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2022年07月03日13:17:47 历史 1832

明太祖朱元璋的脾气,好像人尽皆知的不好。

嫉恶如仇,哪个贼人要是犯到他的手上,死了他都能将尸体挖出来挫骨扬灰,就是这么狠。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不仅在国事上大刀阔斧地改革,家事、后宫的丑事,也让这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烈性皇帝大动干戈。

后宫的事讳莫如深,一颗小石头便会击起千层浪,浪花起的时候,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皇帝不会放过任何跟他对着干的人。尤其是让他颜面尽失的丑闻。

要说大明朝第一丑闻,非秽乱后宫这事莫属。

这就是明朝的“宫廷奸案”,当时还让朱元璋大怒,放言道:“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一国之君说出这样不合适的话来,想必当时有多么的震怒,除了杀人,难泄他心头之恨。

那朱元璋为何会说出这种话来呢?

事情是由朱元璋后宫一个嫔妃引起的。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历朝皇室都有严格规定,除了在后宫伺候主子的太监不得有男子进入皇帝的后宫,就是怕有人起了邪心,玷污了后宫的清白,给皇帝戴绿帽子。

但是总有人能找到空子钻,让朱元璋恨的咬牙切齿的庄妃,就是这么一个不守妇道,耐不住寂寞,给朱元璋戴了绿帽子的嫔妃。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庄妃十七岁就进宫伺候,可惜不太得宠,入宫十年总共才被皇帝召幸过三次。这让庄妃在后宫的生活非常寂寞。

其实宫中嫔妃不得宠孤独终老是常有的事,只不过,这位庄妃娘娘不接受这样看着自己容颜衰败,老死宫中。

后宫总有一些公开的秘密,只在宫女太监们之间传递

比如帮忙找相好,来派遣深宫寂寞。于是这个庄妃就找到了总帮人干这事的俞太监,让他也给自己找个英俊的男子送进宫来。

俞太监干这种事是得心应手,想了想便找到了胡贵妃的娘家兄弟。

胡公子长相俊俏,一表人才,可就是有个好赌的烂习,经常输钱,欠了一屁股债。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得知了庄妃娘娘的意思,加上俞太监的点拨,这种财色双收的事,胡公子简直太愿意干了。

虽然这事风险甚大,一旦被发现就是诛九族的大罪,但是知情者总共就三个,只要行事上小心些,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差池。

为了钱,胡公子接受了俞太监的安排。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庄妃对胡公子非常满意,经常召他来私会,不久之后,庄妃便怀孕了。

丑事越发瞒不住,横竖都是死,为了保全心上人,庄妃选择服毒自尽。

闻讯而来的朱元璋大怒,随即杀了相关的一干人等。但这个老谋深算的俞太监却将事情栽赃给了他人,自己躲过了一劫,还趁机铲除了异己。

原以为这事以庄妃死结束,其实并没有。胡贵妃身边的服侍的宫女又出事了。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庄妃死后不久,便进入酷暑,胡贵妃身边的太监宫女轮流给她打扇降温。

可有个叫荣凤的宫女伺候主子的时候突然呕吐晕倒,她称是天气太热中暑所致,可精明的胡贵妃哪是能轻易糊弄的?

一眼便看出荣凤怀孕了

胡贵妃开始查,并严刑拷打荣凤,可这荣凤直到被打死也不肯说出奸夫是谁。事情又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皇帝再次暴跳如雷,下令全后宫彻查,一查便查出了七个怀孕的宫女

不用说,这七个宫女全被杀了,但仍不招出奸夫的身份。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胡贵妃的父亲胡奚慌了,因为这些事情与他和俞太监勾结有关,他们一合计,又嫁祸给了来宫中做法事的僧人

朱元璋信了,一夜之间杀光五佛山众僧。

好在御史马徽知道事情不对,查出真相准备上报给朱元璋。结果刚要去见皇帝时,被一群埋伏的蒙面人给杀了,还掳走了俞太监。

俞太监大喜,以为是胡奚的人来救他了。结果到了地方一看,全是皇帝的人。

大明朝第一丑闻,朱元璋盛怒: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 - 天天要闻

原来皇帝为了不声张这场丑事,命马徽去查,查完了之后又将他灭口,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

面对皇帝,俞太监全招了,他被朱元璋剁成肉泥胡贵妃被赐自尽,胡奚被诛九族,连庄妃的尸骨也被挖了出来鞭尸,并诛九族。这,相当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宫廷奸案”至此了结,朱元璋愤愤地说了那句不太合适的气话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 天天要闻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9月3日晚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根据中央安排,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