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小寒大寒,無風自寒」讓身體暖起來,才能抵禦寒流

2020年01月20日12:04:09 養生 1068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的一個節氣,大寒過後,正是冬季轉春季的過渡期,日常飲食起居應由「冬藏」轉為「春生」。「小寒大寒,無風自寒」保暖仍要做足以防感冒。

節氣養生|「小寒大寒,無風自寒」讓身體暖起來,才能抵禦寒流 - 天天要聞

大寒保暖日常飲食可以吃三暖:

1桂圓——暖心

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傷陽氣,建議大家多吃桂圓粥,以暖心補血。

2紅棗——護肝

大寒與立春相承接,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極弱有待生髮,此時要兼顧養肝,為春季做準備,首推紅棗。

3吃酸——護血管

在大寒節氣中,心肌梗塞、腦卒中的發病率均達到全年較高水平。此時適當吃酸性食物有益血管,如食醋、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橘子等。

節氣養生|「小寒大寒,無風自寒」讓身體暖起來,才能抵禦寒流 - 天天要聞

冬季最易上火大寒防「三火」

需要提醒的是,大寒前後天氣雖冷,但已到冬末,吃了一冬的火鍋、油膩飲食,再加天乾物燥、室內溫度高,很容易上火。

1心火——穩定情緒

心火過旺時主要表現為心煩急躁、口舌易糜爛生瘡、舌尖紅等癥狀;孩子可出現多動不安、好發脾氣等。

建議保持良好心態,防止情緒波動;避免長時間待在過熱或過涼的環境中。

2肺火——多飲水

肺為嬌臟,無論溫熱或風寒之邪,都可能侵襲肺部,轉化成肺熱,出現咳嗽、咽喉干疼、嘔吐黃痰、口乾而喜冷飲等癥狀。

因此,在多風乾燥的寒冬季節,一定要保證每天喝足夠的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易上火的食物;戶外活動時避免著涼等。

節氣養生|「小寒大寒,無風自寒」讓身體暖起來,才能抵禦寒流 - 天天要聞

3胃火——飲清涼

胃上火時消化道里會感覺像有一把火在燒,出現胃脘灼痛、渴喜涼飲、口臭、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大便秘結等癥狀。

胃熱多由食用辛辣之物過量或不良情緒鬱積所致。平時要注意少吃辛辣、過熱的食物,適當食用一些「清涼」食物,如用蓮藕榨汁、配上蜂蜜一起服食,可潤胃涼血。

大寒防「三寒」

1防肺寒——喝熱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可選用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後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

此外,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

節氣養生|「小寒大寒,無風自寒」讓身體暖起來,才能抵禦寒流 - 天天要聞

2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

中醫介紹,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建議以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為主。

3防腳寒——做個暖足浴

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足浴要注意三點:

  • 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
  • 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
  • 第三是按摩,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節氣養生|「小寒大寒,無風自寒」讓身體暖起來,才能抵禦寒流 - 天天要聞

最後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

大寒按「三穴」

1百會穴:降血壓

百會對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等循環系統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兩個耳尖做一個連線,然後從鼻中間開始再做一個連線到後腦勺,兩條線交叉的點,差不多就在頭頂尖的地方,就是百會穴。

2氣海穴:益腎精

按摩或針灸氣海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延年益壽之效。氣海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接肚臍與恥骨上方,從肚臍向下一寸半的地方。


節氣養生|「小寒大寒,無風自寒」讓身體暖起來,才能抵禦寒流 - 天天要聞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兩指處

3關元穴:補陽氣

按揉關元穴可補益陽氣,對神經衰弱、失眠症、手腳冰冷等有效。關元穴位於肚臍下3寸(四橫指)的地方,在腹中線上。



這裡是健康益站,那些關於養生、健康的小知識我們都在這裡與你分享,歡迎點擊關注,隨手轉發分享,還可以查看更多每日養生的視頻,讓我們一起把生活過得更健康。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