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暑假裡就一定要有這樣的作業呢?就不能讓我們玩個痛快么?

2022年09月30日00:13:09 育兒 1259

為什麼暑假裡就一定要有這樣的作業呢?就不能讓我們玩個痛快么? - 天天要聞

我一直覺得「愛玩和貪玩」是一個孩子的天性,再怎麼去好言好語教導,還是嚴厲克制壓迫,都是泯滅不了孩子的這份天性的,這也是披著善意的謊言外衣,不道德,沒有人性的。如果一個小孩子,不愛玩貪玩,而是一副少年老成的「小大人」的模樣,不管別人是如何喜歡這樣類型的小孩,我是非常不喜歡,還會很討厭這樣的小孩。我就覺得小孩子就應該愛玩貪玩,小孩子就應該有小孩子的樣子,就像我們經常說的「大人就該有個大人的樣子」。但是不得已,很多的無可奈何,很多的小孩子被迫成了不像小孩子的樣子,大人們還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壓到了小孩子們的頭上。

比如,暑假和寒假,本來就是學生的假期,本來就是該讓孩子們好好休息,好好地玩,只是我們都知道,有哪個做老師的,有哪個做家長的,會放任孩子玩個痛快而完全遠離學業呢?他們會覺得這就是在犯罪,在禍害「祖國的花朵」,所以,即便是寒暑假,學業也是不能夠耽擱的,有一種東西,叫做「暑假作業」、「寒假作業」。

我們都是從小孩子過來的,也經歷過寒暑假,我們是怎麼過來的呢?我更喜歡暑假,雖然也不怕冷,可以玩冰塊,打冰塊,但是夏天更好啊,可以抓知了,可以每天泡在河裡,可以去采野果,我們農村小孩子玩的花樣多了,這樣的才是廣闊天地,家長基本也都不管,大概這也是城市裡的家長們的區別所在了。更何況,孩子的愛玩的天性,何況比城市裡的孩子,農村孩子更多了一份獨具的野性,再說了高溫酷暑,難道就悶在家裡么?摸魚撈蝦不來,還算是農村小孩么?反正,我的小學時期的暑假,基本都是每天野在外面,摸魚撈蝦也是一把好手。

當然,學校是不會讓我們這樣任性的,放暑假之前,每個學生會發一本厚厚的「暑假作業」,每天一頁,有日期標註,要學生們每天都不要忘記了學業和學習。不過,我才不會老老實實每天去做暑假作業,我的小夥伴們也都這樣,根本不會把暑假作業放在眼裡,也對這樣的暑假作業一屑不顧,本就是一種形式,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毫無意義,暑假的時間,就是用來玩的。

當然,暑假是有期限的,再怎麼留戀,也留不住,開學就在眼前,而且,還得拿「暑假作業」去交差。這種事情也難不倒我們,小菜一碟,快要到開學了,突擊啊,這種形式的東西,就是騙小孩的啊,不對,這種形式的東西,就是小孩用來騙大人的,尤其是可以說就是用來騙老師的。如果把完成作業的日期都寫成當天的日期,這不是誠實,而是笨了,反正我不會,我都會按順序寫上不同的日期,我不覺得這是不好的事情,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暑假作業」一點也沒有用。也自然,小夥伴也會一起突擊,會互相抄作業,就是為了完成任務,交差而已。我們雖然年紀都小,也感嘆:為什麼暑假裡就一定要有這樣的暑假作業呢?就不能讓我們玩個痛快么?嘚瑟一下,我小學時候每學期都是「三好學生」,學習成績優異,基本在前三名,還是「三條杠」哦。

其實老師也不傻,應該老師也知道這樣的「暑假作業」就是一個形式,對學生的學業沒有多大的幫助,既然管不了,也就能過就過。因為我和小夥伴有的暑假作業錯了,也不見有老師批閱後叫我們改正,我都想大概老師都沒有批閱我們交差的「暑假作業」,老師收了後,就堆放一邊去了,因為老師也知道這樣去批閱的價值和意義。我想,雖然老師是一幅為人師表的大人模樣,可是,老師也有過和我們一樣的孩提時代。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