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段時間,有位茶客滿臉愁容地找到村姑陳。
他說:「我一直特別用心存茶,專門買了個看起來很高檔的玻璃罐子,想著肯定能把茶存好。誰知道,把精心挑選的2018年的白毫銀針放進去沒多久,再喝的時候,那滋味變了,香氣也不那麼馥郁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啊?」
這問題看似棘手,實則根源就出在存茶罐上。
一款好茶,本應該隨著時間慢慢變得更加醇厚有韻味,可要是早早沒了當初的風采,十有八九是存茶出了岔子。

在挑存茶罐這件事上,很多人都犯了迷糊。
要麼只看罐子好不好看,要麼就只盯著價格。
但其實,存茶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茶葉的品質能否得以保留。
合適的存茶罐,能讓茶葉的香氣和口感一直在線。
尤其是像白茶這種對存放環境要求比較高的茶葉,選擇合適的存茶罐更是關鍵。
所以,別小瞧了存茶罐的選擇,這可是決定茶葉品質能否延續的關鍵一步。

《2》
存茶罐的密封性要好。
白茶是乾燥的,它極度喜干、厭濕,這從白茶的製作工藝里就能看出來。
在六大茶類中,白茶的工藝最為簡單,主要就是萎凋和乾燥這兩步。
不管用哪種方法,目的都是把茶葉里多餘的水分排出去,讓茶葉變得干。
那到底得有多干呢?國家標準里講得很明白,白茶的含水量得低於8.5%,這才算是合格產品。
只有足夠乾燥,白茶的品質才能好,往後才能轉化出更多營養物質。
既然白茶的品質和含水量關係這麼大,那儲存白茶的時候,頭一條就得做好防潮工作。
所以,存白茶的首要要求就是密封,這就對存茶罐提出了嚴格要求。
存茶罐的密封性必須得好。

要是空氣能隨便進出,水汽就會跟著空氣一塊兒鑽進白茶里,被葉片吸收,白茶就受潮了。
一旦受潮,白茶的品質直線下降,茶香沒了,滋味也差了。
同時,存茶罐還得能有效避光。
就像開頭提到的玻璃罐,雖然看著好看,能透過它看到裡面白茶的樣子,但對白茶來說,這簡直就是災難。
因為玻璃罐透明,陽光、燈光能毫無阻礙地照到白茶上,光線的能量讓白茶內部溫度升高,茶葉里的色素物質就被氧化、破壞、分解,其他各類有益物質也跟著遭殃。
另外,存茶罐的材質不能有異味。
白茶特別容易吸附味道,要是存茶罐有雜味,茶葉一吸,那可就全毀了。
所以,要是存茶罐選錯了,再名貴的白茶,也逃不過被存壞的下場。
所以說,可千萬別小看選存茶罐這件事。

《3》
存茶罐,選馬口鐵罐最佳。
在生活里,鐵罐隨處可見,看似普通,卻在存茶方面表現出色。
在眾多材質的罐子,像紫砂罐、陶瓷罐、玻璃罐當中,它能脫穎而出,成為短期存白茶的優質選擇,可不是沒道理的。
先來說說日常取用的便利性。
大家都知道,每次喝白茶,要是從大紙箱里取,得層層打開紙箱、塑料袋、鋁袋,喝完還得原樣封好,太麻煩了。
要是碰上著急喝茶,這麼一套流程下來,耐心都快磨沒了。
但要是提前把一小部分白茶裝進鐵罐,想喝的時候隨手就能拿,能省不少時間和精力。
而且,頻繁開紙箱取茶,白茶容易受潮,用鐵罐提前分裝,還能保護長期收藏的白茶。

再講講收納和攜帶,這鐵罐優勢也很大。
如今,不少茶友走到哪兒都想帶上自己心愛的茶葉。
無論是踏上旅途去領略山川風光,還是因工作出差奔波各地,亦或是與好友相聚共享茶香,一個小巧的鐵罐就能完美解決存茶問題。
把它往手提袋、背包或者旅行箱里一放,不佔地方還輕便。
有了鐵罐,帶著白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完全沒問題。
從密封性來講,在短時間內,鐵罐的表現相當亮眼。
鐵的材質特性決定了它密度小、透氣性差,而這恰恰成就了它極佳的密封性。
對於極度怕濕、需要與水汽嚴格隔離的白茶而言,鐵罐無疑是絕佳的短期「庇護所」。

《4》
存茶的時候,要區分清楚是短期存還是長期存。
要是短期存茶,選鐵罐那肯定沒錯,在1-3個月內,它表現得相當出色。
但要是超過這個時間,白茶受潮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最後還是會變質。
為什麼呢?因為鐵罐一般用來裝日常喝的茶,開罐次數特別多。
每次打開取茶,都會有少量水汽趁機鑽進罐子里。
一開始可能沒什麼感覺,可時間長了,水汽越積越多。
白茶吸了這麼多水汽,自然就受潮變質,甚至發霉了。
所以,為了不浪費好茶,放在鐵罐里的白茶最好儘快喝完。
要是打算長期存茶,那就得用上三層包裝法。

這三層包裝法,簡單來說,就是用鋁袋、食品級塑料袋和標準五層厚的瓦楞紙箱,一層一層把白茶密封好。
鋁袋能避光、防潮;食品級塑料袋在外面,進一步增強防潮效果;最外面的紙箱,又厚又結實,隔熱、防潮、防異味樣樣在行。
就這三層,完美滿足了白茶長期儲存需要的「密封、陰涼、避光、乾燥、無異味」這些條件。
當然了,光有三層包裝還不夠,還得有個好的倉儲環境。
要是環境又潮又熱,或者到處都是怪味,那茶葉也存不好。
只有把三層包裝法和良好的儲存環境結合起來,才能給白茶創造一個絕佳的存茶條件。
存白茶,可不是為了把它當擺設,放在好看但不實用的罐子里,最後讓茶葉沒了價值。
存茶,是為了讓白茶變成更優質、風味更獨特的老白茶。
畢竟,優質老白茶可太難得了,值得我們用心去存。

《5》
想想看,那位茶客精心收藏的老白毫銀針,就因為存茶罐沒選對,口感和香氣大打折扣,著實可惜。
茶,是自然的饋贈和茶農的心血,在享受它帶來的美妙滋味時,也得用心呵護。
選對存茶罐,無疑是守護這份美好的關鍵起點。
但如果有長遠的打算,奔著長期收藏而去,那麼,還是放棄鐵罐,選擇三層包裝法吧。
雖然鐵罐能夠滿足心中的「詩和遠方」,卻不切實際。
隨著時間的流逝,水汽也會入侵其中,白茶受潮變質在所難免。
而笨重、不討巧的三層包裝法,才是白茶最好的守護者。
俗話說,平平淡淡才是真。
細水長流的存茶方式,才更適合樸素簡單的白茶。
別讓一時的疏忽,辜負了茶的深情。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