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2020年02月04日01:48:13 历史 1275

《山海经》之所以被称为“天书”,是因为它隐藏着数不尽的谜团。这本上古百科全书里,凝聚了历史、文化、民俗和地理等华夏先民的智慧,但许多人读不懂《山海经》。其中,广为人知的有4个谜团,分别是《山海经》描述的区域、异兽和神人的来源、神山和金玉的本质,以及神话故事的历史价值。

看懂了这四个谜团之后才发现,虽然《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比较离奇的神话演绎志怪书籍,但是对比《史记》来说,更为可信。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第一个谜团:《山海经》描述的区域

据专家考证,《山海经》记录了2000多个地名,其中有700多个可以在现实中找到。

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五藏山经》的《西山经》描述的地理范围是华山至帕米尔高原,《中山经》描述了山西省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安徽省北部。《东山经》描述的是山东省,核心是泰山附近。《南山经》描述了南岭山脉,也有一些四川盆地的记载。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专家们还发现,《五藏山经》的《中山经》描述最为准确,其它4个篇章误差较大。《中山经》所记载的巫文化习俗,以及祭祀仪式也非常原始。可见,《山海经》的作者生活在中原地区,《五藏山经》有可能是夏朝或商朝遗留的地理资料。而《海外经》和《大荒经》,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补充的地理知识。

第二个谜团:《山海经》异兽和神人

因为异兽和神人不符合科学,《山海经》被现代人当成神话小说。其实,早在1800年前的晋代,郭璞就提出了解读《山海经》异兽的方法。郭璞认为,《山海经》的异兽和神人,反映了古人对动物和首领的原始崇拜。先秦古人认为,所有神奇的事物,外型必然与众不同。黄帝统治华夏四方,因此“黄帝有四面”。蚩尤勇猛无敌,所以“铜头铁额”。神农氏善于农业生产,就成了“牛首”的形象。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到了现代,专家学者们又提出了2种解读方法。

一种认为《山海经》异兽都是变异物种,因为基因出现了问题,长出了4只翅膀、6条腿、九条尾巴,甚至是2个头。这些异兽在古代属于稀有现象,因此被古人崇拜并夸张描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山海经文字版误解了《山海图》的原意。《山海图》标注的异兽和神人,只是部落崇拜的图腾,它显示了部落生活的地点。战国文人并不了解,以为远古真的有这种异兽,便注解成了文字版《山海经》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第三个谜团:《山海经》神山和金玉

在《山海经》的描述中,许多山上盛产玉石,甚至还有铜铁等金属。而后人在山上根本找不到,因此认定《山海经》为荒诞杂说。

实际上,这恰恰显示了《山海经》的古老程度。在夏商时期,金属是一种神圣且稀有的物质,被用来制作祭祀礼器。能发现金属矿物的山,被称为神山很正常。另外,在上古时期,所有纹理特殊的岩石都可称为“玉”,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玉器珠宝”。要不然,古籍记载“黄帝以玉为兵”,这就太奢侈了。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上古时期的华夏先民对大山非常崇拜,因为这是食物的来源,也是部落的居所。一个部落向外人介绍自己的家园时,说“满山金玉”、“遍布奇鸟异兽”,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山海经》只是将这种民间传说,如实记载了而已。

第四个谜团:《山海经》神话和历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话经典,除《山海经》以外再无其他。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和《黄帝战蚩尤》,这些神话故事均出自《山海经》。女娲、羲和、常羲、帝俊和西王母等几十个历史人物,都是《山海经》首先记载的。

历朝历代的神话小说,如《淮南子》、《拾遗记》、《酉阳杂俎》和《西游记》等,均离不开《山海经》奠定的基础。

仅凭这一点,《山海经》的文化价值就无可比拟。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在文字出现以前,古人只能通过传说和神话口述历史。我们看到的《尚书》、《左传》和《史记》等历史著作,其实属于“人工处理”过的历史,掺入了作者自己的观点。而《山海经》记载的,是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山海经》不会记载“君权神授”,也没有三皇五帝的“禅让”,更没有“伦理道德”。它只是平铺记叙,告诉你曾经有这么一位英雄、一场战争和一段历史。这也是现代学者重视《山海经》研究的最大原因,它的历史价值并不比《史记》差。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如今看《山海经》中所描绘的一切,初读只是觉得荒诞不经,但是细思下来,的确可能是有所根据的。

虽然世界史上关于五千年前的文化几乎没有任何记载,留下的只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山海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

它囊获文献、地理、神话、奇幻等的研究价值,是华夏文明第一宝典,拥有着破解上古文明历史的魔力,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虽然山海经中记载的真实性还需要深入研究,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我们的确需要思考山海经的真正意义了。

在这里建议大家也读一读《山海经》,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神话故事,也十分受专家学者的欢迎,是中学课本的常客,在现行的中学语文地理必学的《水经注》中,有数十处引用了《山海经》。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不过想要看的朋友,应该都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怕看不懂里面的文言文,这里给伙伴们推荐一本《山海经》,这本是全注全译白话文版本。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全书一套共六册,内容易懂好理解,书中文言文与注释,也有白话文解析,是了解山海经的最佳途径,如果只是单一的白话文,反而没有什么乐趣,其中配图也比较真实还原。是古籍中值得一读的书。可以增加我们阅读时的乐趣。包装也非常的精致,可以用来收藏。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全书价格也很划算,就一顿饭钱,但是当你熟读之后,不仅可以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或者是自己的兴趣研究,还可以给家里的小朋友讲讲中华文化传统故事。

读懂历史上这4个谜团,发现《山海经》其实比《史记》更为可信 - 天天要闻

在科技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些东西我们还要记住的,因为时至今日,我们其实真的还是停留于很多事物的表面而已。

想看的小伙伴你们点击下方商品就可以购买了:


赛威 山海经全套6册

¥98

购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 天天要闻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文/王丹&秋秋现在聊《无尽冬日》有多成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单中,《无尽冬日》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王者荣耀》;点点互动(下称点点)因此实现了约150亿元的年收入,成为全球收入前十的游戏厂商——放眼整个北京圈来看,2024年收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估计也就点点一家。不止如此...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