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如果传位给养子司马攸,会造成什么后果?难以想象

2023年10月23日14:38:09 历史 1386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趁大将军曹爽兄弟,跟随皇帝曹芳出京城洛阳祭拜高平陵之际,突然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控制了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

曹爽兄弟面对司马懿的威逼利诱,愚蠢地选择放弃兵权,向司马懿投降,幻想当一个富家翁,结果被司马懿举起屠刀,将其党羽全部赶尽杀绝。

司马懿父子在发动政变的前夜,司马昭紧张的彻夜难眠,心里非常担忧,而司马师则一如常态,不慌不忙,睡得很安稳。

司马师如果传位给养子司马攸,会造成什么后果?难以想象 - 天天要闻

从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表现来看,司马师稳如泰山,镇定自若,而司马昭则显得慌乱,司马师的表现,比司马昭强太多了。

而在政变之时,司马师指挥其阴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迅速控制司马门,掌控了局势,为司马懿政变成功起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司马师能力过人,司马昭是远远比不上的。

司马懿死前,将大权传给长子司马师,这明显是因为司马师的才能远在司马昭之上。

遗憾的是,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长子,却没有儿子,倒不是司马师没有生育能力,他相继娶了三任妻子,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

因为没有儿子,后继无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司马师无奈,只能从司马昭的儿子中,过继一个,作为养子,以为后嗣。

司马师如果传位给养子司马攸,会造成什么后果?难以想象 - 天天要闻

于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成为了司马师的养子,也就是司马师法理上的儿子。

正元二年(255年),文鸯率兵夜袭司马师大军,司马师闻之,惊骇得眼珠子崩裂出眼眶,很快死去。

司马师在死前,特招其弟司马昭前来,托付后事,并将大权传给司马昭。

司马师为什么没有将大权传给其养子司马攸呢?

这是因为,当时,司马攸只有十岁,还是个小孩子,根本不能掌握大权。

司马师将大权传给司马昭,是非常聪明的,这也显示了司马师的过人之处。

试想,如果司马师将大权传给司马攸,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如果传给司马攸,司马攸只有十岁,根本不能掌权,肯定需要司马昭来辅佐,代为主政。

这样,司马攸名义上是司马师的继承人,实际掌权的还是司马昭,司马昭又是司马攸的亲生父亲,这和司马昭亲自掌权,根本没有区别,相反,多此一举。

一旦司马昭代为掌权,那么,作为司马昭长子的司马炎,肯定会与司马攸争夺继承权,这样,同为兄弟,肯定会不和,甚至同室操戈,就像曹操长子曹丕曹植争夺王位一样。

司马师如果传位给养子司马攸,会造成什么后果?难以想象 - 天天要闻

司马师将大权直接传给其弟司马昭,司马昭不管传给谁,司马攸和司马炎都是他的儿子,而传给司马炎,也更说得过去,则避免了司马炎、司马攸兄弟之间的争夺,甚至是武力和暴乱。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昭的能力不如哥哥司马师,而作为哥哥的司马炎,能力明显不如弟弟司马攸。

司马攸性格温和,非常聪明,颇有治理才能,熟读经典古籍,名望和口碑也远远高于其兄司马炎。

如果司马攸继承了司马师的权力,可能后面就不会有贾南风乱政,也不会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了。


参考资料:《晋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