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医圣兰茂系列之五——兰茂身世之谜及号“止庵”的由来

2024年02月26日20:05:12 历史 1208


滇中医圣兰茂系列之五——兰茂身世之谜及号“止庵”的由来 - 天天要闻

兰止庵先生雕像之一

网络对于兰茂身世之谜可谓是五花八门,但都经不住推敲,可信度不高。我先简单分析一下兰茂家庭和蓝玉案是否有牵连?

《细说大明》中记录,蓝玉明朝初年的著名将领,他出生于1340年,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是开平王常遇春的舅子。他最初跟随常遇春从军,每战必先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因蓝玉的出色表现而受到常遇春的重视和栽培,并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将领。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因此蓝玉也算是朱标的舅舅。

蓝玉案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在1393年以加强集权为借口,诛杀大将蓝玉并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此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因蓝玉案被牵连杀戮的人数超过1.5万。朱元璋借机诛杀了蓝玉一门,以及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这一事件导致了大量无辜人的被害和牵连。

滇中医圣兰茂系列之五——兰茂身世之谜及号“止庵”的由来 - 天天要闻

再来分析兰茂的家庭,苏国友著《兰茂》一书中有详细著述,因篇辐较长,小唐总加以总结一下,并非我窃取别人劳动果实,而是作者苏国友写得已经很详细了,我加以简述,目的只在于让人人能懂兰茂,真正的了解兰茂,把兰茂的故事和文化广为流传,因为现在关于兰茂的版本实在太多了。

明正德《云南志》说“兰茂,杨林千户所籍,河南洛阳人”。既然是“杨林千户所籍”的“河南洛阳人”,我们就不妨从来自河南的军事移民之中,来查找兰茂的家世的线索。

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记载,在明代征调来云南屯田的军士之中,与河南有关的,主要有三批。

滇中医圣兰茂系列之五——兰茂身世之谜及号“止庵”的由来 - 天天要闻

清政府丑化的朱元璋像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傅友德等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这是头年平定云南,次年“重兵留镇”,初设卫所,实行的“大军屯聚”征调。不过,此次重兵驻守形成的是云南左卫、右卫、中卫、前卫、后卫、大理卫、永昌卫、楚雄卫,通海御等。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发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的旧称)等十四卫步骑军万五千人征往云南”。明五军都督府之中,中军都督府在京外下辖直隶二十六卫、十六个千户所,包括中都(凤阳)七卫、一个千户所,河南十二卫、六个千户所等。这一年,在云南建立的有隶于楚雄卫的姚安守御千户所等。按洱海等卫官军先驻留、卫所后设置之例,此次进入云南的军卫将士,可能屯戍于其后设置的卫所之中。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朝廷特赦河南右护卫、仪卫司和周王迁镇云南,应有官军校尉仪仗具遣赴云南参侍,李兴率军马五千五百人启行。

周王,指周定王朱橚(1361~1425年),系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吴王,后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因擅离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

周王朱橚被贬,“官军校尉仪仗具遣赴云南参侍”。而这一年,在云南建立的有平夷等卫,次年设置的有杨林等千户所。

从时间来看,随周王进入云南的官军,虽然没有记载落脚何处,但杨林有可能就是这5500人之中部分人的驻屯地。

兰茂之父有可能是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被征往云南,后编籍屯成杨林守御千户所的河南人。

蓝玉案发时间为1393年,如真像网络所述兰茂之父为蓝玉门下一员猛将,那应该是追随蓝玉身边直至蓝玉案发生之时,又或许蓝玉派其来云南当军职,而不是担任普通军户,这里面漏洞百出。时间、地点、人物各不牵扯,是不可能有任何牵连的,仅是别人拿音同字不同的“蓝和兰”来炒作,是个巧合而已,可以分析出二者毫无关系可言,也就不可能受蓝玉案牵连了。

给兰茂取名之人是知书识礼的,原因是“兰茂”之名,出自一个典故。公元前484年,时年68岁的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14年,自卫国返鲁国,隐居在谷中,见到兰花之茂盛,而兰花则与众草为伍,孔子见景生情,暗自伤心生不逢时。兰氏将其子取名为“兰茂”,说明兰茂从小生活在传统文化深厚的氛围之中。

兰茂兄弟三人偕能出口成诗的文采应该得于父亲的言传身教,那么其父在元代应是书香门第的家庭,兰父文化水平较高,按理说,作为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在军队中却没有担当任何军队文职,那只能是一种情况,兰茂之父入滇落户时杨林千户所已有军队文职,文职是闲职,不用上战场,当然文职也是承袭的,通俗的说“我的文化没你高,但我就是不让你”。形如这种情况在单位上是最明显的,懂的都懂,不细聊了。


滇中医圣兰茂系列之五——兰茂身世之谜及号“止庵”的由来 - 天天要闻

嵩明兰茂广场

再来分析一下兰茂耻于利禄,自匾其轩曰:“止庵”。

《兰茂》一书关于“止庵”内容分析是我所有看过关于兰茂的书籍和文章中写得最为合理的,无可挑剔。

兰茂稍长该进学堂念书了。此时,嵩盟州城有创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的州儒学,可杨林没有学校。杨林地方上的子弟,要读书必须到州城所在地嵩盟或府城所在地昆明就读。而由于兰茂系“杨林千户所籍”,按照当时明初规定,州儒学招收的是土官、土民子弟,鼓励州所辖民众甚至当地民族的一般子弟入学,屯田的军户子弟被排斥在外。即使偶尔有军户子弟进入州儒学这样的官办学校,也不得作为国家供给“廪膳”(免费提供食宿)的生员。这让只在杨林落地生根十多年,仅稍稍有点积蓄的兰茂之父难以负担。一边是小孩要读书,一边是没有学校就读,渴望让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兰父兰母,被逼无奈,可能就采取自己教育(外人教学的情况似乎不大),兰茂还是块读书的料,他“性聪颖”,读起书来总是比别的小孩长进快,凡读诗书过目不忘。

