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2022年12月24日22:53:15 历史 1351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陈中柱将军名片

前言

2012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馆长吴先斌在收藏市场上,无意之间发现了一张泛黄的名片,随后用重金买下,这张名片的正面写着陈中柱的名字和头衔: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司令陈中柱,在名字的下面还印有他的私人印章。

随后,吴先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陈中柱将军的亲属还在世,而且都迁居澳大利亚,于是,他给陈中柱的长女发了一封邮件。

远在澳大利亚的长女陈璞得知后,立刻专程赶到南京查看这件遗物,并写下了对父亲的思念:“爸爸,我今天见到您的笔迹和印章,回忆往事,又像见到您一样。”

与此同时,她还带来了母亲王志芳的感谢信。

这位陈中柱将军是谁?在他的身上又有哪些传奇故事?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陈中柱

我是中国人,誓死不当汉奸

1906年,陈中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可惜,家中老父早逝,只留下寡母抚养他们,家里唯有几亩薄田,根本没有办法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

1925年,他的家乡遭受了水灾,陈中柱没有出路,只得辍学到上海去寻找谋生的法子,最后当了电车售票员。

就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渡江的前夕,他选择了弃职回家,策划接应,在4.12反革命事变以后,陈中柱在堂兄陈独真的介绍之下进入江苏省警官学校学习,之后他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国民党元老叶楚伧的赏识。

陈中柱就读黄埔军校六期时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少女,这个小姑娘没有正式进过中学,却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奈何小小年纪就被自己的父亲指给一个商人之子,面对这样的命运,王志芳坚决不愿意屈从,而且,在她十五六岁这年,她也遇到了惊艳她一生的陈中柱,陈中柱当时就暂住在她家里。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陈中柱夫妇

这对少年少女认识之后,陈中柱很心疼这个可怜又可爱的少女,所以常常会在空闲的时间里教她读书、拉琴和唱歌,两颗心就这样慢慢的靠近,王志芳喜欢上这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又高大英武的陈中柱,之后,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1937年,抗战爆发,对此,陈中柱直言:黄埔生在国家危难时必须留在前方抗击日寇,此时,他的长女才两岁,而妻子也才刚刚诞下一个男婴,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女,陈中柱将他们送到汉口的船上去重庆,而他本人则投入到一个又一个的战斗之中。

王志芳不过才22岁,一个人带着一个两岁的女儿和几个月的婴儿,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了重庆,然而,她的小儿子却不幸病逝,屋漏偏逢连夜雨,战场上又传来了丈夫在徐州会战中受伤并牺牲的消息,王志芳也曾四处打探消息,可是丈夫还是杳无音信。

王志芳的心里有一股劲,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会弃自己而去,于是东拼西凑的借来一笔路费,带着四岁的长女经过昆明和越南这些地方,最后终于在苏北找到了自己的丈夫,一家人齐聚,王志芳不敢再离开丈夫身边,之后便一直随军,虽然处于动荡的年代,但是,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就好。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陈中柱将军

一直到1939年底,他们一家人才在泰州相聚,次年,他们又生下了二女儿,陈中柱心中甚为欢喜,可惜,好景不长,日寇继续侵略,想要攻占泰州,还策动副总指挥李长江叛变,在西山庙内架起机枪胁迫十个纵队司令随他李长江投敌。

陈中柱参加完会议之后立刻回到家中,随后让妻子赶紧离开,而他则留下来继续抗日。

1941年元旦,原本热闹非凡的泰州城显得非常的冷清,因为此时在军中悄悄流传着一个消息:副总指挥李长江要带领部队投降汪精卫。

而此时,陈毅也来到了盐城十四军区区长赵敬之的家里,并开门见山说:“敬之兄,有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要劳你跑一趟泰州,所以深夜来找你。”

为防隔墙有耳,陈毅悄悄压低了声音说:“据可靠消息,驻泰州的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那位副总李长江在策划投降汪伪……现在,我们只好对他的部下做工作。你看陈中柱怎么样?”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陈毅

赵敬之倒是有些意外:“陈中柱?”

“对,听说你和他是同乡?”

“对,”随后,赵敬之将陈中柱的基本情况同陈毅说了出来,末了又补充道:“他受国民党教育的影响很深。不过,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情况甚为不满,对韩德勤消极抗战也颇有微词,对我这个共产党员,抗日干部还是很义气的……”

在听完赵敬之的评价之后,本就对陈中柱满意的陈毅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决定:“好。这次我就是想利用你们的关系,请你说服陈中柱坚持抗战,不要随李长江投敌。李明扬那里我已做了工作,他的态度比较明朗,他坚决和李长江分道扬镳,准备到泰州乡下去打游击,如果能说动陈中柱根李明扬走,那就好了,陈中柱那个纵队实力蛮强呢。我写了封信,你看一看,必要时再给他。”说着,陈毅就掏出了一封信递给赵敬之。

没过几天,赵敬之就启程前往泰州,随后在1月中旬见到了陈中柱。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赵敬之

