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2025年05月12日23:50:26 育兒 9045

「媽媽,我嘗一顆可以嗎?就一顆。」

超市水果區,一個3-4歲的小男孩,眼巴巴地看著那些紅艷艷、圓滾滾的櫻桃,眼裡滿是期待。

媽媽湊過去看了一下價格,明顯愣了一下。

她回過頭笑著說:「這個不能吃,是辣椒,吃了嘴巴會爛的,小孩子不能吃。」

小男孩看了看果子,又看看媽媽,眼神里的光慢慢淡了下去:「哦,不能吃啊。」

媽媽鬆了口氣,一句話就解決問題,太省事了,真是太聰明了!

她自以為聰明,可沒想到,這種「善意的謊言」,卻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誤導他的人生。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一:「不說實話」的聰明,其實是育兒偷懶

當媽之後,我們也許做過這樣的事:

孩子想吃糖,我們說:「吃糖牙齒全爛光。」

孩子睡不著,我們說:「再不睡,外面的小偷就來偷小孩。」

孩子想玩水,我們說:「玩水要長濕疹,起泡,痛得跳腳。」

孩子纏著要玩具,我們說:「警察抓不聽話的小孩,誰吵著要玩具,他就抓誰。」

我們不想滿足孩子的要求,倒也不是真想騙他,而是怕他鬧、怕他哭、怕他糾纏,怕公共場合下不了台。

直接說「不」,又怕傷他心。於是下意識地「嚇一嚇」,圖個安靜、圖個省事。

有時候我們還挺得意:帶娃不是挺容易的嗎?輕鬆搞定,沒矛盾、沒眼淚。

但你知道嗎?

當我們一次次用謊話阻止孩子的好奇心、需求感,我們不是在教育他,而是在把他推向一個混亂的認知世界。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二:騙一下,娃就不鬧了,對他真的沒影響嗎?

一個小孩子,聽誰的最多?

是老師嗎?不是。

是同齡小朋友?也不是。

他最信的,是爸媽。

小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所有對世界的認識,都要靠大人一筆一划幫他「畫」出來。

你說這是蘋果,他就記住了蘋果長這樣;

你說糖不能多吃,他就會克制。

但如果你說:「這是辣椒,不能吃」,他信了。

結果有一天,他在別人家吃到櫻桃,才發現根本不辣,他心裡就會產生第一絲懷疑:「原來媽媽說的,也不全是真的。」

你以為他只是覺得好笑?

其實他心裡是在動搖:「那以後,媽媽說的,我還要信嗎?」

有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反覆經歷「被大人騙」,他們會變得更加多疑、敏感,不輕易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因為他們學會了:有些事不能問,有些話不能信。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更嚴重的是,孩子可能學會模仿。

他發現:原來「說點謊話,就能逃過一劫」。

你說水果是辣的,他以後可能也會說:「我肚子疼,不想上學。」

不是他天生就狡猾,是他在大人身上學會了這種「避麻煩」的方式。

你不想讓他哭,你說了個善意的謊。

他不想被罵,也會說個無傷大雅的假話。

孩子的行為,其實都是大人言語的鏡子。

而最讓人心疼的是,這種從小建立起來的不信任,會延續到親子關係中。

他長大後遇到事,不找你商量,不是因為叛逆,而是他早就不確定,你會不會認真聽、會不會給他一個真實的回應。

所以啊,哪怕我們是好心、是為了他好,但一句「騙一騙」的話,不只是處理一個眼前的小麻煩,而是在潛移默化地決定,他怎麼看世界、怎麼看你、怎麼看自己。

與其讓他誤會世界是錯的,不如坦誠地告訴他:

「這個世界,有些東西不能立刻得到,但我們可以一起學會怎麼面對。」

那才是教育,才是真正的愛。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三: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騙一嘴」?

說實話,我們很多人都有「騙孩子」的經歷。

有時候布妞纏著要買什麼東西,我不想買,但又不想跟她糾纏,就會騙她:「這個小孩不能吃,大人才可以吃。」

我們騙孩子,有時候是怕丟臉,怕孩子在外面鬧得厲害;

有時候是真的囊中羞澀,捨不得花大幾十買那一點點性價比不高的東西;

有時候只是太累了,實在沒空一遍一遍地解釋「為啥不能吃」。

更現實的是,現在很多媽媽一個人帶娃,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裡,帶孩子時身心疲憊。

孩子一纏人,我們就容易「口快腦慢」,張嘴就是一句騙娃的話。

但是,看著孩子一副信以為真、恍然大悟的樣子,我們其實也會搖擺:「這樣騙他,真的好嗎?」

事實是,真的不好。

你撒了一個謊,一旦出現破綻,就要撒無數個謊圓回來。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四:敢說真話,也懂得怎麼說

有些東西,我們不給孩子買,可以理所當然地不給買。

但重點是,要告訴他真實的原因,並引導他理解「想要」和「能要」是兩回事。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

「寶貝,媽媽覺得這個太貴了,不划算。如果你真的很想吃,那我們就這周不吃別的零食了,只買一點點這個,你覺得呢?」

這幾句話的重點,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知道:

●媽媽認真聽到了你的想法;

●媽媽表達了真實感受——這個太貴了,不划算;

●我們可以一起面對現實,做選擇——你也可以擁有,但你要捨棄其他東西。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他要什麼你都滿足,而是在面對不能滿足的時候,有人願意理解他、和他一起面對。

有一句話我很認同:「拒絕,不是傷害,是教育。」

我們可以拒絕孩子,關鍵在於,用什麼方式拒絕。

用騙?

