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診了一個14歲的成都女孩子,這個孩子在確診重度抑鬱後就開始休學,為期一年,在家的一年孩子爸媽是百般遷就,就希望孩子能夠早點走出來。
今年九月份,孩子父母帶著她去學校辦理復學,剛上學2天,孩子就出現心慌、頭暈等情況,也沒辦法集中注意力,聽不進去課,無奈下又辦了休學。孩子爸媽急得不行,孩子年紀這麼小,總不能一直耗著啊,也不打壓她了,也不強迫她了,什麼都順著,怎麼還是好不了呢?
現在很多青少年,因為學習壓力過大、生活環境問題、家庭教育問題,出現抑鬱,他們不是「想不開,心情差」,這其實是大腦的功能失衡了,孩子就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沒有動力,沒有精力,總覺得累,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整天腦子都昏昏沉沉,渾身都沒有力氣。心裡也覺得鬱悶,越來越自卑,不願意跟人交流,不願意出門,只想把自己封閉起來。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這個孩子從小成績優秀,但是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後來躺平。
一、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過早的讓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報了四、五個班,每天除了去學校上學,課後還要奔波於不同的培訓機構。孩子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上學,總有一天他會不堪重負。
.
二、父母易怒或者打壓式的教育。孩子考了99分,很高興的跟你分享。你卻表情冷淡的說:「考99分有什麼好得意的?人家還有考100分的呢,那一分是怎麼丟掉的,好好找一下原因……」如果孩子經常得不到你的肯定和稱讚,孩子就會產生自卑、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怎麼努力都不能讓你滿意,那就算了吧,得過且過。
.
三、老師不當的批評。有的老師明明是想激勵孩子,但是他說出來的話卻成了諷刺和挖苦,大大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努力的動力。
四、孩子對老師的批評產生了錯誤的理解,他可能會由此討厭老師,然後發展到厭學。
五、孩子跟同學的關係處理不好,自己在班級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感覺孤單,沒有集體歸宿感。或者被同學霸凌,排擠。或者班裡有一個看不順眼的同學,就覺得這個班很垃圾。這些都會讓孩子產生厭學。
.
上學雖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知道情緒穩定的重要性,要懂得溝通和引導,他遇到困難時,和他一起面對,幫他分析原因戰勝困難。他對老師有看法時,要從正面去引導孩子,讓他看到好的一面。孩子不懂人情世故,家長更要教會他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誰能堅持到最後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在整個過程中,是很考驗我們家長的養育技能的。
.
我是成都精神科醫生岳莉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僅是開導,順從孩子,更是要注重調整大腦功能的平衡。當孩子的飲食、情緒、能量和睡眠都達到正常標準後,抑鬱就差不多可以康復了,自然也可以回歸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積極的幫助孩子做到這5點:
1、別焦慮,讓所有的事情順其自然發生。
2、調整好心態,努力學會屏蔽掉所有外界的聲音,別人說什麼是他的評價,好壞都跟我們沒關係。自己知道自己努力向前的方向就好。
3、開放孩子的認知世界,懂得不是只有學業才有出路,別因為休學困擾,這只是我們在人生中出現的一個特別階段,讓他發生。這也許是人生中特別的禮物。
4、在內心建立強大的信心,相信自己的信心!
5、找到孩子抑鬱的真正原因,然後從根源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