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8岁的吴信泉看上了16岁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谈谈

2025年07月02日21:02:13 历史 1041

1940年,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中国大地上到处是烽火硝烟。那时候,28岁的吴信泉是个身经百战的八路军指挥员,16岁的俞惠如是个刚投身革命的年轻姑娘。

两人年龄差了12岁,却在安徽泗县魏营区的一次偶然相遇中擦出了火花。而促成这段姻缘的关键人物,就是吴信泉的战友兼介绍人李雪三。

1940年,28岁的吴信泉看上了16岁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谈谈 - 天天要闻

谁是吴信泉?

吴信泉,1912年3月26日生在湖南平江一个穷苦农民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5岁被过继给在福建当兵的六伯,读了两年私塾。7岁时六伯死了,他只能回老家帮父母干活,种田、放牛、打柴,啥都干。12岁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苦日子磨出了他的韧劲。

1926年,14岁的他加入了当地的农民协会,开始接触革命。1930年,他投身红军,成了战士,后来又入了党,从班长干到连指导员,再到团特派员,步步扎实。

长征路上他跟着队伍翻山越岭,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升到师政治部主任。到了1940年,他已经是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的政治委员,带着部队驻扎在安徽泗县魏营区。

这人打仗是一把好手,第五次反“围剿”时中过弹,差点没命,伤好了照样上战场。性格上,他不是那种大老粗,文武双全,脑子活得很。

1940年,28岁的吴信泉看上了16岁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谈谈 - 天天要闻

俞惠如和李雪三的生平

俞惠如,1924年1月16日生在安徽五河县城关镇,家里不算富裕,爹是小商贩,娘管家务。她从小聪明,8岁就在家门口拿树枝在地上写字,邻居都说这丫头有出息。

1936年,12岁的她接触到地下党,开始跑腿干些革命活动。1940年,她正式入党,才16岁就当上了魏营区工委委员兼妇女救国会主任,负责组织妇女支援抗战。

别看她年纪小,干活可不含糊。口才好,组织能力强,讲起话来头头是道,还不用稿子。她常穿着蓝布衣,走村串户,动员妇女给前线帮忙,群众都挺喜欢她。她那股子青春劲头和对革命的热情,让她在地方上挺出名。

李雪三,当时是第二旅政治部主任,管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宣传。这人沉稳,脑子清楚,在部队里挺有威信。他跟吴信泉关系好,既是战友也是朋友,平时没少帮着处理各种事。

在吴信泉和俞惠如这事儿上,他是中间人,负责牵线搭桥。他那温和的性格和做事靠谱的作风,让他在撮合这桩婚事时发挥了大作用。

1940年,28岁的吴信泉看上了16岁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谈谈 - 天天要闻

吴信泉动了心,李雪三牵了线

1940年8月,吴信泉带着部队到了泗县魏营区。当时当地领导都去县里开会了,欢迎八路军的事就落在了16岁的俞惠如身上。她在欢迎会上讲了话,吴信泉也代表部队说了几句,两人都讲得不错,会场掌声不断。

会后,俞惠如去部队驻地检查安排情况,跟吴信泉碰上了。两人聊了几句,吴信泉问了问她的情况,知道她12岁就参加革命,16岁干这么多事,还夸她能干。

部队驻扎那段时间,俞惠如常去帮忙,后来还加入了第二旅宣传队,当了分队长。她喜欢唱歌,干宣传工作特别带劲,排练节目、演抗战戏,忙得不亦乐乎。

吴信泉作为政治委员,时不时关心宣传队的工作,俩人接触多了起来。尤其有一次俞惠如演了个戏,得了不少好评,吴信泉彻底看上了她。

吴信泉动了心,想跟俞惠如成家,就把这想法跟李雪三说了。李雪三一听,觉得挺好,连说了几个“好”,还主动提出去找俞惠如谈。

李雪三找到俞惠如,把吴信泉的出身和经历讲了一遍,说他是个靠谱的人,想跟她结成革命伴侣。俞惠如年纪小,没想这么早成家,但这是组织上找她谈,她只能认真考虑。

后来,她留了个心眼,观察了一下吴信泉,发现他不光会打仗,人也挺有水平,长得也不赖,心里就同意了。李雪三再找她时,她就点头了。

1940年,28岁的吴信泉看上了16岁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谈谈 - 天天要闻

婚礼咋办的?

1940年12月22日,第二旅改编成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在阜宁县开了个干部会,俩人的婚事就定在这天,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新房是支队院子里一间小屋,床是用两块门板拼的,铺点稻草和一条白床单。供给部长给做了床蓝花被子,这就是全部家当。李雪三主持了个小仪式,大家吃了点喜糖,就算完事了。

1940年是抗战最苦的时候,全国乱糟糟的,生活条件差得要命。战争年代,婚姻跟平时不一样,革命队伍里结个婚,更多是为了事业需要,感情得往后放。

像吴信泉和俞惠如这样差12岁的婚姻,当时不稀奇,尤其是部队里,大家看重的是革命信念,能不能一起干事业,年龄啥的都不算啥大事。

1940年,28岁的吴信泉看上了16岁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谈谈 - 天天要闻

吴信泉和俞惠如这对革命伴侣,一起熬过了战争那几年,互相撑着,慢慢成长。婚后,他们生了12个孩子,8个儿子4个闺女。

俞惠如在吴信泉上前线时,一个人扛起家务和孩子,从没让他分心。1946年吴信泉侦察地形病了,她赶紧跑去照顾了两天。夏天通辽闹霍乱,她和俩孩子病倒,吴信泉忙了一夜照顾他们,把药都留给了老婆孩子,自己硬扛着。

吴信泉解放战争里带兵打了不少硬仗,平津、衡宝、广西战役都有他。1950年抗美援朝,他带第39军打出名堂,云山战役干掉美军2000多人。

1940年,28岁的吴信泉看上了16岁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谈谈 - 天天要闻

1955年,他拿了中将军衔,还得了好几枚勋章。俞惠如在后方干后勤,支援丈夫事业,还多次被评上“劳动模范”和“五好干部”。

不少人觉得吴信泉和俞惠如是革命伴侣的榜样,信念坚定,还特无私。他们一起扛过苦日子,为解放事业拼尽全力,挺让人佩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 天天要闻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7月1日,记者从贵林社工作人员获悉,江西省著名谐星、相声表演艺术家原江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万新明先生(艺名“小筱贵林”)于2025年7月1日18时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 天天要闻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中国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学刘东教授主编,10位海内外高校学者任编委,定期扫描海外中国研究前沿学术成果。本辑从数十种海外顶尖学术期刊精选论文32篇、书评12篇,所涉学科广阔,涵盖人文学科各细分领域,探讨了诸如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艺术史艺术、明清时期的白银供应、清代邸报的发行与流通、...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学在1898至1912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