第一視角,講述了這個獃子如何離家出走、如何墜入懸崖、如何練成神功、如何痴迷王語嫣等一系列的精彩故事。
可以這麼說,虛竹、蕭峰雖然也是主角,可都是借著段譽的視角一個個映入了讀者的眼帘。
的確,段譽俊美儒雅、痴情風流,又在機緣巧合之下練成了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六脈神劍三大神功,最後還與神仙姐姐王語嫣相依相偎。如此奇遇、如此艷遇,自然會讓讀者們心馳神往,恨不得穿越到書中化身為段譽,親自踏上一段波瀾壯闊的江湖之旅。
有意思的是,《天龍八部》以真實的北宋作為藍圖,而《射鵰英雄傳》則以南宋作為故事背景。只要金庸願意,他完全可以續寫段譽,以此創出一部《天龍後傳》。
但金庸為何寫完《鹿鼎記》就匆匆封筆?
二、金庸的武俠世界觀
金庸封筆之後並沒有停止創作,他花費數年的時間在2006年發行了新修版系列。

在新修版的《天龍八部》里,金庸如此寫道: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這掌法傳到洪七公手上,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時施展出來,王重陽等盡皆稱道。
可見在金庸巧妙地改動之下,《天龍八部》竟能與《射鵰英雄傳》遙相呼應。也正是在新修版的加持之下,金庸的15部著作已經同屬一個武俠世界觀。
值得一提的是,射鵰時代的南帝段智興可是段譽的親孫子。因此《天龍後傳》的橫空出世顯得很有必要,但金庸為什麼不敢續寫段譽?
筆者認為,多半與面露死相的段譽大有關聯。
三、面露死相的段譽
段譽什麼時候面露死相?他的死相不是一次,而是多次,甚至可以說貫穿了整部《天龍八部》。
原來段譽墜入懸崖之後在崖底找到了一個神秘的山洞,這個山洞喚作琅嬛福洞。
段譽經過一番探尋,發現了白玉雕像的腳下有一個蒲團。蒲團被段譽磕破後,露出了一帛書,帛書里記載了北冥神功的修鍊之法。

段譽只是練成了北冥神功的一小部分,打通了大拇指的少商穴,就能憑藉這門奇功巧取豪奪,吸走了諸多好手的內力。
由於北冥神功吸人內力,一度被認為是一門邪功。既然是吸人內力、納為己用的邪功,自然就有它的副作用。
果不其然,段譽每逢吸走他人的內力,就會渾身抽搐然後昏死過去。
隨著段譽吸的內力越來越多,他暈厥的時間就越來越長。在天龍的末尾,段譽在枯井裡吸走了鳩摩智、王語嫣的內力,此時的段譽自然而然地再次面露死相。
原著里是這麼寫的,鳩摩智一驚之下,息關大開,內力急瀉而出,源源不絕地注入段譽喉頭「廉泉穴」中……就連王語嫣也猛然間打個寒噤,登覺內力不住外泄。原來段譽的「北冥神功」不分敵我,難做選擇,連王語嫣一些淺淺的內力也都吸了過去。過不多時,段譽、王語嫣與鳩摩智三人一齊暈去。

注意看,段譽再一次暈了過去,而且這門北冥神功不分敵我,就連讓段譽魂牽夢縈的神仙姐姐的淺薄內力,也一併被段譽吸走。
可以預見的是,段譽最後帶著王語嫣、鍾靈、木婉清返回了大理,成了大理的宣仁帝。帝王都有三宮六院,段譽又怎麼會滿足於王語嫣等人,他的後宮裡必然聚集了三千佳麗。
只是段譽的北冥神功無法自控又敵我不分,每當段譽的大拇指無意觸碰到妃子、宮女,就會情不自禁地觸發北冥神功,段譽和身邊的女人勢必一次次地昏厥過去。
段譽明知道北冥神功害人不淺,可正如前文所說,段譽就是一個沉迷於美色的風流公子。美色當前,他豈能按捺得住?
時間一久,段譽必然會應驗掃地僧在藏經閣說過的一個預言。
掃地僧曾對蕭峰、蕭遠山、慕容復、鳩摩智等人說過,武功越練越高,終究會遇到武學瓶頸。

在少林,這種現象叫做「知見障」,在別的門派,這種現象喚作「武學障」。
隨著「武學障」越來越嚴重,習武之人若沒有用慈悲心化解戾氣,辛苦半生所練的武功反而會吞噬修鍊者,輕則經脈俱斷、重則走火入魔。
段譽練成的北冥神功無法收發自如,早在闖蕩江湖的時候就吸走了多人的內力。倘若要續寫段譽,自然無法繞開「段譽吸人內力」的延伸故事。
加上段譽登基為帝、日理萬機,還在後宮裡頻頻觸發北冥神功,如此狀態之下的段譽更容易遭遇戾氣反噬。
這樣一來,歷史中的段譽(段和譽)為何萬念俱灰、為何落髮為僧就能解釋得通了。
綜上,這一部《天龍後傳》太過於荒誕不經,和金庸一貫宣揚的積極向上的武俠小說背道而馳,自然胎死腹中,無法成為金庸的另一部武俠巨作。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