還是真實的想法,以及有餘地的選擇?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兩顆櫻桃的事。

而是在每一次他想問、想要、被拒絕、被回應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起對世界的理解、對人的信任、以及面對現實的能力。

有時候,真話雖然不好說,但說出來,是一種更智慧的愛。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哺乳期豬獾偷食苞谷被發現,逃跑途中累癱在地!就地放生讓其回家「奶孩子」 - 天天要聞

哺乳期豬獾偷食苞谷被發現,逃跑途中累癱在地!就地放生讓其回家「奶孩子」

6月16日上午,一隻豬獾溜進四川自貢市大安區濟公村村民曾女士家的苞谷地偷食苞谷,被發現後慌忙逃跑。然而,可能是該動物正值哺乳期,沒跑多遠就跑不動了,索性就地休息。最終,自貢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救助人員趕到現場,對其進行救助後放生。 ▲豬獾躲在乾涸的水塘角落一動不動 曾女士供圖曾女士稱,當天上午,她在自家...
小孩哥稚筆寫「舉報信」,民警:蓋章回信,公開表揚 - 天天要聞

小孩哥稚筆寫「舉報信」,民警:蓋章回信,公開表揚

近日,一件發生在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桂花鎮的「烏龍」事件讓民警與三名小學生之間產生了動人的「雙向奔赴」5月24日下午彭同學、李同學和潘同學三名小學生在當地一小區附近玩耍時被幾株外形奇特的植物吸引住了這些植物花朵鮮艷、果實飽滿其特徵與他們在學校禁毒宣傳課上學到的罌粟極為相似「老師和警察叔叔說過發現奇怪植物...
警惕!從卡牌到潮玩,直播間拆盲盒盯上孩子 - 天天要聞

警惕!從卡牌到潮玩,直播間拆盲盒盯上孩子

深夜11點,某直播間彈幕飛滾,「求求了讓我歐皇(意為運氣特別好)一次吧!」「吹口仙氣再開一包!」的興奮留言中,夾雜著大量小學生口吻。彈幕之下,「已下單」提示閃爍不停。如今,直播間已經從賣盲盒變為拆盲盒。從卡牌、文具到潮玩,什麼火爆拆什麼的直播間,用精心設計的玩法和話術,吸引未成年人沉迷。現象:時下火啥...
42歲林依晨二胎產子!如今兒女雙全 - 天天要聞

42歲林依晨二胎產子!如今兒女雙全

16日,台媒曝林依晨已在2天前平安順產第二胎,是個男孩子,常駐美國工作的老公林於超也已經回台迎接寶寶誕生。據悉,今年3月林依晨被曝懷上二胎已有5個月,在與朋友的聚餐合影中她素顏出鏡,狀態不錯。林依晨2021年生下第一胎女兒,2025年3月證實懷第二胎超過5個月,對二胎性別保密,不過現在傳出二寶是男娃,正式成為二寶...
他 28 歲,老婆生孩子,媽媽給老婆 5000,老婆卻悄悄給媽媽 3000 - 天天要聞

他 28 歲,老婆生孩子,媽媽給老婆 5000,老婆卻悄悄給媽媽 3000

王磊今年 28 歲,在一家私企做程序員,月薪一萬二。老婆李悅比他小兩歲,是幼兒園老師。兩人結婚剛滿一年,李悅就懷孕了。得知這個消息時,王磊激動得在公司樓下轉了三圈,趕緊給爸媽打電話報喜。王磊的媽媽周秀蘭接到電話,笑得合不攏嘴:「太好了!我明
市婦幼保健院聯合城子河區對花園幼兒園兒童進行體檢 - 天天要聞

市婦幼保健院聯合城子河區對花園幼兒園兒童進行體檢

【來源:雞西日報】為提升婦女兒童保健服務水平,近日,城子河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聯合市婦幼保健院兒科、眼科、口腔科專家及轄區內中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對花園幼兒園兒童進行身體健康常規檢查。 此次共計檢查180餘人。
從「養家」到「育心」:雲南鄉村「家長夜校」重塑父親角色 - 天天要聞

從「養家」到「育心」:雲南鄉村「家長夜校」重塑父親角色

▽以下是正文自今年3月12日雲南省召開鄉村「家長夜校」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現場推進會以來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發揮宣傳文化系統優勢積極推進鄉村「家長夜校」開展家庭教育培育良好親子關係今天是父親節各地父親們紛紛分享了參加「家長夜校」的感觸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寶華鎮嘎他村蝦昆村村民常舉坡:...
紐西蘭媽媽懷三胞胎竟剩一胎,網友:真的吃掉兄弟姐妹 ? - 天天要聞

紐西蘭媽媽懷三胞胎竟剩一胎,網友:真的吃掉兄弟姐妹 ?

近日,紐西蘭一媽媽分享了一件事,她懷孕初期超音波檢查有懷雙胞胎,第二次檢查發現是三胞胎,數周后產檢卻只剩一個胎兒。她打趣稱「這孩子把兄弟姐妹都吃了」,相關影片分享上網後迅速爆紅,吸引3000萬人觀看。影片結尾她曬出寶寶出生後模樣,寶寶戴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