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洗剑:日军残暴大屠杀系列6-萧垅大屠杀

2025年05月24日08:12:05 历史 1547

血海洗剑:日军残暴大屠杀系列6-萧垅大屠杀 - 天天要闻

一、时间

1895年10月20日(阳历),发生于乙未战争期间日本侵台的关键阶段。

二、地点

台湾台南县佳里镇(旧称“萧垅村”),位于布袋嘴港通往台南城的战略要地,今属台南市佳里区。

三、遇难人数

约7000人:多数史料记载为藏身于萧垅村壕沟及树林的平民、义勇军及难民。

争议数据:部分来源称死亡人数达27000人,可能涵盖周边区域(如桃园三角涌、云林等地)或不同统计口径

四、日军指挥官

贞爱亲王明治天皇族弟),统率日军混成第四旅团,因急功近利下令无差别屠杀以震慑反抗。

五、日军参战部队番号

混成第四旅团(隶属日本陆军),兵力约1.56万人,由贞爱亲王直接指挥。

六、事件过程

1,导火索:1895年10月,一名台湾义勇军志士潜入日军营地,以镰刀刺杀贞爱亲王,引发日军报复。

2,包围与屠杀:日军次日包围萧垅村,村内聚集约7000人,包括2000余名义勇军、4000余名逃难百姓及本地村民。日军利用机枪、火炮对藏身于壕沟和树林的民众进行两小时无差别扫射,直至确认无人生还。

3,焚毁灭迹:屠杀后日军焚烧村庄以掩盖罪行,仅少数外出村民幸存,通过口述传承真相。

4,幸存者证言:

台南佳里镇人权律师许文彬的祖母曾亲述“半天7000多人被屠杀”的惨状。

日军内部史料及台湾《联合报》记者曾旺莱的30年调查均证实事件存在。

5,补充说明

历史掩盖:日本为维护“国际声誉”封锁消息,台湾光复后因政治因素未将事件纳入正史。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