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事要向父母訴說時,我們該如何回應孩子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的作者提出了4個溝通技巧來回應孩子。並通過正反對比的漫畫方式,對這4個溝通技巧進行了說明。接下來,我將對這4種溝通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以便大家的理解。
第一種:安靜專心地傾聽。
這個技巧很簡單。但是,我們未必能做好。因為我們卻未必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工作比孩子緊要,手機也佔據了非常多的時間。孩子太讓父母煩心了。比起孩子,我們更喜歡追劇、打遊戲、逛街、陪閨蜜等等。
更加重要的是,傾聽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若不懂得傾聽的方法,還真的會讓大家束手無策。
脫不花在《溝通的方法》一書中提到的結構化傾聽框架,或許對大家有幫助。她將溝通對象的話分為情緒、事實和期待三個部分。
據此分析,我們可將孩子說的話分為他想要表達的某種情緒、已經發生的某件事情和他期待從父母這兒得到的某樣東西這三個部分。
比如說,孩子對爸爸說想吃冰激凌。看到冰激凌是事實,渴望是孩子的情緒、想要爸爸買冰激凌是孩子的期待。
又比如,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爭吵,回家向父母訴說。孩子爭吵的過程是事實,生氣、失望是孩子的情緒,希望父母跟老師溝通或希望父母安慰自己是孩子的期望。
如果父母一時還不能熟練掌握這個傾聽方法,那可以先這樣做。
父母面對孩子,做出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注和認同。
圖片來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第二種:用簡單的詞語回應他們的感受。
這個技巧對應的是結構化傾聽中的事實。
用簡單詞語來回應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發生的全過程。
孩子在訴說過程中,父母只需要一邊傾聽,一邊用簡單的詞語來回復孩子。
簡單的詞語,比如「哦」、「嗯」、「原來是這樣」、「這樣啊」等。
這種互動的技巧很簡單,但是效果非常好。
它既不會打斷孩子的訴說,又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很關注很用心的態度。
它還能引導孩子訴說,讓孩子的情緒保持穩定,內心的感受維持不變。
它還能激勵孩子繼續往下說,讓孩子將事情說得更清楚,將感受和期待都真實地展示出來。
圖片來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第三種:說出他們的感受。
這個技巧對應的是結構化傾聽中的感受。
使用這個技巧有點困難,因為要讀懂孩子的真實感受並非易事。
人類的感受本來就很複雜,常常是多種感受交織在一起。人類的感受又十分豐富,美國安琪拉·阿卡曼在《如何描寫情感》一書中共羅列了75種情感,對應著外部反應、內部感覺和精神反應等方面的感受。
表達正面感受的有:高興、興奮、期待、渴望、希望、信任、滿足、安靜、冷靜、耐心、羨慕、幸福、自信、喜歡、快樂等。
表達負面感受的有:痛苦、悲傷、失望、擔心、恐懼、懷疑、不滿、惱怒、生氣、緊張、嫉妒、煩惱、自卑、怨恨、孤獨等
父母該如何讀懂孩子的真實感受,這是使用該技巧的難點。
接下來,就是如何說出孩子的感受。
可以直接說。「你看起來很傷心!」「你一定很生氣。」「你可能會很失望。」
也可以是「事件+感受」的表達句式。「爸爸沒有聽見你的呼喊聲,你很生氣。」「語文老師批評了你,你很生氣。」「不能玩遊戲了,你有些失望。」
作者指出,如果父母說錯了孩子的感受,這並無大礙,因為孩子能體會到我們的努力。
圖片來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第四種: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這個技巧對應的是結構化傾聽中的期待。
如果父母不能立即滿足孩子的期待,就可以通過幻想的方式來滿足孩子的期待。
這個技巧非常神奇。好像它就是魔法棒,一點就能進入想像的大門。
因為孩子超級喜歡想像。父母陪孩子天馬行空、漫無目的的對話,就能讓孩子沉浸在一起創造出來的美妙的虛幻世界裡。
比如說,孩子大晚上還想吃芝士牛肉卷。面對這個不太現實的要求,如果父母直接拒絕,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對抗;但是如果父母幻想有芝士牛肉卷製作工具,就能勾引起孩子的想像力,兩人就能一起想像生產芝士牛肉卷的場面。
圖片來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父母通過以上4種溝通技巧來回應孩子的訴說,可以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感受,讓他們感到被接納和尊重。
那還等什麼呢?趕快和孩子來一次愉快的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