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故事:下属犯错,上级官员却在第二年惩罚

2021年09月17日21:49:03 历史 1190

河青新闻网讯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北宋时期的河北籍官员曹彬的故事。

曹彬是河北灵寿人,他是后周皇帝郭威的妃子张贵妃的外甥。曹彬是北宋皇帝赵匡胤的心腹将领,他曾率部攻灭后蜀又平定南唐,还参与了北伐北汉和攻打契丹的决策。虽说在宋太宗赵光义雍熙北伐时,曹彬犯错导致了宋军惨败,但这并不能抹煞他的功绩。

在后世史学家或学者眼里,曹彬就是一流的官员和一流的将领。晚清时期的郑观应曾说他和韩信郭子仪一样都属于大将。而近代学者蔡东藩更是夸赞他是宋初第一健将,原文是“宋初健将,首为曹彬,其次莫如潘美”。

在南方主政期间,曹彬身上还发生了一件很奇特的故事。

北宋故事:下属犯错,上级官员却在第二年惩罚 - 天天要闻

蔡东藩

当时曹彬兼任徐州的军政长官,当时他有个下属犯了错。但是曹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件事暂时就不了了之了。当时这件事让诸多官员感到奇怪,因为曹彬本人严格执法,怎么能轻易放过涉事官员呢?

直到一年多之后,曹彬忽然有一天下令将这个犯错的手下抓捕,然后当众宣布他的罪行并依照制度打了他几十大板。惩罚结束后,曹彬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他说,去年这个官员刚娶了媳妇,如果我当时就惩罚他,那他的父母肯定会认为新媳妇是克夫,很有可能会让他休妻。那这个媳妇也可能会觉得自己没脸见人,没准就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来。

现在这件事过去一年多了,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儿,所以我才会选在一年后惩罚他。

大家听到后感慨不已。一方面大家佩服曹彬的赏罚分明,一方面大家又为他为官员着想的行为表示感叹。

北宋故事:下属犯错,上级官员却在第二年惩罚 - 天天要闻

曹彬画像

在古代,女子地位低,而宋朝官员社会地位较高又有较多俸禄。对于官员来说,休妻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也不愁找不到新老婆。但对于被休的女子来说,她很可能就没脸见人,想再嫁人也非常不易。曹彬这么做也是出于保护下属婚姻的目的,同时也保护了女子不受委屈。

北宋故事:下属犯错,上级官员却在第二年惩罚 - 天天要闻

郑观应

老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或许,曹彬这么做也是应了这句古话吧!这件事显示了他的公平公正和细致办事的一面。这样的官员如此体恤下属自然会得到皇帝的信任和下属的拥护了。所以曹彬在北宋时率任要职,这并不令人意外。

北宋故事:下属犯错,上级官员却在第二年惩罚 - 天天要闻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今日头条搜索“青史观”查看更多内容。

文并编/河青新闻网编辑郭会哲|频道主编李若星|频道监制李默涵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