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2025年07月07日06:32:08 历史 1375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

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

开心坏了。

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被地理因素限制住了。

太祖一生,不弱于人,他都没能突破这道障碍,如今便宜却让自己占完了。

石敬瑭说称臣,给钱,对耶律德光来说都无所谓,最主要是这个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是太想要得到了。

作为中原王朝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包含了长城的重要关隘,以及各种各样的崇山峻岭,简单概括就是易守难攻,契丹如果得到燕云十六州,那行了,直接就等于是拆除了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北部防线。

这无论是后唐,还是后唐之后的中原政权,门户通开,契丹人是随时随地,想来就来。

以前阿保机南下劫掠或交战,他必须要突破长城防线,如此险地,一旦动兵,契丹军队将要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后勤压力。

风险是,你翻山越岭的时候,中原军队就能出其不意,趁其不备的对你发动进攻,后勤压力是,这路不好走,粮食你就运的慢,运的麻烦,参考一下当年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其实未必是蜀军的战斗力不行,而多半是吃了粮草运输的亏。

现在好了,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掌握了,契丹是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权一下子全丢了。

何况,燕云地区,你听起来好像是边塞之地,好像发展不好,实际上那是当时经济高度发达,人口相当稠密的农耕区。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幽燕之地)

这么一块风水宝地落到契丹人的手里,契丹的经济实力,人口基数都会大大增强,何况契丹本身就积极吸纳汉文化,这回在燕云地区又将获得大量掌握先进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汉人,所以石敬瑭的来信和许诺,对耶律德光来说,那和中彩票是一样的。

耶律德光没有半点犹豫,他立刻亲率骑兵五万,从雁门关而入,准备支援石敬瑭。

契丹军一路疾驰,直抵晋阳,并在晋阳城下就地击败了围城的后唐军。

这个时候的后唐军,只是战败,而不是覆灭,所以后唐将领高行周符彦卿在契丹军队以东重新集结兵力进攻,而张敬达杨光远则在契丹军队以西发动进攻,想要来个夹击。

当然,还是失败了。

很可惜,当时的契丹军队的战斗力,比较高,可以说远超中原军队。

其一,是契丹当时全民皆兵,只要男子成年,就必须服兵役,所以在数量上他们有优势,只要打仗,就能立刻组织起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

其二,契丹的兵种,主要是骑兵,而后唐的军队,主要是步兵,当然也有骑兵,但是少,而且后唐骑兵乘骑的马匹素质,普遍不如契丹骑兵的马,契丹兵的马,是蒙古马,耐力佳,适应性强,不挑伙食胃口好,非常的适合长途奔袭和闪电作战。

其三,契丹的士兵们,普遍在骑射本领上都很出众,他们使用一种类似于今天的复合反曲弓,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配合上他们的战马,那就是古代高速机动部队。

其四,我们总是下意识的,会把游牧民族,比如契丹人,契丹兵,想象的很野蛮,很粗犷,认为他们没有纪律,不听指挥,完全就是尚未开化的野蛮人,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契丹的两代君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都堪称明主,他们打造了可靠的队伍,建立了严明的军纪,相比之下中原军队中人人自危,动辄哗变,契丹人的纪律性可能还会更高一点。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契丹士兵 壁画)

其五,耶律德光不愧是和太祖身经百战练出来的雄主,他在战术指挥上很有一套,我们来看记载:

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契丹伏兵自东北起,冲唐兵断而为二...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

您可以看得出来,尽管在人数,装备,战斗力上都有明显优势,但耶律德光并不轻敌冒进,而是采用了“诱敌深入,迂回包抄,骑射消耗,趁机突击”这样的战术,一下子就把后唐军队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想一下,你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支契丹军队,这支契丹军队,一开始只派一支小股部队和你交战,假装打不过你,你认为有机可乘,所以你就带领主力猛追。

你在前边追着呢,人家的主力军队因为是骑兵,跑得快,人家已经偷偷的绕到了你的身后,开始攻击你的后军了。

你正要调转身形,积极防御,结果突然发现,怎么四面八方都是骑兵?这些骑兵是转圈射箭,火力密集,让你难以招架,怎么躲都躲不了,纯纯成了活靶子。

最后,等你手忙脚乱,阵脚大乱,契丹人中的重甲部队再向你发起猛冲。

绝望,实在是绝望。

张敬达也是一代名将,但是这样的战术和打法,他不能抵挡,最终落败,但是要说张敬达也真的是有韧性,打了败仗,他不退走,反而是就地修筑营寨,收拢残兵,要和契丹人做长期对峙。

的确,当时的张敬达,就算是接连惨败,但他手里仍然有兵五万,战马一万,完全有能力再和契丹人all in一把。

只是,从来都是将效死,卒先溃,张敬达孤旌独奋,可他手下的将士们确是众橹皆降。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大战过后)

因为张敬达是扎寨防守嘛,当务之急他必须要突围出去,部将高行周和符彦卿几次突围都无功而返,士卒大多死伤,士气很差,那这个时候另外两个部将,一个安审琦,一个杨光远,俩人就劝张敬达,说再这么耗下去,也是死路一条,我看还不如投降于契丹人。

当时的情况是:

众寡不敌,皆无功,刍粮俱竭,削柿淘粪以饲马,马相啖,尾鬣皆秃,死则将士分食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