陈中柱手里握着陈毅的亲笔信,一遍又一遍的读着,两人分别的时候,他紧紧地握着赵敬之的手坚定地说:“敬之兄,请你放心,也请转告陈毅将军,我是中国人,誓死不当汉奸,我绝不随李长江投敌。我曾对陈毅将军说过,要为保家卫国尽犬马之劳……”

2月14日,陈中柱将自己的妻女送出了城,然后早早地吃了晚饭,随后又拿出了陈毅的信,来回仔细地读了一遍,内心更加的强大,他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

次日凌晨,陈中柱抢在李长江宣布投降汪精卫之前就率领部下离开泰州城到郊北的水乡安营扎寨。等到李明扬安全撤离泰州以后,陈中柱立刻率领第四纵队赶到郊区和李明扬会合。

我来取我丈夫的头颅

6月5日,陈中柱知道此次面临的反扫荡任务非常的艰难,于是,他匆忙来到了载着妻子的小船,同她进行最后的告别,看着即将临产的妻子,再想想妻子这半年来随着自己所遭受的艰辛,他的心里是无限的内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千言万语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和妻子坐了一会儿,然后依依不舍地说:“志芳,我马上要去指挥战斗了。”说着,他将自己上一年在泰州拍的全身戎装的照片放到了妻子的手心,然后将一个小钱包塞到了妻子的衣袋里面。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陈中柱夫妇

王志芳是个非常聪慧的女子,她知道又一场战斗即将展开,也知道最不应该让丈夫担心,自己要给他勇气和力量,所以,她将眼泪生生的憋了回去,然后温柔地说:“退之,你放心去,可要小心,要答应我,一定要回来……”

陈中柱也舍不得自己的妻子,却知道无法对妻子做出任何的承诺,他轻抚着妻子的手,颤抖着说:“我不是个好丈夫……志芳,谅解我,我是个军人,保国卫民是我的天职。志芳,我要走了,不管生男生女,都要取名陈志,要他继承父志……”陈中柱说不下去了,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可能永不复返,他的眼泪滑落下来,然后轻轻地在妻子的脸上落下一吻。

这一天,日军2000多个人分五路对李明扬的部队进行疯狂的“扫荡”,而陈中柱和李明扬率领部下同日军激战了一天,这一仗打得极为艰难。

陈中柱指挥官兵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冲锋,同时,他们的部队也伤亡极大,在日伪军从蚌蜒河朝着武家泽集结时,陈中柱又率领部下和装备精良的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陈中柱家庭照

在危难时刻,陈中柱将军身先士卒,于激战中不幸头中一弹,身中数弹,陈中柱壮烈牺牲,这一年,他才35岁。

敌人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在里面发现了陈中柱的尸体,随后,有人想起日本指挥官南部襄吉之前曾悬赏陈中柱的人头,于是,一个日本兵割下了陈中柱的头颅,先是挂在树上进行示众,之后又带着进入泰州城,前往南部襄吉的指挥部里面讨要赏钱……

这一战,一共击毙日伪军600多个人,而陈中柱和他部下的鲜血也染红了整个蚌蜒河。

当时王志芳和女儿也随军在一条小船上,被汽艇包围后,陈中柱叫一卫兵带他们母女上岸,藏在农家的草垛下面,每天只能靠着农民每日塞点干粮维持。

三天以后,枪声停歇,卫兵回来满脸悲痛的告诉王志芳说:司令牺牲了!王志芳强忍着悲痛,在战场上四处寻找丈夫的身影,放眼望去,周围遍地都是尸体,当地的乡民敬仰陈中柱将军的的忠勇顽强,将他的尸体运回庄内,随后又用从河里捞出来的船板订了一口棺材装殓,当他们打开棺木时,只看到了棺木里一身白色褂裤上满是鲜血的无头尸,当地农民唐邦本自愿撑一小木船载着棺木沿蚌蜒河驶向泰州。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报纸报道

王志芳母女又俯身船头哀哀痛哭,看着丈夫的尸体,王志芳不忍心丈夫无头下葬,最后决心向南部襄吉索回夫头。总指挥李明扬和保安司令陈泰运等众友好均劝上前劝阻,这么做风险太大了,但是,为了丈夫,王志芳不得不这么做。

陈中柱一心为国,不能让他死无全尸。

王志芳先是找了一条小船,将丈夫的尸体运到了泰州。到了泰州,船停靠在城外,请了人进行看守,随后她带着女儿进城,想方设法通过认识的人同南部襄吉联系上了。对方答应将陈中柱的头颅还给她,然后两个人约定日期让她去取。

到了约定的日期,王志芳带着六岁的大女儿陈璞,两个人一块来到泰州城外的南部襄吉司令部。到了那里,王志芳看到大厅的香案上供着一个木盆,内装一只大口瓶,而她丈夫的头就被泡在药水里,王志芳看了心疼的差点落泪,强忍着泪水,说道:“我来取我丈夫的头颅,”她上前就要将丈夫的头拿走,南部不让她拿走,说要举行一个仪式。王志芳眼睁睁的看着司令部里的日本兵列好队,由他上香行礼。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断头将军歌

