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讀懂千古名篇《師說》,尊師道,敬師德,念師恩

2023年09月15日07:54:23 育兒 8308
教師節:讀懂千古名篇《師說》,尊師道,敬師德,念師恩 - 天天要聞

9月10日,又是一年教師節。

作者:洞見yy

清人蔡世遠在《古文雅正》里說:

「師道立則善人多,然唐時諸人鮮推尊為師者,獨有一韓子。」

中唐時期,很多士人都崇尚權力與金錢,唯獨韓愈始終堅守古道,以學識為重。

公元801年,韓愈調任國子監博士,負責教導大唐有學之士。

可他卻發現很多人對老師不屑一顧,於是寫下了千古名篇《師說》。

教師節到了,晚君再次翻開此書,這才讀懂了那無私而偉大的師恩。

1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譯文: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

洞見君說:

數學家華羅庚曾表示恩師王維克對他的影響,他說:

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老師的栽培。

華羅庚年少時成績很差,長期在班級墊底,同學都說他蠢不可救。

直到他遇到了數學老師王維克。

有一次,王維克批改華羅庚的數學卷子,偶然間發現他的解題思路很是創新。

儘管正確率不高,王維克還是立即找來華羅庚交談。

原來華羅庚數學天賦極高,只是記憶力差,反應慢,難以跟上課堂節奏。

此後王維克每天放學後給華羅庚「開小灶」,給他答疑解惑,鞏固知識。

經過王維克的輔導,華羅庚的數學成績突飛猛進,並開始挑戰競賽試題,研究高等數學。

在老師的指點下,華羅庚漸漸在數學領域大放異彩。

華羅庚從一個不被看好的「笨學生」到著名數學家,全得益於老師的悉心教導。

求學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解不開的難題。

若是獨自琢磨,再聰明的人也會受困於此,止步不前。

而當你得到了老師的指點,便能迅速破除迷障。

俗話說,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老師正是那一隻只小船,載著我們渡過學海,駛向遠方。

教師節:讀懂千古名篇《師說》,尊師道,敬師德,念師恩 - 天天要聞

2

  •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

從師的傳統,哪裡去考慮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洞見君說:

歐陽修曾說:師無長幼,達者為先。

在求知路上,拜人為師,看的不是年紀,而是學問。

清華大學博導柴繼傑,就說過自己的求學經歷。

他本是工人出身,耽誤了好幾年讀書的時間。

33歲從中科院博士畢業的時候,自覺天賦不錯,他便選擇出國攻讀博士後。

等他進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實驗室,才發現自己的導師是一位年輕人,名為施一公。

柴繼傑十分震驚,面對比自己歲數還小的老師,心中升起了一絲不屑。

施一公看了看他的簡歷及成績,進行一番交流後,毫不客氣地道:

「你專業基礎太差,英語水平也很差,先從普通技術員做起吧。」

柴繼傑頓時面紅耳赤,羞愧不已,趕忙向這位年輕導師俯身請教學業。

在施一公的指點下,他開始每天讀一份英語報紙,其他時間就研讀專業基礎。

一直到第三年,他才勉強跟得上實驗室的教學進度,並由此正式開啟了科研之路。

得益於施一公一點一滴的教學,柴繼傑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最終獲得了多項世界級大獎。

譚嗣同曾說,為學莫重於尊師。

從上學的第一天起,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予老師足夠的尊重。

即便老師尚為年輕,只要腹有詩書,就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當你擺正了心態聆聽教誨,就能增進學識,不辜負老師的授業之恩。

教師節:讀懂千古名篇《師說》,尊師道,敬師德,念師恩 - 天天要聞

3

  •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譯文:

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洞見君說:

《論語》中有言,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一個人讀書學藝,只有學會收斂傲氣,才能有精進自己的機會。

