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言寺、阿h
文|阿h
等待多年,徐克新片《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正式官宣,並公布了演員陣容,肖戰飾演郭靖,庄達菲飾演黃蓉。
本片片名的副標題,「俠之大者」,則取自金庸先生原著《神鵰俠侶》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從此前國家電影局立項的公示可見,影片講述了蒙古大軍在成吉思汗帶領下西征滅金,並欲南下滅宋,中原武林各門派高手混戰其中,以郭靖為代表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集結中原武林力量,力守襄陽。
從此來看,影片或許是聚焦在小說《射鵰英雄傳》中後期的故事,在武俠江湖中,對抗外敵。
作為大家眼裡,最懂江湖的導演徐克,遇到金庸小說,或許讓人想到那部《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雖然當時有過理論上的矛盾,只是後來金庸還是願意把《神鵰俠侶》版權給徐克導演,計劃打造三部曲。
2024年是金庸誕辰100周年,《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或許在徐克手上,會給出不錯的答卷。
01.
徐克和金庸的恩怨,一直是不少人提及就不禁感慨萬千。
很多了解金庸的人都知道,金庸先生在看完徐克導演《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之後,倍感生氣,甚至大發狠話,以後自己的作品永遠不會交給徐克拍攝!
眾所周知,雖然林青霞扮演的東方不敗堪稱經典,但和原著的表達,相差甚遠。本身東方不敗是個男性,因為修鍊《葵花寶典》,最終成為陰陽人。但在《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里,東方不敗不僅「變性」,更是和令狐沖產生了情愫。
這個恩怨,積攢了十餘年,直到後來金庸接受採訪的時候都直言,「把東方不敗由男人改成女人,並用一個女人來演,而一個男人的變性,在性格上是會有變化的,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複雜的,有變化的、有過程的,是不自願的,並不像電影里表現得那麼簡單。」
曾說過,「朋友可以做,合作免談」的金庸,最終也是放下了這份恩怨。
2018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彼時的樂創文娛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宣布,《神鵰俠侶》系列電影三部曲全面啟動,並已確定由徐克導演執導。甚至在當時的活動上,時任樂創文娛的ceo張昭,曾表示徐克版的《神鵰俠侶》三部曲不再關注當中的那對情侶,而是「主要講述這隻雕怎麼激勵我們奮起。」
只是這個三部曲的後續尚未定論,同年年末金庸先生的離世,落下不少的遺憾。
後來關於《神鵰俠侶》選角等問題有過不少傳聞,或真或假,只是徐克在接受採訪時候都會提到,這是對他兒時影響頗深的作品,希望能儘可能拍攝好。
如今,小龍女和楊過的故事或許暫時擱置,前史的郭靖和黃蓉率先提上行程,徐克對於金庸的故事有著全新的解讀。
02.
過去幾年的時間裡,徐克一直在為電影《長津湖》系列忙碌,上一次拍攝古裝武俠電影,還是2018年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甚至之後很長時間裡,不管是徐克出品,還是華語影壇,鮮有武俠電影出現。
如今,這位大眾眼裡最擅長拍攝武俠電影的導演,選擇翻拍《射鵰英雄傳》,可謂是真正「出山」了!
武俠是什麼?
在徐克眼裡,「武俠世界就是很自由,根據個人的正義感去解決不公平狀態,用自己的本事去把奇異現象,揭發到它後面的真相也好,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武俠世界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可能性。」
或許這和徐克的成長關係有關,兒時因越南戰亂,隨家人移居中國香港,上完中學,他又去美國學習電影。對於他青年時期的很長一段記憶里,「亂」始終是關鍵詞。
而在他多數的電影里,故事背景大都發生在戰亂年代——
《新龍門客棧》《龍門飛甲》是東廠專權的明代年間,《黃飛鴻》是清末明初的動蕩時代,《刀馬旦》是軍閥混戰的民國時期,《狄仁傑系列》則是唐朝權勢動蕩的時期……更不用說後來《智取威虎山》和《長津湖》系列。
眾所周知,《射鵰英雄傳》以宋、金、蒙古三國對峙為背景,江湖之外,是對家國的守護。尤其是目前電影透露的梗概,更多落腳在郭靖守護襄陽城,或是《射鵰英雄傳》原著最後幾回。
這個故事自然能給徐克很大的發揮空間。
如果說,《智取威虎山》之前,徐克的創作還只是用動作,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帶動劇情。
那麼,在經歷近幾部作品的創作之後,徐克電影的戲劇衝突不僅是英雄與反派鬥爭產生的俠義情懷,更有家國情懷炙熱地揮灑。
03.
武俠電影,打是關鍵。
徐克的武俠電影里,最不能忽略的一個人,便是程小東。尤其是《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和《新龍門客棧》,兩人幾乎相輔相成,他們作品裡不過多強調動作的硬氣,更多突出寫意的氛圍,如同舞蹈一般。
在程小東此前和肖戰合作的電影《誅仙1》中,便能得到極佳的呈現展示。《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雖然並沒有官宣動作指導等幕後團隊陣容,但這些聯繫或許讓人足以期待。
當然,徐克也有《斷刀客》《黃飛鴻》系列等更寫實的作品,但仔細觀看,這些作品的武打場面依舊更有舞動感,動作上更有巧勁,觀感上更華麗、漂亮。
過往這些風格的支撐,也不禁讓大眾有了期待,此次徐克又會如何呈現出郭靖的降龍十八掌?
事實上,相較於降龍十八掌的發揮,對於偏愛兵器設計的徐克而言,黃蓉的「打狗棍」或許能有更多的可能性發生,也能將「徐老怪」的「怪力亂神」發揮出來。
在徐克作品譜系裡,兵器是人物精神世界的反射。尤其是《七劍》里,七把劍對應了七位劍客的各自性格。
小說里,「打狗棍」代表了丐幫的權力,最早是指乞討者經常會遇到惡狗的攻擊,而這根棒子是防身的工具。這個含義放在亂世中,它是打亂世中的惡人,清家園中的「惡犬」。
或許,漂亮的打戲,以及較多可能發揮的武器,都有機會讓《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的故事,得到很多空間的發展。
換個角度去解讀金庸,用徐克的方式去聊這個故事,必然會是《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的最大看點,畢竟在徐克的鏡頭裡,演員都會成為他解讀的工具,而演員只會成為故事裡的驚喜,而徐克永遠能看到演員身上,常人看不到的一面。
不管如何,《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才剛剛官宣,「徐老怪」會呈現出怎麼樣的故事,永遠只有在電影上映,才會知曉。
/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