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長久的關係,都是反人性的

2025年03月31日20:50:41 育兒 7503
任何長久的關係,都是反人性的 - 天天要聞

美國社會學家阿莉·霍克希爾德,通過研究發現:

維持關係需要反人性,去付出大量的「情緒勞動」。

從人的天性出發,人都喜歡被理解,被傾聽,被賦予情緒價值。

可如果一方承擔了過多的情緒勞動,而另一方卻一直予取予求,那麼這段感情遲早會分崩離析。

任何一段關係,都需要違背人性,才能長久維繫。

1

長久的關係,要反索取

知乎上有人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一段關係會破裂?

有個高贊回答是:有來、無往,有付出、無回應。

博主趙蘭說過她和朋友楊麗的故事。

兩人是同學,畢業後也在同一城市工作,關係一直比較熟絡。

但在這段關係里,楊麗一直是索取方。

兩人一起出去吃飯,每次都是趙蘭付錢,楊麗總是找各種理由開溜。

趙蘭買了香水,楊麗也要先拿個小瓶子灌走一半。

對於這些,趙蘭雖心有不快,但看在兩人是朋友的份上,也沒有過多計較。

直到前段時間,趙蘭投資入股了一家火鍋店。

開業當天,楊麗帶著一幫朋友不請自來,美其名曰幫趙蘭的新店增加人氣。

點菜的時候,她們也專門挑貴的點,一點就是一大桌,搞得趙蘭和合伙人都非常尷尬。

下班後,趙蘭找到楊麗說了這事,沒想到楊麗卻完全不以為意,還直言她太計較。

此話一出,趙蘭頓時怒不可遏,直接跟對方絕交,與她徹底斷絕了來往。

這世上所有感情的維繫,都在於互相成全,而不是一個肆無忌憚地索取,一個勉為其難地接受。

所有關係都是相互的,沒有人會喜歡和索取上癮的人做朋友。

就像有句話所說的:「我贈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間真情能長存莫不因此。」

若要一段關係長存,就必須有來有往,將心比心。

只有把禮尚往來做到極致,這段關係才能經久不衰。

任何長久的關係,都是反人性的 - 天天要聞

2

長久的關係,要反消耗

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來自作家李尚龍的一段經歷。

李尚龍因為職業的緣故,很少有時間打理自己的形象,穿衣服也不太講究。

本來這個事旁人也不會說什麼,但有個朋友卻總是說他衣服太丑、太土,甚至當著其他人的面也不會嘴下留情。

還有一次,李尚龍花了三天三夜,寫出了一份自己非常滿意的劇本。

他興奮地發給這位朋友看,但對方脫口而出的卻都是貶低的話。

為此,李尚龍只覺得跟其相處非常窒息,於是漸漸不再與他聯繫,最終與之相忘於江湖。

第二個是媒體人意公子的故事。

意公子有一個朋友,總是能帶給她舒心和愉悅。

每當有高興的事情,意公子總願意第一時間和對方分享;每當心煩的時候,意公子也總會找他傾訴。

為什麼意公子能跟他這麼交心?

原來,意公子每次找對方聊天,對方總是安靜地傾聽,從不反駁,從不指責。

意公子工作上有了些想法,對方也是毫不吝嗇的誇讚,可以說是情緒價值拉滿。

正因為有這個朋友的存在,意公子才感覺很多煩惱有了傾訴之處。

上面兩個故事,其實就是人際交往中最典型的兩種關係:消耗型,和滋養型。

在消耗型關係中,溝通往往是單向的,充滿了批評和指責;

而在滋養型關係中,雙方溝通則會出現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是因為消耗型關係中,人都喜歡順著自己的本性去表達。

但在舒服的關係里,人都會克制自己的表達欲,去尊重、迎合對方的想法。

這也告訴我們:要想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一定要少消耗,多賦予。

給予對方足夠多的包容和體諒,他人才會還你一份深厚綿長的友誼。

任何長久的關係,都是反人性的 - 天天要聞

3

長久的關係,要反佔有

相信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自己最好的朋友,跟別人玩得好時,你就會感覺到患得患失;朋友長時間不跟自己聯繫,你心裡也會不好受。

之所以會如此,其實都是人內心深處的佔有慾在作祟。

但一味佔有,不僅不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反而會讓對方覺得窒息,加速遠離你。

克制自己的佔有慾,保持邊界感,才能讓關係久處不厭。

20世紀20年代,翻譯家王際真和沈從文經常在一起探討學術,兩人成為至交。

幾年之後,王際真決定去美國深造。

很多捨不得王際真的人,都找到沈從文,希望他勸王際真留下來。

但沈從文卻表示,自己不干涉王際真的選擇。

最終王際真去了國外,並逐漸在那裡站穩了腳跟,他跟沈從文也始終有著書信聯繫。

有人見他們感情這麼要好,就建議王際真勸沈從文出國,來此謀更好的發展。

王際真直接搖頭拒絕,說:我知道他是不會離開故土的。

這種互不干涉的相處模式,也使得兩人保持了終身的友誼。

而現實中很多人,因為心底的佔有慾,總是希望與別人親密無間,甚至干涉對方的決定。

結果因為靠得太近,彼此的關係反而更加難以維繫。

陳果曾說:「人與人,就像兩個王國,各自應當保持著寬闊、自然而舒適的疆域。」

哪怕交情再深,也不要去干涉別人的事情;

哪怕再緊密,也要給彼此留出空間,相對佔有,絕對自由。

如此,一段君子之交,才能細水長流。

聽過一個「漿糊邏輯」的概念:

如果人與人相處,沒有間隙,任意索取,不分彼此,關係就會亂成一鍋粥,矛盾也將隨之升級。

任何關係的維繫,都需要去克服人性中的苛責與挑剔。

做到付出而不索取,體諒而不消耗,親密而不佔有。

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才會如兩棵大樹般,各自生長,相互滋養,彼此守望。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雙春閏年掃墓禁忌是真講究還是老黃曆?2025清明祭掃全解析 - 天天要聞

雙春閏年掃墓禁忌是真講究還是老黃曆?2025清明祭掃全解析

「雙春閏年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這句民間俗語,讓不少朋友對即將到來的2025年清明節掃墓產生了顧慮。雙春閏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2025年的清明節,咱們到底能不能安心去掃墓呢?別急,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給大家一個明明白白的答案。
11歲女孩突遭「黃體破裂」!媽媽透露一個細節:後果嚴重了 - 天天要聞

11歲女孩突遭「黃體破裂」!媽媽透露一個細節:後果嚴重了

小易(化名)媽媽怎麼也沒想通:女兒只是跳了200個繩,做了30個仰卧起坐,後果竟如此嚴重。11歲的小易今年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運動打卡。幾天前,在即將完成「每日任務」時,小易突然感覺小腹一陣陣劇痛,得知情況的母親起初並沒
理解幼兒,也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 天天要聞

理解幼兒,也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成年人往往只能觀察到幼兒的行為,卻不了解其背後的心理動機和行為邏輯。經常容易根據成人思維推斷,給幼兒的行為簡單粗暴地貼上各種道德標籤:哭鬧是任性,不肯分享是自私,依戀媽媽是軟弱……殊不知幼兒有獨特的大腦發育程度,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可能猶如驚濤駭浪。這一階段面對的人生挑戰遠比成人以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