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來(左四)在策門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老人們拉家常。
赤來在鍛煉身體。
赤來在策門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喝茶聊天。
3月的雪域高原,春風拂面,處處散發著蓬勃生機。66年前的1959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全面開展了以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製為核心的民主改革,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新紀元。作為時代變遷的見證者,今年69歲的赤來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現在我們的生活太好了,大家不愁吃穿,住的房子寬敞明亮、出行方便快捷,看病就醫簡單舒心,日子真是越過越有滋味。」
帳篷變樓房
「沒想到我們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
「波啦,您來啦,快坐下來喝點熱茶。」「莫啦,待會午飯在這邊吃嗎?」近日,記者來到拉薩市城關區蕃陽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服務協會下的策門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剛進大門就被一群正在鍛煉身體的老人所吸引。他們跟著老師抬手、踢腿、扭腰,動作整齊劃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鍛煉結束後,赤來回到助餐區,邊喝甜茶邊吃「卡賽」,和老人們分享趣聞,拉著家常,現場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
1956年出生的赤來,是策門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常客,他和老伴居住在拉薩市城關區八朗學社區,已在拉薩生活了30多年。回憶起過去的歲月,赤來感慨萬千:「聽我爺爺奶奶說,以前的生活真的很苦,我們住在帳篷里,靠放牧為生,經常挨餓受凍。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好,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談起如今的生活變化,赤來認為最直觀、最明顯的就是住房條件的改善,「我的老家在那曲,那裡海拔高、氣候寒冷,到了冬天,寒風會灌進帳篷,大家凍得直打哆嗦。那時候,能有個不漏風的帳篷住就不錯了,哪裡敢奢望現在這樣的生活。」
1990年,赤來從那曲來到拉薩生活,那時他們一家住在一間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雖然房子不大,但總算不用風餐露宿了,對此赤來心裡無比滿足,他告訴記者:「我在帳篷里生活了很多年,來到拉薩後,覺得有了房子就有了家,心裡也就有了奮鬥的底氣。」在拉薩生活的這些年裡,赤來見證了拉薩的飛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人人都過上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幸福日子。2004年,恰逢老舊小區改造,赤來的房子被改造重建,同原來相比,新修的房子寬敞明亮,採光和通風都非常好,居住起來更加舒適。「真是沒想到,我們沒有花一分錢,就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和以前相比,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赤來感慨地說。
今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4年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3.95萬套,改造老舊小區118個。2025年新建續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79萬套,改造老舊小區70個。」一直以來,我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譜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美麗藍圖,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城市發展的紅利,實現了安居夢。
天塹變通途
「現在從拉薩回那曲只要幾個小時」
「現在出行太便捷了,從拉薩到那曲的時間縮短了不少,回老家方便多了。」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石,也是城市發展的命脈,能夠為廣大群眾帶來高效便捷出行體驗。對於西藏交通的發展,赤來深有體會:「以前,拉薩到那曲的路況很差,一路上都是坑窪不平的土路,回一趟老家特別折騰。」
2021年8月,連接那曲至拉薩的那拉高速公路全線通車,作為首條連接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和藏北草原的高速公路,通車後從拉薩到那曲由原來的6個多小時縮減為3個多小時。「最開始的時候,我從那曲到拉薩,開車一天都到不了,晚上還需要在羊八井住一晚上,第二天才能到拉薩。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的道路情況真的很不好,一路上都是土路,坑坑窪窪顛簸得很。如果遇到下雨天,路上更是泥濘不堪,出行十分困難。」赤來一邊回憶,一邊告訴記者,「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不僅縮短了路程,而且路面平坦寬闊,開車出行更加舒適安全。現在從拉薩回那曲,一路上風景如畫,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尤其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再也不用為長途顛簸而煩憂了。」隨著我區道路交通的不斷發展,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網路日益完善,拉薩往返那曲不僅有了高速公路,還可以選擇乘坐火車,多樣化的交通方式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現如今,每天都有多班火車從拉薩火車站駛出,3至5小時後到達那曲,一路上風景美不勝收,讓人在旅途中就能感受高原獨特的自然風光。「乘火車出行平穩又安全,而且車上設施完善,服務貼心,讓我們老年人出行更加安心。」赤來笑著說,「以前,出門一趟真的很不容易,現在西藏交通便利了,不管是坐火車還是走高速,還是坐飛機,都是快捷又舒適,去哪裡都很方便。」
1954年12月25日,全長4360公里的川藏和青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創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蹟,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自此,西藏的交通發展進程快速推進,逐步建成了便捷順暢、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綠色集約、智能先進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如今,一條條幹凈平整的瀝青油路、水泥路,通到了群眾的家門口,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公路,將西藏與其他省市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也讓廣大市民群眾在出行便利的體驗中獲得「天塹變通途」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健康有「醫」靠
「醫保政策讓我們看病就醫更有保障」
「現在西藏的醫療衛生條件更好了,我們老年人看病取葯都很方便。」醫療衛生環境的改善,能夠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為他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聽長輩說,以前西藏的醫療環境不好,醫療設施落後,大家看病就醫都很不方便。」赤來告訴記者,「現在社區里就有衛生服務站,平時有個頭疼腦熱,走幾步路就能看病拿葯。而且有了醫保,看病就醫的費用也大大減少。」
近幾年,隨著年齡的增大,赤來和老伴的身體也不如從前硬朗,患有一些基礎疾病,需要定期前往醫院檢查身體、購買藥品。對此,赤來告訴記者:「以前我們生病都要去大醫院,路程遠還十分折騰。現在好了,社區醫院不僅離家近,而且藥品齊全,醫生也很專業,平時做個檢查、開個葯都很方便。另外,社區和日間照料中心還經常組織開展義診活動,免費為我們量血壓、測血糖,普及健康知識,真是省心又省力。」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保險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保險制度,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健康保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赤來告訴記者,有一次他生病住院,由於有醫保,出院後醫保報銷了很大比例的費用,自己只承擔了很少一部分,這大大減輕了他的經濟負擔。「現在有了醫保,我們看病就醫更加有保障了,大家也不用擔心看不起病,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醫、老有所養。」
對於廣大市民群眾來說,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滿載著他們對美好生活、健康福祉的殷切希望。一直以來,我區不斷完善醫保政策,擴大醫保覆蓋面,提高醫保報銷比例,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醫保政策的紅利。同時,我區還不斷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66年來,西藏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道路交通四通八達、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日益提升,全區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走出策門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的笑聲猶在耳邊,這歡快的聲音似乎在訴說著西藏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西藏各族兒女正昂首闊步在新時代的康庄大道上,努力書寫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文/記者 婁夢琳 圖/記者 阿旺尼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