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過瑜伽的練習者都知道,瑜伽是眾多動作、體式的集合,不同的瑜伽流派有不同的動作,而不同的動作之間也存在變體,所以歸根到底,瑜伽確實和體式脫不了關係,但是我們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是通過各式動作來提升身體素質,例如前屈式用來靈活脊柱與腰椎,大拜式用來舒展背部肌肉,而坐角式等是為了開髖練腿,正因為如此,有人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練瑜伽,究竟練得是身體還是動作呢?
在這裡筆者想說:「體式是途徑,而身體是目的」。我們是要通過標準的動作、精妙的體式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迷戀上美輪美奐的動作,這與鍛煉的目的並不衝突,無論是身體還是體式,遵循我們的本心即可,大可不必糾結於此。
瑜伽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運動,你對於體式的熱愛如果可以深入到日常,那麼身體也會在日復一日的鍛煉中顯著提升,動作也會做得更加標準美觀,下面我們來看幾式經典的瑜伽動作,夯實基礎,提升素質。
貓式呼吸訓練,四足跪撐準備,雙手指尖朝前放於肩膀的正下方,雙腿放於髖部的下方,腳背、腳趾壓實,微屈手肘,肘窩相對,緩慢地吸氣時保持腹部始終柔軟向內,讓胸腔對抗下巴;
緩慢呼氣時仍然維持腹部的收縮,有意識地讓胸椎向上頂,下頜微收,做動態的、小幅度的貓式呼吸練習5次,按照你呼吸方式、呼吸頻率去進行,呼氣時胸椎微微向內、向上,完成之後再次還原四足跪撐。
戰士第二式—新月式串聯(左),呼氣落下雙手,放在右腳的兩側,左腳勾地後先蹬直左膝,呼氣時左腳跟內轉踩實地板,再次呼氣展臂蹬直右腿,重新站立到墊上,先轉右腳尖沖前,左腳尖沖正左側,立直後背,吸氣手臂側平舉打開,呼氣屈左膝;
髖部垂直下沉到戰士第二式,停留5個呼吸,整個脊柱垂直而坐骨向下,兩個肩膀向下沉,雙手的指尖不斷往遠處伸展,左臂的膝蓋外展,收住左臀,再次呼氣時雙手落在左腳兩側,身體俯身向下;
轉右膝關節衝下,展平右腳背,輕輕貼住地板,吸氣時左腳下推,手臂上舉過頭頂,停留呼吸3、2、1,髖關節稍稍下沉,而胸口向上提升,可以的話,眼睛去看向手指間的方向,最後一次左邊的大腿要穩定。
大拜式,緩慢地呼氣,慢慢地屈膝,讓雙手依次推起向上,臀部尋找腳跟,雙腳腳背平鋪,膝蓋打開,側腰陷於大腿的內側,在此停留5組呼吸;
感受臀部不斷地向後伸展,注意!始終維持腹部的收縮,放鬆我們的後背以及身體各處,如果會腹式呼吸法,可以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在大拜式調整狀態,徹底地放鬆下來,為後面的練習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