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2025年07月02日22:02:06 历史 1379


大明洪熙元年 1425 五月,仁宗朱高炽猝然去世。


数日后,在九重深宫内,一场悲剧开始上演。五位美貌的女子正在享用人生最后一餐。她们或神色呆滞,或一脸戚容,仿佛已经接受了不可改变的命运。酒足饭饱,小太监将她们引入另一间屋子。只见屋中空荡荡,唯有当中摆着一张小木凳,正上方悬挂三尺白绫。这时,大家再也抑制不住发自内心的恐惧,她们的哭声响彻紫禁城。纵然这哭声撕心裂肺,能够感动上苍,却也无法拯救她们的悲惨命运。只见小太监将她们一个个送到木凳上,一个个缠上白绫,又一个个踢倒木凳。哭喊声,惨叫声,挣扎声,呜咽声,不绝于耳,见者无不落泪。不久后,一切香消玉殒,归于沉寂。她们的精神与肉身,皆 “自愿”地追随老皇帝去了。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这就是明仁宗死后殉葬的恐怖景象。这五位悲惨的女子正是仁宗生前的爱妃。其中,顺妃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充妃黄氏并未生下一儿半女,按照明朝祖制,应该为先皇殉葬。但是,另一位女子 ——郭贵妃,她生前备受仁宗宠爱,且已生下三位皇子,却仍然命丧黄泉。这又是为何?


贵妃郭氏


郭贵妃,祖籍凤阳临淮,作为一名女性,她的姓名与出生年月已被掩盖在历史尘沙中。郭贵妃出身名门,她的父亲名叫郭铭,是辽王府点宾,兄长叫郭琮,在旗手卫指挥佥事上谋了份差事。她的祖父就是鼎鼎大名的开国功臣郭英 1335-1403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开国将领郭英影视形象。来源/影视剧《朱元璋》


郭英 18 岁就跟随太祖朱元璋创业,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明朝开国后,封为武定侯,又参与收复辽东之役,并在洪武末年与耿炳文守备陕西。郭英为人谨慎小心,孝友仁恕,因而能在朱元璋对开国功臣的大屠杀中幸存,但他的好运也到此为止。建文帝登基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郭英随从耿炳文、李景隆出师伐燕,却无功而返。


朱棣登基后,将郭英视作眼中之钉、肉中之刺,不仅让他罢官回家,还在郭英死后迟迟不命其子袭爵,随之造成了武定侯府中没有武定侯的怪象。郭家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治地位,遂将郭贵妃嫁与时为太子的朱高炽,又将郭贵妃之妹嫁给汉王朱高煦,两头下注,以实现家族命运的翻盘。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得宠时的郭贵妃。来源/影视剧《尚食》


永乐二十二年 1424 ,明成祖朱棣去世,朱高炽有惊无险地继承了皇位。而随着 “老仇人”的去世,郭家命运也迎来新的篇章。登基伊始,宅心仁厚的朱高炽大赦天下,将此前被发配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的建文忠臣家属宽宥为民,还命郭铭之子郭玹袭爵武定侯。


郭贵妃也深得仁宗喜爱。《万历野获编》称明初 “六宫止以贵妃为极贵,下中宫一等”,说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永乐二十二年 1424 十月初八,仁宗在封郭氏为贵妃的宝册上夸赞她:


“毓自勋阀,选嫔春宫。柔顺靖恭,齐庄静一。进退谨珩璜之节,雍容著诗礼之华。比德古先,尔有《葛覃》勤俭之美;致恭夙夜,予有《鸡鸣》儆戒之资。”


还特意让她 “率九御以副母仪”,辅助张皇后治理后宫。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张皇后画像。来源/纪录片/《百家讲坛》


仁宗的爱重固然与她知书达礼、温婉娴静有关,但更在于郭贵妃一连为仁宗生育了三位皇子,永乐七年 1409 生滕王瞻垲,永乐九年 1411 生梁王瞻垍 ,永乐十四年 1416 生卫王瞻埏,且仁宗晚年三子皆为郭贵妃所出,这足以说明其在后宫的特殊地位。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郭贵妃与皇子。来源/影视剧《尚食》


