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竹簍里,有一群螃蟹,他們爭先恐後地往上爬。
一隻螃蟹拚命爬到高處,還沒有來得及喘息,手腳就被其他螃蟹夾住了,不得不滾回竹簍。
螃蟹們如此反覆,最後都精疲力盡,誰都沒有爬出竹簍。
有時候,我們從竹簍里抓螃蟹,抓一隻就會帶出一串。這像極了一個陋習:「如果我遭殃了,也不會讓你好過。臨死都要找個墊背的。」
這就是螃蟹定律——耗盡別人的時候,自己也耗盡了。

退休老人,衣食不缺,為什麼總是沒有福氣?讀懂螃蟹定律,就明白了幾分。
總是和別人拉扯,不讓別人做別人,那麼自己也無法做自己,這就是無端的消耗,弄丟福氣的根本。
由此可見,那些有福氣的退休老人,都會反消耗,放手他人,也給自己鬆綁。
01
做一個不往群里走的人,學會獨處。
退休之後,就去跳廣舞,打麻將,暴走,爬行,組團看風景等。
什麼都要湊個熱鬧,和一大群人一起生活,這是常見的生活方式。
而現實卻說明,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適合跳舞、打麻將等。
比方說,一些膝蓋有問題的老人,去跳廣場舞,暴走,爬行,無疑是自討苦吃。而另一方面,老人不好意思拒絕,也就湊合到群里,一次次自我傷害。
群里的人多了,妖魔鬼怪也多了。很多人見不得你好,會故意挑剔你的毛病,拉你去做不合適的事情。你越痛苦,他越開心。
有一個詞語,叫幸災樂禍。就像低處的螃蟹一樣,把高處的螃蟹拉下來,感覺自己登高了不少。
《莊子·在宥》中說:「出入六合,游乎九,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學會獨處,去發展自己喜歡、合適的愛好,沒有人陪著,但是你很快樂。一枝獨秀,也是一種美好。
02
做一個不反駁別人的人,學會少言。
有的人,不會從行動上拉扯他人,但是在言語上的攻擊性很強。
退休了,總以為自己是職場上的「老前輩」,開口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
殊不知,語言上勝過別人, 是情商最低的行為。
習慣性反駁他人,對他人的行為,表示猜忌;對他人的主張,找出漏洞;對他人的生活,發現醜聞。這樣的老人,看起來經驗豐富,總在指點,其實是「見不得他人好」。
反駁了他人,不見得自己的心情會變好。若和他人互相反駁,那麼大家都不愉快,帶來了各種內耗。
少說幾句,哪怕你真的很有經驗,可以幫人解難。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指點迷津,就行了。
非必要,還是沉默為好,彼此都少了煩躁。

03
做一個不倚老賣老的人,學會禮讓。
有一個歇後語:螃蟹上岸,橫著走。
回到現實生活,有一種行為:人若退休,橫著走。
「若是這個城市沒有我的辛苦勞動,估計都沒有發展得這麼好。我應該得到城裡所有人的愛,應該可以享受城裡的一草一木」,帶著這樣的想法,老人會感覺自己很了不起。
在公園裡,有赤膊上陣的老人,打陀螺;在傍晚,有老人隨意推開學校的門,就到操場上跳舞;有老人趕走廣場上的年輕人或者孩子,佔地為王。
有老人,非得在公交車上,喊人讓座,還怒氣沖沖。
有老人,跑得比兔子更快,卻常常躺著,是為了碰瓷。
但凡一個老人,覺得自己了不起,站得多高,被人討厭就多厲害,總是會摔下來的。
社會上,容不下任何一個橫行霸道的人,哪怕他一把年紀了。
古人說:「人過七十古來稀,從心所欲,不逾矩。」
自覺做一個講規矩的人,多讓一讓別人,吃虧一點,福氣還會多一點。
04
做一個不拖兒女後腿的人,學會隨行。
退休了,應該是家裡的寶貝,能夠自理,還能勤儉節約,把剩下的錢,用來幫助兒孫。我們總是這樣想的,但是很多退休老人不會這樣做。
和我同村的張叔,退休後,非得和愛人在農村定居。
張叔拉扯兩個女兒長大,確實是辛苦了,應該被女兒尊重。但是女兒都在外地工作,哪能常常到農村陪伴張叔呢?
有一次,張叔嚴重感冒。大女兒連續兩個星期,開車到村裡送葯。
大女兒很煩躁,說:「也不算一算,我一路上花了多少錢?比醫藥費更貴。」
張叔也火了:「我養大你,花了好幾十萬呢?你還了嗎?」
表面看,張叔說得沒有錯,但是女兒要上班,收入也不很多,不能把精力和錢,都折騰到張叔這裡。
張叔的選擇,無疑是拉扯了兩個女兒的後腿。
人要明白,哪裡的黃土不埋人?
能夠服從兒女的安排,到兒女便於照顧的地方生活,這就少了家庭的內耗。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人啊,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05
退休了,也意味著自己變老了。
減少消耗,就是對身體和精神、財富的保護。能讓自己有更長久的幸福晚年。
不和外人拉拉扯扯,不拉扯兒孫的步伐,不再言語上勝過任何人,也不為所欲為,消耗自然就少了。
沒事的時候,多看看書,鍛煉身體,尊重兒女,給人點贊,生活順了,晚年也順了。
沒有意外的話,退休之後,還要活二三十年,何必兩三年就耗盡自己呢?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