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2025年06月19日22:52:10 历史 1078


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 天天要闻

武昌起义爆发后,宋教仁无疑是南北双方最活跃的政治人物之一。他不仅第一时间赶赴武昌前线,参与制定军政府第一个基本法,而且很快成为南方新政府的轴心人物,在南京临时政府政治架构方面提出许多重要创意,充分展示了其宪政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才能。

其实,如果从宋教仁的全部历史看,革命只是他实现宪政中国的一个手段。革命不是目的,宪政才是中国革命的终极期待。

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 天天要闻

宋教仁肖像

宋教仁生于1882年,是19世纪晚期典型的“80后”。1902年,新政开始第二年,20岁的宋教仁前往武汉报考新式学堂。这表明他对传统士大夫成长道路已经失去了兴趣,或者说传统成长道路科举制度已经意义不大,已经不再对宋教仁这代青年构成多大吸引力。

宋教仁在武汉如果不是遇到了黄兴刘揆一章士钊陈天华等人,他或许应该在新学道路上前行。然而当他遇到这几个人之后,不期然走上反清的革命道路。宋教仁这批青年革命家组织成立同盟会,号召散布国内外的革命者联合起来团结起来,摒弃偏见,一致对着清政府

在这种气氛下,宋教仁一面在日本政法大学研读法律,一面和那批闹革命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提倡爱国主义,鼓吹革命独立,主张仿照世界先进国家,构建一个常态的“完全国家”,实行民主共和,进而使中国成为20世纪世界舞台上第一流强国。这是宋教仁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1905年,清政府终于感到了变革的压力,于是派遣亲贵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等待这些大臣考察归来,清政府接受他们的建议,于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

清政府预备立宪改革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宋教仁的思想也有很大变化。宋教仁在日本研究的是法政,思考的都是宪政问题,他之所以在先前那样激进地参与革命,不仅是因为他和黄兴等一批革命党人做了好朋友,主要还是因为清政府不改革。现在既然清政府开始宪政改革了,既然有了回归体制的机会,既然革命因预备立宪陷入低潮,宋教仁理所当然要考虑自己的前程,考虑自己能为国家做点什么贡献。

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 天天要闻

△宋教仁像

显然,宋教仁不是不想回归“主流”,只是自己的革命党领袖的身份在回归主流时遇到了问题。即便清政府不介意他的过去,但革命党人很难容忍宋教仁走到这一步。

当时,革命者对于究竟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改良,并不是那么清楚。但在当时的情境中,革命与改良,并不是非此即彼,绝对对立。只要遇到合适机会,革命与改良照样可以合一,可以相互接纳。这在宋教仁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宋教仁受军政府邀请,第一时间来到武昌参与工作,受命主持起草《鄂州约法》,为军政府存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依据。

宋教仁主导起草的《鄂州约法》及其中的立宪架构的法律体制,在本质上与清政府正在进行的君主立宪一脉相承。如果要说区别的话,《鄂州约法》只是剔除了君主,权力来源归属于人民,不再是君主立宪,而是人民立宪而已。很显然,宋教仁的这套思想并不是同盟会,甚至不是华兴会的政治主张,反而与袁世凯十多年来提倡、推动的君主立宪改革有许多契合处,由此也就可预示宋教仁与袁世凯在未来具有合作的可能性。

湖北军政府的中心地位很快就被上海取代了。11月中旬,宋教仁离开武昌转往上海,开始在那里为筹建全国性新政府殚精竭虑,费尽心机。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负责新政府法律制定。

在筹备南京临时政府时,宋教仁的设想是内阁制。他希望构建一个稳定的宪政架构,内阁可以永远地倒阁、组阁,但大总统在选举出来之后,一个任期制内是不变的,是稳定的。但这个主张因为孙中山的归来而没有实现,孙中山顺利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就改为总统制,孙中山拥有最大权力。

后来,袁世凯的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孙中山在辞职前利用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议修改组织法,将新政府由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宋教仁先前的主张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民国初年宋教仁在想什么 - 天天要闻