封郭氏为贵妃外,仁宗还不忘恩赏其一家老小,甚至有说法认为,郭玹之所以被命袭爵武定侯,都是出于仁宗爱屋及乌之意。其实,早在仁宗还是太子时,他就极为关照郭贵妃家人,据永乐八年 1410 九月二十日的《郭贵妃家书》称:


孙女拜覆祖母尊前。恭荷东宫殿下睿恩厚德,荣赐华第,以为奉养祭祀之所。届兹吉日,爰始迁居。伏惟祖母茂膺恩眷,隆享寿康,永介庆福,菲仪专达下忱,伏惟祖母垂鉴。


那么,如此受仁宗宠爱的女人,为何最终会遭遇这样悲惨的命运呢?这一切还要从那荒唐的殉葬祖制说起。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野蛮祖制


在人类历史上,殉葬文化是极为野蛮暴力的一页。中国先秦时期即已出现活埋宫中女子,以殉葬过世君主的做法。据葛洪《西京杂记》,西汉广川王刘去曾招募无赖子弟盗掘周幽王墓,将大墓打开后 ——


“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可见殉葬文化之残酷野蛮。而这一野蛮风俗也受到了有识之士的大力批判,孔子时,人殉渐渐改为陶俑殉葬,但孔子仍然认为此举是掩耳盗铃,批判发明陶俑的人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西汉,墓葬中的陶俑。来源/故宫博物院


自两汉至元代,虽偶有零星殉葬现象出现,但殉葬作为一种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华夏文明发展进步的一大标志。但在明初洪武年间,殉葬却又死灰复燃,且以更为残酷的活人殉葬形式出现,直至英宗时才遗命 “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予以制止。


那么,明初为何要恢复殉葬制度呢?除却朱元璋的个人心性之外,此举其实还有更深刻的时代背景。


自宋元以来,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理学所倡导 “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强化了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礼教,这使得人们对女性的贞、节、烈产生了更为病态的追求。贞,即品行端正,不嫁而能自守;节,即从一而终,夫死不再醮;烈,即遭暴凌而以死相拼,夫死自尽殉身。元代时,以贞节之名殉夫的现象便已蔚然成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贞节二字更成为女性的最高追求。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朱元璋,自然有权力让女性“自愿”成为殉葬的牺牲品,成就所谓“贞节”的美名。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郭贵妃即将赴死,与皇子告别。来源/影视剧《尚食》


尽管恢复了殉葬制度,但统治者也因此举过于野蛮而百般小心,不愿留下历史记录。殉葬女子被后人隐讳称为 “朝天女户”,即殉葬者不是为皇帝失去性命,而是到另一个世界朝见天子去了。由史料可知,明朝时殉太祖者有四十余人,殉太宗者有三十余人,殉仁宗者五人,殉宣宗者十人。甚至以郕王礼下葬的景帝,尚有贵妃唐氏殉葬。不仅皇帝,诸王、大臣,乃至民间都掀起了人殉之风。


明初殉葬的宫人大致有三类:一种是在皇帝生前侍寝过的宫女,她们占殉葬者的绝大部分;另一种是从殉妃嫔,其地位最高,一般来说未能生育的妃嫔皆要殉葬,追随先帝;最后是藩邦外国的贡妃,如李氏朝鲜就曾献贡女于太宗,太宗死后,贡妃韩氏等人皆殉葬而亡。


在明人认知中,郭贵妃 “所出有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三朱邸,在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即郭贵妃本不该殉葬而死,后人倾向于把此事理解为一场凄美的爱情童话,认为郭贵妃感念仁宗生前种种殊遇,因而选择生死相从。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殉葬之谜


历史并非童话,关于郭贵妃之死,目前有三种说法较为流行。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来源/影视剧《大明风华》


第一个说法即如上所说,郭贵妃乃自愿殉葬。但稍加分析,就可发现其存在很大漏洞。仁宗去世当年,郭贵妃膝下诸子年纪尚小,长子滕王瞻垲年方十六,最小的卫王瞻埏只有九岁。纵然郭贵妃一心求死,但禽兽尚有舐犊之情,怎忍心弃三子于不顾,一死了之?何况明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凡有子嗣的妃嫔,不参与殉葬。即便她能舍下三个儿子,但朝廷法度如此,焉能坐视贵妃身亡?即便朝廷顺应了贵妃的意志,那么,贵妃就成为贞节女子的榜样,其殉葬之举理应被大书特书,但史书却毫无记载,足以说明她应该并非自愿殉葬。