张敬达所部,他们多次尝试突围,都失败了,粮草也因此而耗尽,士卒们没饭吃,只好刮削树皮,淘洗马粪,至于战马,也吃不上粮草,据说饿的这些马相互啃咬,把尾巴和鬃毛都被啃秃了,战马陆续死去之后,士卒们又开始分食马肉

现代社会,吃饱穿暖,丰衣足食,很多人是宁愿挨饿也要减肥,很少有人真的体会过饥肠辘辘,吃不上饭的感觉,正是因为我们很少体会这种感觉,所以我们总是认为饥饿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回首历史,回看封建时代,饥饿却始终如影随形,那个时候的人,真的是会饿死的。

现在你找来一个年轻人,你说一个人饿死了,他只会觉得魔幻。

翻看史书,人相食,人饿死,易子而食,食土而死的记载,却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如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中,则更加常见。

当饥饿和饿死的威胁笼罩到张敬达的军队中时,士卒们的生理本能将会压倒忠诚,他们的胃袋将会比心脏更早投降。

但是,张敬达不投降。

他也饿,他也害怕,他也沮丧,他也怕死,他也被不良情绪所感染,但是他就是不投降。

为什么?

因为人类最锋利的武器,从来都不是牙齿,而是咬紧牙关里锁住的灵魂。

众将请降,张敬达则一字一句的说:

我受明宗和当今天子的恩情,为将却打了败仗,已经是很大的罪过了,又怎么敢投降呢?我想援军一定很快就到了,请大家再跟我坚持一下,如果援军始终不到,那么请诸位斩掉我的头颅,然后拿着我的头去邀功请赏!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宁死不降 张敬达)

张敬达的意思是,你们愿意投降就投降,我张敬达,誓死不降。

可惜啊,张敬达的一番慷慨陈词,没有唤起军中男儿的血性,在一个清冷的早上,他被部将杨光远偷袭,杨光远将他杀死,然后携着他的尸体,带领大军投降了耶律德光。

对耶律德光来说,张敬达作为敌人,无疑是让人头痛的,因为张敬达的兽穷则啮,负隅顽抗,这在极大程度上拖慢了耶律德光南下的步伐,可是在得知了张敬达的死讯之后,耶律德光却并没有欢呼雀跃,而是对着自己的士卒和前来投降的将士们沉痛的说:

为人臣者,当如此!

耶律德光收敛了张敬达的遗骨,将他厚葬一番,甚至就连石敬瑭,后来做了皇帝之后,也对张敬达十分欣赏,石敬瑭找到了张敬达的家人,供养他们的禄米,张敬达生前的财产,石敬瑭也全都还给了张敬达的后人。

耶律德光也好,石敬瑭也罢,在这场战争里,他们是胜利者,但是他们并不鄙夷唾弃失败者,反而把失败者当成了道德的标杆。

这足以说明,无论胡汉,无论治乱,总得有人仰望星空,即便是在武力至上的五代,统治者仍然不得不向忠义价值观低头,作为枭雄,作为那个时代的割据统治者,他们都深刻的明白——

暴力可以赢得战场,但只有道德才能赢得历史。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

张萌.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东方收藏,2022

王振芳,王涛.五代时期后唐军征晋阳之战地名纠误.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傅国涌凌晨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 - 天天要闻

傅国涌凌晨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

据澎湃新闻消息,知名教育学者、历史学者、作家傅国涌先生,于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傅国涌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和知识分子问题等。傅国涌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发现廿八都》等。来源:傅国涌微博账号本文...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请,要不要出席九三阅兵?韩国还在看美国脸色? - 天天要闻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请,要不要出席九三阅兵?韩国还在看美国脸色?

7月2日,韩联社记者提问,据报道,中国政府近期通过外交渠道向韩国政府询问李在明总统能否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对此,中方是否能够确认相关信息?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方将隆重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复无常的刘牢之,却漏掉了影帝刘裕 - 天天要闻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复无常的刘牢之,却漏掉了影帝刘裕

公元402年,桓玄率军逼近建康,成功清除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及其一众党羽后,自任都督中外军事、丞相、录尚书事、领扬、荆、江、徐四州刺史,掌控了东晋的最高权力。为了扫清隐患,他决定过河拆桥,除掉反复无常的北府军统帅刘牢之。于是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
泰山和崔康熙矛盾激化,拉拉扯扯各有算计,天价违约金成最大障碍 - 天天要闻

泰山和崔康熙矛盾激化,拉拉扯扯各有算计,天价违约金成最大障碍

近日,山东泰山俱乐部韩国籍主帅崔康熙“失联”一事被外界闹得沸沸扬扬,成为这个中超间歇期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这一事件初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背后实则是山东泰山俱乐部与主教练崔康熙之间复杂矛盾的一个集中总爆发。从表面上看,“失联” 事件源于泰山俱乐部欲与崔康熙沟通夏窗调整事宜,却无法联系到他。但事情远非这...
历史回响中的民族觉醒 - 天天要闻

历史回响中的民族觉醒

卢沟桥畔的钟声穿透八十八载光阴,惊醒了沉睡在历史褶皱里的血色记忆。当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公开展示胡桃泽正邦 83 分钟口述影像,这位 731 部队原解剖技师的自述,让那段湮灭于档案深处的暗夜重新浮现于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