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极“鱼经济”

2025年07月02日16:10:13 历史 4465

新华社哈尔滨7月2日电 题:中国东极“鱼经济”

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

在中国大陆最东端的抚远市,东极鱼市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唤醒了城市的清晨。

抚远原名“伊力噶”,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这里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

这座被誉为“华夏东极”的边境小城,正书写着中国“鱼经济”的生动样本。绿色无污染的水域环境为冷水鱼类在此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等21科105种鱼类,拥有“中国淡水鱼之都”的美誉。

活蹦乱跳的江鱼在晨光中银光闪闪,快递员正忙着给发往全国的鲜鱼加冰装箱。据了解,东极鱼市现有60多家鱼行,平均每天约有6万公斤各类鱼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咱家鱼行的回头客可多了,还有广州客人专门‘打飞的’来买鱼。”小不点鱼行老板冯玲边说边给鱼袋加冰打包,“旺季一天能卖两三万元,一年的销售额在300万元左右。”鱼市上,百姓选购、商贩直播、游客“打卡”,鱼贩们通过线上平台,将“东极味道”送到千家万户。

中国东极“鱼经济” - 天天要闻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东极鱼市上挂着供市民选购的鱼产品。(2024年10月)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漫步抚远街头,鱼馆鳞次栉比。“这是鲟鳇鱼脆,稍涮一会儿就能吃,脆爽可口……”在鳇尚皇涮鱼锅店内,老板刘世铭为几位香港顾客介绍着菜品。

“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游客专门来品尝鲟鳇鱼火锅,我们还能通过冷链将美味送到全国各地。”刘世铭介绍,店里正在研发鲟鳇鱼啤酒等产品,现在一年消耗约40吨鲟鳇鱼,有效带动了鲟鳇鱼养殖产业发展。

中国东极“鱼经济”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东极鱼市。(2024年10月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抚远,一条鱼的旅程正书写着产业升级的故事。走进好运东极鱼品特产店,浓郁的鱼香扑面而来——古法熏制的马哈鱼泛着琥珀色光泽,颗粒饱满的鱼子酱晶莹剔透,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我们坚持用柞木慢火熏制,让每一条马哈鱼都带着果香。”企业负责人刘涛拿起一条熏鱼介绍道。这家扎根边境的小厂,每年要消耗80多吨优质大马哈鱼,通过电商平台,这些来自东极的美味正“游”向全国餐桌。

从街边摊到精深加工,抚远鱼产业完成了华丽转身。2024年,抚远市渔业总产量8078吨,产值超过1.9亿元。现在,抚远市鲟鳇鱼现代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投产后将实现从繁育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

中国东极“鱼经济” - 天天要闻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东极鱼市,鱼贩进行直播带货。(2024年10月拍摄)新华社发 (杨威 摄)

在这里,鱼也化身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走进米比赫哲工艺室,一幅幅精美的鱼皮艺术品令人惊叹——栩栩如生的生肖鱼皮画、精巧别致的鱼皮挂饰,都在诉说着赫哲族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

“这些鱼皮画选用乌苏里江特产的大马哈鱼皮,经过三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非遗传承人王桂荣轻轻抚摸着作品介绍道。为迎接7月2日在抚远举办的第七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她和团队特别创作了100幅“东极印象”主题鱼皮画,将日出胜景与鱼皮技艺完美融合。

如今,抚远已有上千名手工艺人从事鱼皮制品制作,年创收超百万元。这些承载着赫哲族智慧的鱼皮艺术品,正成为中国东极最受欢迎的文旅名片。

(来源:新华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 天天要闻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7月1日,记者从贵林社工作人员获悉,江西省著名谐星、相声表演艺术家原江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万新明先生(艺名“小筱贵林”)于2025年7月1日18时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 天天要闻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中国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学刘东教授主编,10位海内外高校学者任编委,定期扫描海外中国研究前沿学术成果。本辑从数十种海外顶尖学术期刊精选论文32篇、书评12篇,所涉学科广阔,涵盖人文学科各细分领域,探讨了诸如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艺术史艺术、明清时期的白银供应、清代邸报的发行与流通、...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学在1898至1912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