另外两说则牵 扯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即仁宗之妻皇后张氏。张皇后乃河南永城人,父亲名张麒,洪武年间是一名小小的指挥使。张皇后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被封为燕世子妃,永乐二年 1404 封太子妃,仁宗继位后册立为皇后。比较张皇后与郭贵妃,一个是开国功臣之女,一个是指挥使之女,可谓判若云泥。出身不同,性格相异,为两人的矛盾埋下伏笔。


祝允明《野记》、吕毖《明朝小史》曾记录这样一则故事:


帝在位,郭妃以中宫诞辰,邀过其官上寿,帝亦往。妃进卮于后,后不即饮。帝曰: “尔又为疑乎?”遽取饮之,妃失色,然无及矣。俄而,帝崩,妃自经死。时适雷。


按照这则故事,仁宗之死是因误饮了郭贵妃献给张皇后的毒酒,郭贵妃也因不慎弑君,被逼自缢。仁宗的话语还透露出,郭贵妃与张皇后积怨已久,彼此间早已无半点信任可言。不过,在寿诞宴上毒杀张皇后,并不合理。即便成功,郭贵妃亦难逃干系,甚至武定侯家族也要因此受到牵连。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两人的恩怨,断不至于让郭贵妃赌上全家性命,获取一时之快。况且,根据史书记载,张皇后诞辰是四月庚午,仁宗则死于洪熙元年 1425 五月辛巳,两者相隔足足一月有余,可见这则故事不过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但是,张皇后与郭贵妃的复杂关系,可能是我们解开郭贵妃殉葬之谜的钥匙。正如此前所说,二人出身、性格完全不同。作为嫁入皇室的民间女子,张皇后向来小心谨慎,循规蹈矩。郭贵妃不仅是开国功臣之女,还深受仁宗喜爱,被赋予协助张皇后治理后宫的权力。君王面前的争宠、家族背后的关系网络,都可能使张皇后对郭贵妃产生提防之心。


另外,张皇后终其一 生都在恪守太祖祖训,决不允许后宫干政。即便已贵为皇后,张氏仍谆谆教诲兄弟们:


“外戚所以与国家同享富贵于永久者,以其能谨守礼法,不敢踰越。苟不知礼而恣肆分外,朝廷必不以私亲废公道,尔曹勉之。”


甚至其族人张玘 犯法杀人,朝廷纷纷议论要因皇亲身份减罪时,张皇后力排众议,将张玘按律处斩。反观郭贵妃,其被嫁给仁宗的一大目的,就是实现武定侯家族的复兴。郭贵妃凭借皇帝恩宠,使本已衰落的郭氏家族重新崛起。也许郭贵妃为家人谋私利的做法并未超出限度,但此举必然已使她与恪守祖制的张皇后产生嫌隙,渐行渐远。


5个美女殉葬!郭贵妃生下三个皇子,为什么还要为明仁宗陪葬? - 天天要闻


最重要的是,郭贵妃得蒙圣宠,连生三子,又有庞大的武定侯家族撑腰,这自然使出身平民的张皇后颇为忌惮。仁宗死后,张皇后要清除任何威胁到其子宣宗朱瞻基皇位的不安因素。让郭贵妃 “自愿”为先皇殉葬,不仅能够“成就”一段凄美的爱情童话,还顺带消除了潜在的敌对势力,更能够对勋戚阀阅产生巨大的震慑。因此,郭贵妃之死,很可能不是一场感天动地的殉情童话,而是一段赤裸裸、血淋淋的权力斗争史。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 天天要闻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7月1日,记者从贵林社工作人员获悉,江西省著名谐星、相声表演艺术家原江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万新明先生(艺名“小筱贵林”)于2025年7月1日18时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 天天要闻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中国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学刘东教授主编,10位海内外高校学者任编委,定期扫描海外中国研究前沿学术成果。本辑从数十种海外顶尖学术期刊精选论文32篇、书评12篇,所涉学科广阔,涵盖人文学科各细分领域,探讨了诸如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艺术史艺术、明清时期的白银供应、清代邸报的发行与流通、...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学在1898至1912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