△遇刺后的宋教仁

宋教仁热心政治,是因为他的宪政立场。他认为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其实就是宪法政治,就是宪政。基于这样的理由,宋教仁接受袁世凯的邀请,出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

但内阁总长显然不是宋教仁的政治理想,后来,宋教仁找到一个机会就辞去了总长职务,专心致志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将全副精力专注于政党建设,参照同盟会旧有架构,并以同盟会的名义,邀请各友党、各小党合组一个大的国民党

筹组政党,参与议会选举,是民国元年中国政治奇观,几百个政党在一夜之间奔涌而出,然后整合,渐渐形成一些具有独立政见,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大党。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就属于这样的性质,他的目标就是要在年底即将到来的国会议员选举中谋取议会多数,然后组阁。

宋教仁的想法没有丝毫错误,他对民主政治、宪政的忠诚与期待也非常令人佩服。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让宋教仁的理想变成现实。当他对谋取议会多数信心满满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宋教仁倒下了,民国元年刚刚开启的民主政治戛然止步,孙中山拍案而起,“二次革命”爆发。中国迅即进入一个政治动荡年代。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澳门青年山西行:追寻抗战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 天天要闻

澳门青年山西行:追寻抗战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日报》7月10日第7版截图 37岁的澳门青年谭伟衡首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在这里他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 谭伟衡说:“我们要弘扬抗战精神,回到澳门后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港澳青年看祖国”澳门青年山西行活动于6月25日至29日...
关键时刻,印度投下赞成票!特朗普彻底摊牌,要全球孤立金砖11国 - 天天要闻

关键时刻,印度投下赞成票!特朗普彻底摊牌,要全球孤立金砖11国

当地时间6日至7日举行的金砖里约峰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但是金砖再次扩员并加持“金砖伙伴国”后的首次峰会,更是国际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时的一次盛会,“大金砖”合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功能性建设均面临诸多新情况。面对机遇与挑战,金砖国家正顺势携手全球南方国家,
县委办主任41岁辞官搞发明——黄明和的畜牧科研逐梦路 - 天天要闻

县委办主任41岁辞官搞发明——黄明和的畜牧科研逐梦路

黄明和于1995年荣获由联合国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红网时刻新闻7月9日讯(记者 张盟 陈彦兵)在湖南科研版图上,黄明和是独特的存在。他从基层领导岗位转身,以科研为新征程,用数十载耕耘,书写基层干部转型科研先锋的精彩篇章。黄明和,1951年10月生于洞口县,大专文化。曾任洞口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后任邵阳...
玛丽·哈灵顿:政治不是做生意,马斯克建党误判了美国政治生态 - 天天要闻

玛丽·哈灵顿:政治不是做生意,马斯克建党误判了美国政治生态

【文/玛丽·哈灵顿,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一年前,唐纳德·特朗普字面意义上“躲过了子弹”,一下子让他的总统竞选形象从“挑战者”变为“传奇”。几天后,他的竞选搭档J.D.万斯在副总统提名演讲中承诺,特朗普政府将“致力于为工薪阶层服务”。万斯表示,应优先考虑美国自己的公民:“我们将不再引进外国劳动力,我们要为...
雍正为何刚登基就把曹雪芹家抄了 - 天天要闻

雍正为何刚登基就把曹雪芹家抄了

雍正五年腊月二十四日,江宁城朔风凛冽。一队官兵踏破曹府朱门,昔日堆金砌玉的厅堂顷刻间箱翻柜倒。十三岁的曹雪芹蜷缩在祖母怀中,眼睁睁看着御笔题写的“萱瑞堂”匾额被扯落在地——康熙皇帝曾对曹家乳母的尊称,如今成了前朝恩宠的冰冷遗证。曹家的煊赫,
趣聊两汉:董仲舒的职场悲剧,错不在汉武帝 - 天天要闻

趣聊两汉:董仲舒的职场悲剧,错不在汉武帝

公元前179年,董仲舒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因为家里不差钱,又有很多藏书,所以董仲舒有了学习的机会,并学的很好。那么有多好呢?据史书记载,他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讲学了,而且颇受欢迎,因为学问渊博,又教了一大帮学生,所以他的名望是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