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用自己的妙筆創造了數以百計的武林高手形象,他們故事是各部作品中的核心焦點,但還有一類人也同樣吸引著讀者,那就是書中那些貌美的女子。
要論其中最讓人喜歡,也是最適合當老婆的,在筆者看來,無疑是《鹿鼎記》中的雙兒與《倚天屠龍記》中的小昭,她們都是那種對心愛之人體貼入微的女子,很難讓人不愛。
而雙兒是與韋小寶在一起了,小昭卻沒能與張無忌走到最後,但從書中的設定來看,張無忌似乎也沒能忘記小昭,趙敏似乎也並非最後的贏家。
一、笑到最後的趙敏
順著原著劇情讀到最後,從表面來看,張無忌身邊的那些女子中,笑到最後的確實是趙敏,張無忌答應要與她一同歸隱大漠,從此不再過問江湖之事。

(張無忌、趙敏劇照)
可張無忌真會這麼做嗎?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有一身神功,武林威望又極高,活成他這般模樣,又如何能順利抽身?不說蒙古人是否還有心思向他復仇,就說那成為新皇的朱元璋也肯定不會放過他,畢竟他的存在是有可能威脅到朱元璋的皇位的。
這一點從後來朱元璋打壓明教也能看出來,至少書中提到過這麼一段:「朱元璋派徐達帶兵北伐,將元順帝趕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華所建的元朝就此滅亡。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將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但因明教維護百姓,朝廷官府便對其殘殺鎮壓,時日既久,後世首領無能,明教終於也漸漸式微了。」
他表面是打壓明教,實際有可能是為了逼張無忌出山,繼而徹底剷除心頭之患。
其實拋開這一層不談,趙敏也未必能與張無忌攜手到老,因為原著最後一回中,張無忌仍是內心未定的狀態。

(張無忌、小昭劇照)
你且看原著描述:「愛我極深、很想嫁我的,除了芷若,自然還有敏妹,還有蛛兒,還有小昭……這四個姑娘,個個對他曾銘心刻骨地相愛,他只記得別人的好處,別人的缺點過失他全都忘記了。於是,每個人都是很好很好的……」
張無忌真是把優柔寡斷這四個字體現到了極致,不過在筆者看來,張無忌心中最愛的,應該還是小昭。
二、心存小昭的張無忌
明明四位女子都讓張無忌糾結,憑什麼說他最愛小昭?
這一點可以從金庸在後記中的說法看出來,在他自己看來,張無忌這個角色的性格已經被設定成了「優柔寡斷」,所以一切的發展,其實已經超出了他的掌控範圍,他也是寫一步看一步,讓角色的情緒雖劇情發展。
哪怕張無忌與趙敏選擇了歸隱大漠,他也提到了張無忌未來的人生可能會有如下幾種發展方向:「我一直相信,歷史並非命定,充滿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這樣。張無忌最後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

(趙敏、周芷若劇照)
這裡可以看到,周芷若是可能主動找張無忌,小昭是可能在西域遇上,唯有小昭不同,他說張無忌可能去波斯找小昭,從這個細節來看,似乎金庸是在表達小昭是張無忌唯一一個有心主動去見的女子,這也證明了小昭在張無忌心中的特殊性。
所以小昭憑什麼?或許是因為男人都會忘不了第一個與自己有親密接觸的女子吧。
三、不一般的關係
張無忌與小昭的關係到底有多親密?或許你會認為他們只是公子爺與婢女的關係,彷彿是慕容復與阿朱、阿碧一般,但明顯不是如此,畢竟張無忌可沒有慕容復那般傲嬌與高冷,他對小昭是如同對待妹妹一般,小昭伺候他,也不過是小昭自己樂意這麼做。

(小昭、張無忌劇照)
而原著最後一回中,小昭拖波斯使者送給張無忌的東西,就能證明他們的關係確實不一般:「張無忌心念小昭的情意,不免心頭鬱郁。智慧王於宴後拿出一個小包,悄悄遞給張無忌,輕聲道:『這是我們教主私人送給張教主的。』張無忌接了,回到後堂打開一看,裡面是兩套內衣、一雙鞋子,看針線是小昭親手所做,穿上鞋子,大小恰好合式,不禁淚水潸潸而下。相隔雖久,她仍記得自己的腳樣尺寸,平日相思之深,可想而知。」

(波斯使者劇照)
甚至連貼身的衣物,小昭都幫張無忌準備好了,尺寸都一點不差,可見她對張無忌是十分了解的。
而且當初小昭在靈蛇島被迫離開張無忌時,他們二人也上演了一出瓊瑤戲,那叫一個纏綿。
你且看原著描述:「張無忌黯然神傷,只得任由她和平時一般助他換上衣衫,幫他扣上衣鈕,結上衣帶,又取出梳子,給他梳好頭髮。張無忌見她淚珠盈盈,突然間心中激動,伸手將她嬌小的身軀抱在懷裡。小昭『嚶』的一聲,身子微微顫動。張無忌在她櫻唇上深深印了一吻……小昭將頭靠在他寬廣的胸脯之上。」

(趙敏劇照)
這哪裡是「主僕」?難道不是更像戀人嗎?顯然,他們的關係早已不一般,只是平日里沒表現出來,哪怕他們並未發展到同床共枕的那一步,僅僅只是這動情的一吻,也足以讓張無忌銘記終生,小昭才是讓她最動心的女子,也是最了解他的女子,若不是小昭非走不可,或許就沒趙敏什麼事了。
趙敏若知道當初張無忌與小昭在船艙里有過這麼一段纏綿,她心中又該作何感想,以她的性子,會與張無忌反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奈何這世間最殘忍的一個詞便是「有緣無分」,小昭著實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