民國時期,京劇大師梅蘭芳早已名滿天下。

一次,他在西苑演出京劇《坐樓殺惜》。

待演出結束,台下觀眾掌聲雷動,可偏有一無名老者直搖頭:「不好,不好。」

換作旁人,肯定對這老頭嗤之以鼻。

可梅蘭芳卻用專車把老者接到住處,並虛心求教。

老者便問:「閻惜姣上樓與下樓之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您為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恍然大悟,俯身便拜,將老者視為老師。

從那之後,只要在西苑有演出,梅蘭芳都會主動請教老者,是否有不足之處。

正是梅蘭芳的不恥下問,這才使得他表演日益精湛,成為一代京劇大師。

現實中,有不少人工作以後繼續進修,可因為取得了一點成績與地位,便沾沾自喜。

課堂上老師的話聽不進,布置的任務也不屑一顧。

卻不知,過分的自傲,只會使自己錯失進步的機會。

古人常說,惟謙受福。

精進自己,從放低姿態,敬重老師開始。

教師節:讀懂千古名篇《師說》,尊師道,敬師德,念師恩 - 天天要聞

4

  •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洞見君說: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黃慎從小酷愛畫畫,且天賦異稟。

等他十四歲的時候,畫技已經十分高超,各種繪畫技巧手到擒來。

對此,黃慎很是得意。

可一段時間過去,他開始發現自己的畫技毫無長進,始終找不到原因。

於是,經人介紹他便去拜訪當地知名畫家上官周。

上官周初次見面,就嘆道:你的畫技比我高超。

黃慎聽聞,頓覺後悔,不該來請教上官周。

誰知上官周話鋒一轉:「但也因此匠氣十足,顯得生硬呆板。」

黃慎恍然大悟,當即叩首拜師。

拜師後,上官周卻不指點他畫畫,而是給他開出了一列書單,教他讀書。

閑暇時間,他就帶著黃慎到處遊山玩水。

一年之後,他對黃慎說道:「你可以提筆作畫了。」

黃慎的畫相比從前生動形象不說,還有著一股書卷氣。

最後,在上官周的點撥下,黃慎的畫擺脫了工匠味,意境渾融而自然和諧。

荀子說,青出於藍勝於藍。

在這世上,不是所有的老師都事事比你優秀。

老師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不足之處。

但他一定會傾己所能,把自己的最核心的技能傳授於你。

學會從老師身上取長補短變得更加優秀,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贈。

教師節:讀懂千古名篇《師說》,尊師道,敬師德,念師恩 - 天天要聞

《論語》里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弘道之人,傳知識,授技藝,指方向。

他們可能嘮叨啰唆,但永遠純樸無私,把一生心血盡數傾注在學生身上。

等你功成名就的那天,有人嫉妒你、奉承你。

唯有父母與老師,會由衷地為你感到驕傲與自豪。

9月10日,又是一年教師節。

晚君把這篇《師說》分享給大家,喚起我們每個人讀書時的記憶。

想想那個站在講台上板書的背影,請衷心地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點個贊吧,尊師道,敬師德,念師恩,向全天下的教師們致敬。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基層醫療機構開辦普惠托育園啦!全市首批兩家,均在昌平 - 天天要聞

基層醫療機構開辦普惠托育園啦!全市首批兩家,均在昌平

5月6日北京市首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辦的普惠托育園和科學育兒指導驛站分別在昌平沙河、北七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運行兩園共可提供超過100個普惠托位將以「醫育結合」為特色為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全面、科學、優質的健康管理和普惠托育服務沙河鎮愛
家裡那點事兒(2025—125)以後節省點兒吧,又沒人養你了 - 天天要聞

家裡那點事兒(2025—125)以後節省點兒吧,又沒人養你了

星期四聲明:本文為半分雨今日頭條原創首 發,禁止抄襲搬運。感謝您點贊,評論,轉發。本故事是以第 一人稱來寫的,純屬虛構,請不要過度解讀一齊學書昨天給我發了一個信息,說是這兩天都回不來,要在醫院裡照顧他大哥。因為他大哥不是什麼大毛病,他嫂子就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