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2023年09月15日04:45:20 育兒 8433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早晨,依舊是雨雨雨。

據說「海葵」是颱風龍王的替補名,2005年被廢除,十八年後又回來了。

龍王的威力果然很大啊。

李麻花跨越了大半個福州來接我,打工人風雨不改上班,有點悲催。

路上沒有聽音樂,改成聽路況廣播。

從昨天開始,就不停有人打電話進來說,哪哪積水嚴重,哪哪路被管制了,哪哪出事故堵路上了。

下雨天,路上幾乎見不著人。

安靜地徹底,只聽到雨打在車窗上,細細的聲音。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樹葉被淋得濕漉漉,綠得發亮,小小的水珠掛在松枝上,花掉在泥土裡,雨水落在湖面上,鳥兒在草地上散步。

萬事萬物,生動可愛。

照例是燒水泡茶,稱了5克白牡丹,用沸水沖泡,快進快出,茶湯落入公道杯。

其中,有些小碎葉,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從蓋碗里「出逃」,來到公道杯里。

或許在一部分茶友眼中,這杯茶湯是「不完美」的。

他們為了泡出一杯晶瑩剔透,完美無瑕的湯水,通常要在公道杯上架起茶濾。

把那些碎葉茶渣,全部隔絕在濾網上。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2》

然而,老茶客都知道,村姑陳基本不用茶濾。

在平時的圖片和視頻中,幾乎看不到茶濾的身影。

每天的習慣是,把茶具洗乾淨,燙壺溫杯以後,投茶、注水、合蓋、出湯、瀝干,一氣呵成。

根本沒有茶濾出場的機會,更沒有給它預留位置。

可能在外人眼裡,村姑陳這種泡法太「粗糙」了,連一個茶濾都不用。

然而,真心不是我偷懶。

而是,根本沒有必要呀!

茶濾作為茶道六君子之一,在剛剛引入大江南北茶客的茶桌上時,深受大家的喜愛。

它解救了在日常泡茶時,被茶渣著困擾的朋友。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原因之一,是茶具的開口太大,碎茶不受控制地掉出來;

原因之二,則是茶葉本身碎渣太多,難以避免。

不管哪種原因導致,若是不小心把茶渣喝進嘴裡,那就很尷尬了。

吃進去也不是,「呸呸呸」更是有礙觀瞻,大大影響了喝茶體驗。

茶濾的出現,便是專門用來過濾茶湯中的碎茶。

不僅可以使得茶湯更加清透、明亮,以便更好地觀察湯色,提升茶湯的美感,還能提升品飲時的口感。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人都過度依賴著茶濾。

泡茶技術不好?茶葉泡得不好喝?茶渣經常掉出來?……

沒關係,用茶濾就能減少80%的問題。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從小時候起,隨著功夫茶進入內地,村姑陳就看著長輩們用蓋碗泡茶。

彼時,流行的還是濕泡台。

大大的濕泡台,總是濕淋淋的,不用特意清潔,每次泡茶的時候,都往上面倒湯湯水水。

它們會順著水管,流到底下的廢水桶里。

所有的茶具,包括茶寵,不管用或者不用,都要擺在茶盤上。

彷彿誰的茶盤上,花樣越多,工具越複雜,就越能突顯自己的「專業」。

不過到了現在,干泡台興起,講究的是茶桌整潔、乾淨、井然有序。

因此,大部分的茶客發現,茶濾似乎也不是很必要的,於是把它收起來。

簡約風的茶桌,實用為上的茶具,精簡才是王道。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3》

今天,為什麼茶濾漸漸變得不再那麼「實用」了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在做什麼都追求極簡的時代,喝茶不用茶濾,是很正常的事情。