礼毕,南部又随口问翻译:‘陈司令有几位夫人?’翻译回答道:“只此一位原配夫人。”南部听了以后,才叫一个日本兵将手中的木盒子捧给王志芳。

接过丈夫的头颅,王志芳心如刀绞,但还是苦苦支撑着。南部说:“我们是两个国家,陈司令为他的国家,我是为我的国家。但我们崇敬他的英勇,要学习他的精神。”

随后,南部看到王志芳的肚子很圆,像是快要生产,他愣了几下,随后又问王志芳有几个孩子。王志芳回答说有两个女儿。南部说,希望她生个男孩。

在王志芳看来,南部之所以会举行上述仪式和说这一番话,乃是迫于社会各界民众的舆论和压力,最后才同意归还陈中柱的人头。

王志芳小心翼翼的将丈夫的头颅捧回城外的小船,又请人将头与尸体缝合,才算是给了他一个全须全尾的身子,她本想将丈夫葬回他的故乡盐城,可是,南部襄吉不答应,王志芳没有办法,只得将丈夫安葬在了泰州西门外西仓桥下第十根电线杆下。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王志芳和子女

陈中柱牺牲两个月后,王志芳生下了遗腹子,并取名为“陈志”,之后,他们就一直住在泰州城外,靠着李明扬每个月资助的两担米艰难度日。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志芳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南京老家,她是家中的独生女,所以她父亲留下的房产被收回后,他们便靠着房租度日,而国民政府也为陈中柱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追授中将军军衔,他们享受烈属待遇。

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陈璞的两个叔叔已经全部举家迁往台湾,陈璞的堂伯父乃是五省防空总司令,临行之前还不断地劝说王志芳:“这是最后几架飞机了,快带孩子走吧!”

王志芳考虑了许久,但是,她早已看到了国民党的无能,若是他们跟着远走他乡根本无依无靠,而且她也不能舍弃下丈夫的遗骨,于是,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南京。

王志芳25岁守寡,之后一直坚守门庭终身未嫁,即便日后的生活有多么的艰难,她都不会在外人面前哭诉。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王志芳老人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王志芳的女儿刚读高中,一心想着如同父亲那样做一个保卫祖国的军人,王志芳非常支持女儿参军,她告诉女儿:“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之后她还亲自到上海军校去看望女儿,担心女儿无法适应军校的训练。

王志芳的女儿退休以后,东奔西走,终于在某档案馆找到两份当时刘少奇和陈毅报告党中央的电文,里面真实记录了陈中柱将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

随后,她惊喜万分将它交给江苏省民政局,在第二档案馆1941年6月19日李明扬总指挥在给蒋介石何应钦的电报稿,详细说明了战斗伤亡情况,历时三年的奔波申诉,最终在1987年2月得到中央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然后将遗骨迁葬到盐城市烈士陵园,让她的父亲魂归故里。

为了方便照料自己的母亲,王志芳的女儿给她申请移民澳大利亚,不过,即便王志芳出了国,也依旧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们。

王志芳从1986年开始经常回国,然后在清明节的时候给自己的丈夫扫墓,之后还前往台北忠烈祠祭奠陈中柱。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陈中柱将军烈士证

同时,王志芳还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1999年她捐资6万澳元,在建湖县草堰口镇中学设立中柱奖学金,每年以其利息奖励10名优秀学生,2006年她又捐资5万澳元,给以陈中柱命名的中柱中学,并亲自为“中柱中学”揭牌。

2012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馆长吴先斌在收藏市场上无意之间发现了一张泛黄的名片,随后用重金买下,这张名片的正面写着陈中柱的名字和头衔: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司令陈中柱,在名字的下面还印有他的私人印章。

随后,吴先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陈中柱将军的亲属还在世,而且都迁居澳大利亚,于是,他给陈中柱的长女发了一封邮件。

远在澳大利亚的长女陈璞得知后,立刻专程赶到南京查看这件遗物,并写下了对父亲的思念:“爸爸,我今天见到您的笔迹和印章,回忆往事,又像见到您一样。”

与此同时,她还带来了母亲王志芳的感谢信:“我是抗日烈士陈中柱将军的遗孀王志芳……有关这枚印章是确实无误的……贵馆的开展可以起到弘扬爱国主义,继承先烈遗志的教育。如需要什么资料实物,我一定会尽力提供。

1950年,陈中柱遗孀鼓励女儿参军,王志芳:你要学花木兰替父报仇 - 天天要闻

台北烈士祠陈中柱牌位

陈中柱烈士之妻

王志芳于澳大利亚2012年7月1日”

不论过去多少年,我们都将永远纪念这位抗战殉国的“断头将军,”也折服于王志芳对丈夫的忠贞爱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