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從「零添加醬油檢出重金屬」到「酸奶變身小甜水」,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度持續受挫。在醬油和酸奶事件引發全民關注之後,人們也開始更加謹慎的選擇東西,尤其是食品,這兩天去菜市場,甚至這股風已經波及到了菜市場。曾經一些熱銷的蔬菜,也因各種各樣的問題,變得更加難賣,攤販更是直言,現在懂行的人太多。
那麼到底是哪些蔬菜不好賣了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市場上,出現的幾種不好賣的蔬菜到底指的是什麼?這些蔬菜到底是因為什麼,讓消費者失去了信任。
第一種:帶頂花的黃瓜
很多消費者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人們黃瓜只要是帶頂花,就一定非常的新鮮,但其實不然,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如氯吡脲)就可以保留花朵,延緩凋謝,消費者誤以為「新鮮」,實則並不新鮮。
如今人們在買黃瓜的時候,更傾向選擇自然脫落花朵的品種。而不是看起來非常新鮮的那種。
第二種:無根豆芽
以前人們吃豆芽吃的比較多,但是現在很少看到有人買豆芽,看來消費者是真的怕遇到問題豆芽。要知道這種無根豆芽,很多是通過化學藥劑浸泡培育,無根、肥胖白凈,卻會殘留有害物質。
傳統豆芽因「有根須」,而且也沒有那麼長,這種相對來講,會更受歡迎一些,吃著也更放心。
第三種:發白的蓮藕
以前並不知道這個不能去吃,是因為開超市的大舅,去進貨的時候,才告訴我們這裡面的貓膩,如果蓮藕特別的白,這其實是正常的,大部分是因為漂白過了,這種蓮藕,很容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
而且我去菜市場的時候,攤販也坦言,發白蓮藕滯銷,帶泥或微黃的蓮藕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第四種:光滑的胡蘿蔔
我以前一直有個疑問,超市買的帶泥胡蘿蔔,價格為啥還要比光滑的貴,不是沒有處理的,會更便宜嗎?後來才知道,表面過於光滑的胡蘿蔔可能經過激素處理,或使用高濃度化肥,口感甜度降低,纖維粗糙。
所以那些表面不光滑,甚至比較的粗糙的這種,才是真正自然生長的胡蘿蔔,也更值得去吃。
第五種:黝黑的平菇
只要去超市或者是菜市場,那麼平菇肯定是在打折,為啥平菇這麼實惠還是沒人願意買單呢?這是因為平菇的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農藥,如果未徹底清洗或烹調不當,殘留的農藥進入人體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此外,為了保證它的新鮮,人們還會噴水,這樣也易變質,讓消費者產生不信任。
從醬油、酸奶到蔬菜,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正在重塑消費市場。攤販的「吐槽」實則反映了行業洗牌的必然——唯有誠信經營、回歸自然品質,才能贏得消費者信任。當然作為消費者,平時也需要多留一個心眼,不要被一些光鮮亮麗的蔬菜所欺騙,最後買到的卻是「問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