兰茂15岁之后,烦恼的事又找上门来了。永乐九年( 1411年)年,朝廷特诏云情南布政司始行乡试,当年就有洪诚等28人中举(功名中的一种,不是状元),还有2人进士及第。在全省28名中举者之内,云南府有7人,其中含嵩盟州和安宁州各1人。嵩盟州中举者,名叫杨节。作为嵩盟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举人,他的中举,自然在嵩盟州、在杨林守御千户所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应该让少年兰茂看到了读书的希望。1413年,嵩盟州赵敬中举。看到嵩盟州又有人中举,听到云南还有人举进士,兰茂的内心开始烦燥起来。其原因是由于朝廷明文规定:“文武官舍军校匠余,不许外郡入试。”所有移居他乡的子弟,参加应试必须回本籍应试。兰茂进不了正规学校,读了点书而又不可能回远隔千山万水的河南洛阳应试,仕途被堵,眼看有功名而又与功名无缘,20岁时的兰茂,才“耻于利禄,自匾其轩曰:“止庵”。

成年后的兰茂,一直心想“待时而出”,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他只好自谋生路。直到兰茂54岁时,云南汉族军事移民子弟才获准进入州县儒学接受教育和考试,但在等待中的兰茂已是年惑古稀了。

滇中医圣兰茂系列之五——兰茂身世之谜及号“止庵”的由来 - 天天要闻

兰茂纪念馆俯瞰图

关于耻于利禄,自匾其轩曰:“止庵”这句话。

我们来逐字分析,首先杨林、嵩明乃至一些研究兰茂的团体口口相传都一致认为“兰茂是看破官场的腐败与黑暗,认为做官是可耻的,兰不想与其官场人同流合污而耻于利禄”,我们不妨试想一下,读书之人有哪一个不想考取功名,这是衣食无忧光宗耀祖的好事。

兰茂是军屯户(军籍),一但沦为军籍是最底层的户籍,再往下只有青楼的贱民籍了。再比如说基层军职是代代相传(戚继光承父职),普通人在战场上靠浴血奋战中争取军职是万万不可能。改变军籍的方法只有两种,其一,皇帝开恩特赦,其二,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很显然,第一个不可能,第二个的话明代军籍入仕途的官员比比皆是,比如说明代位居宰辅的张居正

滇中医圣兰茂系列之五——兰茂身世之谜及号“止庵”的由来 - 天天要闻

“耻于利禄”应该是形式所迫,朱元璋的国策只想让戍守边疆的军户知难而退,放弃杂念安心戍边,兰茂所以才对仕途的无望而心灰意冷,“趾于利禄”驻足停步停止追求利禄才说得通。止字古文繁体用趾,文言文中的错别字叫“通假字”,顺理成章的“趾通耻”,应是古时书写或印刷排版有误造成的。

“止庵”二字之解,止是停止之意,庵又指文人的书房,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兰茂因心灰意冷在这间书房里停止了对仕途的向往和追求”。

滇中医圣兰茂系列之五——兰茂身世之谜及号“止庵”的由来 - 天天要闻

兰茂的故事太多,一期一期的来。嵩明的名人兰茂,连嵩明人自己都解释不清楚,那还怎样让兰茂文化声名远播。小唐总并非公职人员,我白天要干活,有时晚上要加班,只能闲暇之余来创作。我的文章只是配菜,仅能用于茶余饭后聊聊天,感兴趣的请各位朋友自己购买书籍来研究了。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15日内头条是可以修改的,同时我也希望将文章做到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兰茂》、《细说大明》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国际博物馆日:“油”然欢喜 萌娃探秘油博馆 - 天天要闻

国际博物馆日:“油”然欢喜 萌娃探秘油博馆

5月17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带领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的近100名萌娃,走进坐落于武汉轻工大学的油脂博物馆,探秘油脂的前世今生。“健康油”主题科普讲座。“做雪花酥和椰子曲奇需要放什么油呢?”“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油?”“油除了食用,还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做饭的米大概...
大降17%!曾红极一时! - 天天要闻

大降17%!曾红极一时!

几年前年轻女孩狂热地购买串珠手链以潘多拉为首的珠宝品牌风生水起这些手链以银质为主消费者可以购买喜欢的宝石珠子串在一起每颗珠子价格在200元至上千元不等近日有媒体曝出全国多地潘多拉专柜已撤出二手电商平台上的价格也跌至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潘多拉在售饰品图源官网近日,潘多拉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3个月潘多拉在...
蜀国灭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却被满门被杀? - 天天要闻

蜀国灭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却被满门被杀?

刘备一句话预示了张飞,关羽二人命运。关羽与士卒同甘共苦,对士大夫却十分傲慢。所以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而张飞与之相反,对待士大夫十分尊敬,爱戴君子却不体恤小人。两个人的此番差异,也预示了两个人的命运和结局。刘备也一直为二人发愁,多次告诫张飞,张飞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