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不管在拍賣市場還是在古玩市場中都有重要的主流地位。目前在拍賣市場上的瓷器類拍品中,清代粉彩瓷器顯現出明顯的優勢,成為藏家競買的熱點之一。而價格也逐漸上揚,早些年很多人並不看好清代瓷器,認為清代的瓷器與宋以前及宋元陶瓷相比,距離現在時間較短,缺少些文物價值。尤其在琺琅彩、粉彩的工藝中吸收、融合了許多西方的技法而被一些專家認為缺少中國瓷器的神韻。因此2000年以後清代官窯粉彩瓷器在市場上頻創新高時,著實讓人們驚訝了一番。

作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的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是康熙晚期受琺琅彩瓷影響和啟發而出現的釉上彩瓷新品種,素有「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之說,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近年來,雍正粉彩瓷的市場行情一直居高不下。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拍賣市場上,共有23件雍正官窯瓷器的成交價格超過千萬元,品種有粉彩、黃地青花、霽藍釉、爐鈞釉、青花、天藍釉等,其中以粉彩瓷的數量最多。

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
粉彩瓷的「江湖地位」之高,主要是憑藉其獨有的「玻璃白」。所謂「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濁劑,其製作工藝是在燒成的白瓷上勾勒出紋飾圖案的輪廓,在輪廓內先用含有氧化硅、氧化砷和氧化鉛的「玻璃白」打底,然後按所需顏色在上面繪畫渲染,再次入窯烘燒而成。利用其乳濁作用,可以讓所繪人物、花鳥、山水等畫麵粉潤柔和、生動逼真、帶點國畫風格且立體感較強。這堪稱景德鎮陶工們的一項創舉。

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陶雅》中稱讚「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雍正粉彩瓷的呈色豐富多變,色澤明亮柔麗,彩料濃淡自然,粉質感強,鮮嫩璀璨,清雅秀美。在一件器物上用色達二十餘種,同一種顏色又有濃淡深淺及陰陽向背之分,並且以油料調色,講究彩料的層次變化,畫麵粉潤柔和,突出畫面的陰陽濃淡,富有立體感。

據行家介紹,雍正粉彩的造型極為豐富,無論是餐具、文具還是陳設品都很優美,一改康熙時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規整不變形,小型器各部位處理嚴謹得當,反映當時製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識六字二行者為專人書寫,字體工整有力,青花色調純正。六字三行者書寫草率,而青花花押款、齋堂款則比較稀少。
辨析琺琅彩瓷和粉彩瓷
粉彩是琺琅彩演變而來的,兩者雖有相似之處但差別仍然存在。
第一,琺琅彩鮮艷瑰麗、晶瑩玉潤,玻璃質感強;粉彩粉潤柔和、秀麗雅緻,玻璃質感較琺琅彩弱。

第二,琺琅彩施料厚,猶如油畫材料凸起,富有立體感;粉彩施彩比琺琅彩薄。藉助放大鏡看粉彩瓷,一般會看到因粉彩料未施滿而露出點玻璃白。
第三,雍乾時期琺琅彩瓷,常用進口材料做主裝飾、國產料做輔助裝飾,其有細小的冰裂紋,而粉彩則無冰裂紋。
第四,琺琅彩多達十餘種顏色,粉彩釉在同一瓷器上無法達到琺琅彩那麼豐富的效果。
(原文轉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