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緩緩行

2022年10月09日10:21:00 育兒 1815


人生之路,緩緩行 - 天天要聞

這幾天讀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頗有感想。人的一生,如此漫長,從咿呀落地到白髮斑斑,幾十年的光景。這期間,你會慢慢長大,你會經歷情竇初開,你會遭遇挫折磨難,你會步入婚姻組建家庭,你會為了孩子拚命賺錢,你會為了孩子掏心掏肺,你會欣慰你取得的成就,接著你會感嘆人生苦短,你會覺得生活單調無味,然後然後你會慢慢力不從心,然後然後然後你就再也干不動了,再然後你就無所事事,最後最後夕陽落山了。

本書講述了龍應台撫養孩子華安與飛飛的故事。作為一個1952年出生的母親,能有如此教育觀點,不得不說是一個成功的母親。在那個年代,自然詩人劉克襄剛結婚的時候便說不要小孩,在台灣這麼惡劣的環境里決不能要小孩。可是幾年後的他,抱著孩子與人津津有味地談論著身為奶爸的經驗,用受虐、抱怨的方式在表達他心中洋溢的幸福。孩子,縱然會給父母帶來無數的麻煩,但是更多的是愛情延續的幸福。而龍應台深刻地體會了這一點,做母親是她人生中的一步,不管是不是走過這一步,人還是會老,會走向下一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脫節的停留,有的只是一往直前。

龍應台在華安出生後,身為母親的她要擔起華安認識世界的講解員。這也是華安人生中的重要一步,但她並不著急,她希望華安能慢慢來,慢慢地去感知這個世界。她善於利用外界的事物,很自然地將安安帶入這個世界。每天早上起來,龍應台帶著安安去幼兒園,途中會經歷很多風景事物。安安對外界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一直會問東問西,這大概就是小孩話多的原因吧,他們在以他們的方式來融入這個世界。龍應台總是耐心地跟他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一來一回,安安便能夠認得這些了。當再次看到的時候,他便興高采烈地指給媽媽看。當孩子漸漸地開始成長,那必定是一個母親的欣慰。十月懷胎的艱辛,霎時就輕如鵝毛了。安安在享受著這一過程,母親亦享受著這一過程。

安安的爸爸是德國人,母親是台灣人。安安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是瑞士人。聰明的安安跟爸爸講話的時候講的是德語。安安跟媽媽講的是漢語,安安跟小朋友們講的是瑞士話。安安的爸爸和媽媽之間交流用的是英語,但沒有人教過他英語。學習一門語言的最好的方法是置身於這個語言的世界。安安分別涉及了這三個世界。當孩子跟隨龍應台回台灣,在飛機上,人們都以為他是外國人,用英語跟他交談,他沒有反應。當他聽到人家在用中文談論他的時候,他便用中文跟人家交流,並說明自己會德語與漢語。

這是一個多麼可愛的小孩。安安學會了跟什麼人說什麼話。在他的世界裡,一直天真的他以為幼兒園裡的小朋友講的都是瑞士語。所以當他跟台灣舅舅家的孩子交流時用的是瑞士語,結果弄得人家毫無頭緒。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那麼簡單。這些龍應台並沒有在很早以前就著急告訴他中國人與各國人語言上區別,而是讓小安安自己去琢磨,去發現。因為孩子不需要提前知道這麼多,或許不光是孩子,連大人也不需要提前知道那麼多。就像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不必提早就知道飽經風霜後的中年的人生際遇之感。

後來,安安的媽媽又有了弟弟飛飛。飛飛的年紀比較小,媽媽總是給予飛飛細心的關懷。安安不再是獨生子,分享了媽媽的愛。稚嫩的安安開始認為弟弟搶走了媽媽,媽媽不再愛他。龍應台發覺之後,就跟他舉例,飛飛還未沒有的而安安已經有過的事,並且告訴他,安安小時候也曾經這樣被擁抱過,被疼愛過,媽媽疼愛安安的時候還沒弟弟呢,安安享受了媽媽全部的愛。而弟弟呢,出生以後還要與哥哥共同分享媽媽的愛。弟弟才可憐呢。安安從此就懂了,開始擔起做哥哥的責任,照顧弟弟。媽媽聽了很開心。小孩在與別人分享一件事物的時候,總會覺得對方得到的更多,可是如果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想法,他們又怎麼會明白與人分享的快樂。

孩童時代是人生的第一階段,不應該一下子就讓天真爛漫的他們知道他們未來的事。如果一個人從小時候就知道自己將來的過程,以及結局。那麼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的一生,並不是一條線段,而是彎彎曲曲的未知的曲線,雖然終點只有一個,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當一個臨時的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惆悵,因為他的人生充滿了悲歡離合、辛酸歡欣,那麼他便能給這個世界留下他存在過的痕迹。

人生之路,請緩緩行!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 天天要聞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大家好,我是辣媽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有時候,我們隨口一句簡單的話語,就能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強大的種子,讓他們的內心越來越堅韌。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這兩句話,就是這樣的魔力源泉。 「我相信你可以」這句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無盡的鼓勵和信任。信任不是廉價的誇讚,而是對孩子潛能的「莊嚴托...
李佳琦回應媽媽直播帶貨:她說她正是拼的年紀 - 天天要聞

李佳琦回應媽媽直播帶貨:她說她正是拼的年紀

5月5日,美腕旗下「所有爸媽的幸福家」直播間開播,知名網紅主播李佳琦的媽媽李文利受邀參加直播。據悉,李佳琦近日在直播中表示,「我媽現在當主播了,你們跟我媽說一下,讓她就是嚴謹講話,因為我媽比我還誇張……」他展示直播間畫面並稱他媽媽在賣黃金。
王學廣:「老講解」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 - 天天要聞

王學廣:「老講解」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

5月初,「瓊崖革命的搖籃」定安母瑞山,逐漸升騰起夏日熱烈的氣息。7日午後,88歲的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終身名譽園長、義務講解員王學廣戴上老花鏡後,又從書堆里翻出了一沓紙頁,可以明顯看到,其中半數已經泛黃。 王學廣正在翻看關於他的報道。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豌 攝 「這是我收集的《海南日報》剪報,都是有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