況且,一杯茶湯好不好喝,和茶濾的關係真心不大。

比起茶濾,應該更看重茶葉的品質,以及泡茶的水溫、水質、茶具、手法、出湯時間等等。

而不使用茶濾的優點,就是方便。

隨著現代制茶技術的提高,一些散茶條索完整,制茶嚴謹,葉片乾淨,不使用茶濾也能泡出澄澈的湯水。

即使有少許的碎茶不小心掉出來了,沉澱到底部就好。

沉澱以後再分湯,就不至於喝到滿嘴茶渣了。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第二,茶濾會過濾掉茶葉身上的茶毫。

想必很多人都發現,在沖泡一些比較細嫩的芽葉時,湯水裡會飄著密密麻麻的「毛」。

乍一看,還以為是髒東西。

可仔細觀察後又發現,這些「毛」並沒有影響湯水的乾淨程度。

甚至於,還增加了茶湯的稠滑度。

實際上,它們是茶葉身上自帶的茶毫。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茶,不炒不揉不殺青,工藝簡樸,保留了茶葉最原生態的模樣。

並且,因為製作白茶的樹種,是大白和大毫,本就長著濃密的茶毫,茶毫如銀似雪,又被叫做「白毫」。

白茶身上的白毫,蘊含著豐富的營養物質,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茶氨酸。

湯水中的白毫越多,意味著茶氨酸含量越高,口感就越是鮮爽稠滑,還能為身體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

但如果在泡茶時,使用了茶濾,這些茶毫就會被隔絕在濾網上,無法全部溶入湯水中。

無形之間,便影響了一泡茶的原汁原味,也讓喝茶體驗大打折扣。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第三,茶濾很難保證乾淨衛生。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茶濾,都是金屬材質。

金屬雖然穩定、耐高溫,但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在潮濕的條件下,很容易生鏽。

並且,細密的濾網,如果沒有及時清洗,必定會積累茶垢。

從衛生角度來說,茶濾並不實用,甚至會影響茶湯的口感。

長此以往,喝這樣不乾不淨的茶湯,是否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難以保證。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4》

茶濾真的一無是處嗎?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茶濾還是能起到關鍵作用的。

比如,當你遇到了一泡特別特別碎的茶。

在正常情況下,乾燥的茶葉,大部分都比較完整,而只有一小部分因為不可抗因素,會出現破碎,形成碎茶。

這種情況,自然沉澱就好。

可如果買到的茶葉,品質不好,或者是邊角料,又或者因為暴力運輸壓碎了。

按照標準流程,沖泡、出湯,就會有大量碎茶流出到公道杯里。

喝起來,口感並不好。

彼時,就可以請茶濾出場了,在一定程度上,能挽回茶葉的味道。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又比如,當你在喝茶餅撬碎下來的部分時。

同理,緊壓的茶葉,也很乾燥,想要撬下來喝,需要用到茶刀或者茶針。

就算是技術非常高,經驗老道的茶客,都沒有辦法做到一點碎茶都沒有。

更別提那些撬茶餅的新手,稍微方法不對,就會造成滿桌的碎茶。

扔掉可惜,泡來喝又太濃苦。

用茶濾的話,就能解決口感上的問題了,還不浪費好茶。

當然,茶濾每次用完以後,要及時清洗,並且日常放在陰涼通風處,保持乾燥,避免生鏽。

茶濾是不是「雞肋」茶具?親自試過之後,我得出了答案 - 天天要聞

《5》

最後來總結一下吧。

茶濾用不用,其實還是看個人習慣。

而建議是,如果只是為了保持茶湯乾淨,不想喝到碎茶,其實使用的意義並不大。

只要提高自己的泡茶熟練度,控制好開口大小,就能最大程度避免碎茶出現。

沉澱以後,分湯品飲,照樣滋味濃醇。

可如果是強迫症,容不得一點碎茶。

或者還是泡茶初學者,擔心碎茶會影響口感,浪費好茶。

那麼,可以用,但最好不要過度依賴。

不使用茶濾,照樣能沖泡好一杯茶,關鍵是熟能生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