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必读《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该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2025年07月07日02:02:07 历史 1114


干部必读《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该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 天天要闻

干部必读《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干部必读《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该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 天天要闻

干部必读《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这是1949年11月,由《解放社》出版发行的,毛泽东定干部必读的书12本之《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为擘画新中国的蓝图,党中央于1949年3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水平,党中央重新编审了一套12本干部要学习的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还特地为这套书加了“干部必读”四个字。


  这套“干部必读”有:

【1】《社会发展史》

【2】《政治经济学

【3】《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4】《共产党宣言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6】《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7】《国家与革命

【8】《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9】《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

【10】《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

【11】《列宁斯大林论中国》

【12】《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

对学习这12本书的意义,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中明确指出:“马恩列斯是先生,我们是学生。”他还说道:“关于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一定的范围,翻译了很多书,也都发了,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而我们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全党干部兴起了学习的热潮。从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干部必读”印行总数达300万册,对提高全党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能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是硬道理,但只谈论发展,不谈论分配公平,是不道德的不正义的,也是耍流氓的;若不解决分配公平的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哪会有强劲的消费?而消费不振,经济就会失去一大动力,就很难健康持续发展。

就像古代的皇朝,有的时候经济看似繁荣,商业发达,城市里一片热闹景象。可实际上大量的财富都集中在少数的富商和官僚手中,而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别说去消费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了。时间一长,经济就开始出问题了,小商贩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老百姓没钱买东西,而那些富商巨贾即使有钱,他们的消费也是有限的,毕竟人就那么几个,需求也就那么多。

再来看看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些西方国家,刚开始的时候,工厂老板赚得盘满钵满,工人们却在恶劣的环境下,拿着微薄的工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工人没钱消费,工厂生产的东西就积压,经济发展就陷入了困境。后来,资本家也意识到了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开始通过一些政策来改善工人的待遇,缩小贫富差距。这才让经济重新有了活力,所以,发展和分配公平就像是马车的两个轮子,少了哪个这马车都跑不稳。经济这辆大车要想顺利前行,就得把这两个方面都兼顾好。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