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中國,買拉菲都不如買茅台,原因有3點,看看你認同嗎
在這個酒香四溢的時代,每個人的酒櫃里都藏著幾瓶心儀的佳釀。有人偏愛那來自法國的浪漫——拉菲,有人則鍾情於國酒之魂——茅台。但今天,我要跟咱們中年男同胞們聊聊,為啥在中國,買拉菲還真不如買茅台,理由有三,且聽我細細道來。
理由一:茅台是中國人社交的「硬通貨」,拉菲只是「面子道具」
中國人談生意、敘感情,講究的是「酒桌見真章」。茅台作為國宴用酒,早已成為商務宴請、家族聚會、禮尚往來的社交貨幣。
數據顯示,85%的高端商務場景首選白酒,而茅台以 「開瓶即共識」 的號召力穩居榜首。反觀拉菲,雖在紅酒圈地位崇高,但中餐配紅酒的適配度低,且多數人喝不出82年拉菲與普通紅酒的差異,反而顯得「用力過猛」。
更關鍵的是,茅台背後是中國禮序文化的千年積澱。從茅台從線上購買到線下品鑒會,用戶分享的不僅是酒,更是身份認同感。而拉菲的莊園故事,對中國人而言始終隔著一層文化濾鏡。
理由二:茅台越囤越值錢,拉菲可能越放越「虧」
茅台不僅是酒,更是 「液體黃金」。一瓶品相完好的1982年茅台,拍賣價可達百萬級,而同年份拉菲約20萬。茅台的核心競爭力在於:
金融屬性強:醬香酒越陳越醇,且茅台年產量僅5萬噸,供需倒掛讓囤貨穩賺不賠;
抗通脹利器:過去20年茅台價格年均漲幅超36%,超過了許多理財產品;
流通性高:老酒回收市場成熟,茅台隨時可折現,而紅酒圈小眾且鑒定門檻高。
反觀紅酒,存放需恆溫恆濕,普通家庭存酒易變質,且市場波動大。2024年茅台股價回調時,仍有大批藏家抄底,而拉菲近年因假貨泛濫,流通價值持續縮水
理由三:茅台適配全場景,拉菲只能「活在朋友圈」
茅台早已突破傳統酒局:與瑞幸聯名的「醬香拿鐵」席捲年輕人市場,100ml小茅台瞄準閨蜜小聚,冰淇淋和巧克力跨界破圈。這種 「上得國宴,下得燒烤攤」 的包容性,讓茅台覆蓋婚宴、家宴、自飲等多場景。
而拉菲的消費場景極為局限:西餐廳配牛排尚可,但涮火鍋、吃燒烤時開拉菲?畫面太違和。更扎心的是,中年人喝紅酒常被調侃「裝腔作勢」,遠不如茅台來得坦蕩實在。
若想日常小酌不肉疼,或送禮時多一份低調的誠意,不妨試試這款川派濃香黑馬——南池翠N9:
這酒產自四川邛崍(中國基酒核心產區),邛崍古稱臨邛,自古就是盛產美酒之地,90年代就成為我國著名的原酒之鄉,為我國白酒事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酒廠是1988年建廠的老八大原酒廠之一,曾為不少一二線品牌代工基酒,手握2000+老窖池和「168口名優窖池群」。
酒廠嚴格按照五糧配比(高粱、大米、小麥、糯米、玉米)釀酒,9年基酒+15年老酒勾調,入口綿甜不辣喉,窖香濃郁帶五糧陳香,口感接近三四百的名酒嫡系,性價比很高。包裝設計復古喜慶,適合老友聚會、家庭自飲、婚宴嫁娶,送禮也不掉價。
結語:
存酒如存人脈,講究「有用」勝過「好看」。茅台是中年人的社交底牌,而南池翠酒則是懂行者的性價比之選。與其跟風追逐「洋標籤」,不如把錢花在真正能喝出價值、喝出感情的好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