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對認字感興趣,咱千萬別攔著,如果沒興趣,也千萬別逼著

2019年11月08日18:50:05 育兒 1822

不要急於認字的觀念,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有了這樣的呼聲。

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三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第一個字母「O」。

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麼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

這位母親一紙訴狀把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像力。

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

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後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

訴狀遞上之後,在內華達立刻掀起軒然大波。幼兒園認為這位母親瘋了,一些家長也認為她有點小題大作,她的律師也不贊同她的做法,認為這場官司是浪費精力。

然而,這位母親堅持要把這場官司打下去,哪怕傾家蕩產。

三個月後,此案在內華達州立法院開庭,最後的結果出人意料:勞拉三世幼兒園敗訴。

可以說,美國政府在保護兒童想像力、抵制超前教育上的付出是不遺餘力的。美國《公民權法》規定,幼兒在學校擁有兩項基本權力必須受到保護:

1、玩的權利;

2、問「為什麼」的權利。

為什麼認字這種超前教育變成了洪水猛獸?

如果你家有個愛讀書的寶寶,你可能會驚喜的發現,在專心聽家長念了很多遍以後。

寶寶能完整、甚至原封不動地複述出整個故事,即便是他一字不識,而這一切,完全不是刻意背誦的。

如果寶寶對認字感興趣,咱千萬別攔著,如果沒興趣,也千萬別逼著 - 天天要聞

能做到這些,恰恰是因為他不認字,所以能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優美的語言,集中在聽覺和圖片上。

相信你一定也被孩子學話初期漂亮的書面表達感動過。當你聽到孩子講出來的故事,比你的用詞還要漂亮、華麗、完整的時候,千萬不要驚訝。

因為這是小小孩獨有的語言敏銳和模仿能力,也是奠定更深厚、寬廣的語文能力的基礎。

小寶寶的強項,本就是模仿聽到的東西直接拷貝出來

而一旦開始認字,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到讀字中,再也不會全心全意的專註在"聽"和"模仿"那些表達上了。

什麼時候該認字?

當然,認字並不是不重要,相反,認字能讓孩子的閱讀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只是不要為了認字而認字。

學齡前認字最順其自然的狀態就是,問了就答,不問就不教,只看重讀繪本的興趣,而不以認識多少字為傲。

如果寶寶對認字感興趣,咱千萬別攔著,如果沒興趣,也千萬別逼著 - 天天要聞

我們總是太心急,總想著在學前好幾年,就提前灌輸孩子在學校里才該學的東西。

事實上,這份拔苗助長的急功近利只能體現在剛入學那會,認字多少根本提前不了孩子的起跑線。

而且,孩子小時候是圖象思維,他們是先讀圖,再從圖畫中去識字,此時的字,對於與寶寶來說也是作為圖畫存在的。

所以,即便認識了一堆字,他也不明白把它們放在一起有什麼含義,結果也是只會認字,不會閱讀。

給孩子讀大量的故事書,讓孩子充分浸潤在優美的書面語言里,比單純的認識幾百個字,真心划算的多。

如果寶寶對認字感興趣,咱千萬別攔著,如果沒興趣,也千萬別逼著 - 天天要聞

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認字呢?

等他真正感興趣的時候。

就像這段時娃突然對「字」又有了興趣,當每人被分到一盒牛奶的時候,她會指著「特侖蘇」那三個字一本正經的念:「寶寶的」。

也會在熟記書名的情況下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讀書名。

這種信號就提示:孩子到了一個文字敏感期,通常我就會拿著她的手指把她感興趣的文字一個個的念出來。

如果寶寶對認字感興趣,咱千萬別攔著,如果沒有興趣,也千萬別逼著。

只有尊重幼兒自身的智力感官發展規律,在合適的時間學習合適的東西,才能事半功倍。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
清明節前後,千萬不能說這3句話 ,也許會很靈!不信你看! - 天天要聞

清明節前後,千萬不能說這3句話 ,也許會很靈!不信你看!

老一輩人常念叨:「清明時節,鬼神近人。」因此,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大家說話都會格外注意,生怕一不小心說錯話,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畢竟,清明是掃墓祭祖、緬懷逝去親人的時刻,說話的分寸顯得尤為重要。以下這3句話,可千萬不能說,說不定真會靈驗呢!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無論你活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說三道四;這個世界我們都只來一次,記住一句話:想得太多會毀了你,若無其事,才是最好的報復,不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3. 我們一定會被人討厭。越早接受這個事實,生活越輕鬆。4.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無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煩的人很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