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曾有个特殊机构,有位“丑妈妈”与三千红孩子,写下母爱传奇

2025年07月02日01:52:14 历史 1467

在日军轰炸机的轰鸣声中,一群保育员背着熟睡的孩子翻越太行山——这是1946年延安托儿所大转移的真实场景。

这座被称为“红色摇篮”的托儿所,是延安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不仅庇护了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将领的子女,更见证了革命年代最震撼人心的温情与牺牲。

洛杉矶华侨捐赠的奶粉跨越太平洋,当单身母亲用嫁妆银镯打造验毒筷,当保育员在敌机扫射时扑向驮床……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谱写了一曲超越血缘的母爱史诗。

延安曾有个特殊机构,有位“丑妈妈”与三千红孩子,写下母爱传奇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母亲:丑子冈与延安托儿所的生死守护

1938年的延安,傅连暲向毛泽东汇报了一个令人揪心的现实:前线将士的子女或被寄养在老乡家,或在战乱中夭折。毛泽东当即拍板成立托儿所,并让女儿李敏成为首批入托的七名孩童之一。而首任所长丑子冈,这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就此开启了长达25年的守护。

寒冬腊月,她每日徒步几十里背粮,途中遭遇饿狼便挥棍搏斗;转移途中,她将女儿的银镯熔成验毒筷;面对空袭,她带领保育员宣誓“大人在,孩子在”。最令人动容的是,当她的亲生女儿在转移中遇险时,她仍在保护其他孩子。这位被孩子们唤作“丑妈妈”的女性,用生命诠释了何谓“革命母亲”。

延安曾有个特殊机构,有位“丑妈妈”与三千红孩子,写下母爱传奇 - 天天要闻


洛杉矶到延安:华侨捐赠背后的跨国温情

1942年的托儿所面临绝境:孩子们因营养不良频繁生病,药品短缺让保育员彻夜难眠。转机来自宋庆龄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洛杉矶华侨捐赠的奶粉、药品跨越重重封锁抵达延安。这些贴着英文标签的铁罐,让毛泽东感慨:“这是雪中送炭!”为铭记这份情谊,托儿所更名为“洛杉矶托儿所”。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募捐演讲、黑人歌星保罗·罗宾逊的义演、14个州的联合援助……这场跨国救援不仅送来物资,更送来希望。当孩子们穿着洛杉矶捐赠的棉衣在窑洞前嬉戏时,他们或许不知道,地球另一端有无数陌生人正为他们牵挂。

延安曾有个特殊机构,有位“丑妈妈”与三千红孩子,写下母爱传奇 - 天天要闻


马背上的摇篮:三百里行军中的生命奇迹

1946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朱德军长亲自督办转移:能工巧匠设计出带护栏的驮床,百头毛驴组成“摇篮大军”。这支队伍昼伏夜出,遭遇敌机扫射时,保育员田喜英为护住驮床里的孩子,徒手拽住受惊的缰绳,指甲尽数断裂。翻越绵山时,老乡们撕开被褥制成布带,将百余名幼儿绑在背上攀岩

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汾河边:保育员程宜萍的两个孩子落水,她强忍悲痛坚守岗位,只因怀中还抱着四名幼儿和全所的档案箱。三千里征程,一百多个孩子无一伤亡——这是用血肉之躯创造的战争奇迹。

延安曾有个特殊机构,有位“丑妈妈”与三千红孩子,写下母爱传奇 - 天天要闻


银筷子与驮床:战火中的人性之光

在总政幼儿园的展柜里,陈列着两件特殊文物:朱德军长监制的驮床,以及丑子冈用女儿银镯改制的验毒筷。前者以榫卯结构抵御坠崖冲击,后者每日检测饭菜安全。这些简陋器具,折射出战时智慧与人性光辉。

更令人震撼的是孩子们的“战时课表”:山核桃串成的算盘、黄土地上的沙盘写字、自编的《丢手绢儿歌。保育员鲍侃发明的识字卡,让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学会第一个汉字“延”。在物资匮乏中,他们用创造力守护了童真。

延安曾有个特殊机构,有位“丑妈妈”与三千红孩子,写下母爱传奇 - 天天要闻


二十五载守候:“丑妈妈”与三千个红孩子的故事

从1938年筹建到1963年病逝,丑子冈再未离开托儿所。她亲自接来左权将军的遗孤左太北,目送李敏、李铁映等孩子长大成才。当亲生女儿追问“妈妈为什么总陪别人”时,她只说:“他们都是革命的火种。”

这位终生未再婚的母亲,在遗嘱中要求将积蓄全部捐给幼儿园。如今,“洛杉矶托儿所”已更名为军委机关事务管理局红星幼儿园,门前的宝塔山浮雕下,仍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儿童万岁”。三千名从这里走出的“红孩子”,用人生续写着当年的誓言:“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了,孩子也要在!”

延安曾有个特殊机构,有位“丑妈妈”与三千红孩子,写下母爱传奇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延安保育院》(陕西人民出版社
新世纪周刊》2006年第31期
《宋庆龄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档案》
《中国革命中的妇女与家庭》(中央文献出版社
《洛杉矶托儿所口述史》(中国福利会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杨六郎与肃宁地名的传说 - 天天要闻

杨六郎与肃宁地名的传说

地名故事:杨六郎与肃宁 不少人听说过“刘秀夜走三阳”的传说。三阳指的是饶阳、宰阳、高阳三座县城。饶阳、高阳人们都知道,宰阳在现在的地图上找不到了。其实宰阳就是现在的肃宁。 相传杨六郎与辽国交战在宰阳东扎下营寨,每日亲自监督训练牤牛,准备用牤
【春秋134】郑国:我也不想认两个爹,而且是天天过来揍我的爹 - 天天要闻

【春秋134】郑国:我也不想认两个爹,而且是天天过来揍我的爹

第一次弭兵会盟之后,晋楚双方不再进行直接军事对垒,不搞大决战。春秋中后期,战争烈度显著增加,一场决战,参战贵族死亡或者重伤的概率升高,诸侯及大夫们并不愿意频繁地置身于具有丧命风险的博弈之中。死亡本身还不是最糟糕的,核心人物的故去,导致本国政
古代钱币价格表—清代 - 天天要闻

古代钱币价格表—清代

上下五千年,下至唐宋元明清,时间线太长,古代钱币种类太多了,一篇文章讲解不完的,今天先详细解说清代铜币,从顺治帝开始,包括版别,以及价格参照清代古钱币分为各局造,有宝泉局、宝源局、宝苏局等还有铜钱后面带字,价格从普通价格50米到十多w都非常
探寻民国老物件:岁月尘封中的时代记忆 - 天天要闻

探寻民国老物件:岁月尘封中的时代记忆

"从民国警哨到六七十年代刻语录的筷筒,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大户人家的红金化妆盒、堪比豪车的三枪自行车标、精确到0.01克的戥子称,每一件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见证着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与人间烟火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 天天要闻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拉萨7月1日电 题: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间整洁屋子里,104岁的大多吉用微微颤抖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深藏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 天天要闻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这世上有个人,没打过仗,没建过国,没写过书,却被全球45亿人尊为“精神祖先”。他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更不是哲学家,他的故事,全靠帐篷、骆驼、儿子和信念撑起来。他生在公元前2000年,死在沙漠边缘,连墓碑都不显眼,却让三大宗教——犹太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