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本期繼續講述忻口會戰戰鬥全史內容……
忻口棄守
日軍進犯忻口,從10月13日,一直打到11月2日,進展緩慢,始終不能突破守軍防線,反而損兵折將。就在板垣束手無策之際,晉東戰局發生了變化,日軍第20師團採用迂迴戰術,突破了娘子關守軍的防線,娘子關.平定、陽泉等地相繼失守,黃紹茲所部向太原潰退。第20師團則長驅直入,太原告警。
閻錫山鑒於這種情況,認為忻口陣線突出於北方,又配置着過多的兵力,遂於10月31日夜倉卒決定,忻口守軍退至石嶺關以南的黃寨、陽曲灣附近,與太原守城部隊相連作為北線。11月1日,他給衛立煌下達如下電令:
我晉東軍因受優勢敵軍壓迫,正遂次向太原以東地區轉進,除已令傅總司令在太原布置城防,以因我資源重地外,希貴總司令在菜水壩、青龍鎮、大門關之線佔領陣地,俟敵接近一舉殲滅之,並協助傅軍,國守太原,依城野戰。
2日上午10時,衛立煌遵照閻錫山的命令,下達轉進命令:
(一)娘子關、平定、陽泉先後失陷,我晉東軍受敵壓迫,正逐次向太原以東地區轉移中。我第203旅已於曹村、芝郡村、匡村堡、東社村、外澗溝西南1098.4高地之線佔領陣地。又我66師之第206旅(欠1個團)、13式山炮1連、18式山炮2門已於楊家墳、王家山、石嶺關、宋川村之線佔領陣地,統歸總指揮王靖國指揮,掩護軍之轉進及陣地佔領。
(二)軍以確保太原、防敵深入、協同友軍將其殲滅之目的,擬於本日(2日)夜先向太原以北附近地區轉進,佔領既設陣地。
(三)我飛行隊應於明日拂曉,以全部掩護軍之轉進。
( 四)右地區隊應於本日21時起,由現陣地開始分經玉會村、代郡村、南湖村、
鴉兒坑、晉庄、城鵲日、趙莊、後李家山、水溝村道及其以東平行路,先向鄭都村、錢家坡一帶附近地區行進,明晚續向川套裹、窯子上之線轉進,佔領陣地,以一部於黃代溝、趙莊之線佔領前進陣地。原配屬該地區炮兵一部着即歸還28團之建制(但須日暮後始得移動)。
(五)中央地區隊應於本日日暮直後,酌派一部增加於203旅佔領陣地,並另抽第21師迅增石嶺關,佔領掩護陣地,其餘部隊於21時起,由現陣地開始分經忻太公路及其兩側平行路,先向石嶺關、宋川村一帶以南附近地區行進,明晚續向窯子上、青龍鎮、周家山之線轉進,佔領既設陣地。但該地區炮兵集團除着留一連任協力掩護部隊外,余於黃昏直後速向前後李家山、黃花園附近地區轉進,佔領既設陣地。
(六)左地區隊應於本日日暮之後,酌派小部取捷徑,先期佔領會理村東側小道豆合索村、陀羅村各南側一帶高地之線,確實連繫203旅,掩護軍之轉進;其餘部隊於本日(2日)21時起,分經南高村、東分城、依堤村、五家咀、土牆山道及其以西平行路,先向田莊村、後交附近地區轉進;即以有力一部佔領邢家山、馬狐溝、南馮村之線一帶高地,掩護軍陣地佔領(佔領陣地),並與21師確取聯繫。主力於明晚續向衛象坡、東青善、西青善及東坡襯迄天門關之線轉進,佔領縱深陣地。以一部於泥屯鎮佔領前進陣地。但該地區炮兵集團除酌留一連作協力掩護部隊外,余於黃昏之後向東留村、宇文村附近地區轉進。又,爾後酌抽一師以上於新城村以南附近地區集結為軍預備隊。
(七)各地區隊本日21時以前主力轉進時,第一線應置一小部對當面之敵進行抗戰,非受敵真面目攻擊,拂曉前不得全撤。對涼樓台、代郡村、辛庄、邵落鎮、高村鎮、南坪村及白家山、鴉兒坑、府會鎮、庄磨鎮、三交鎮兩線應布置有力後衛。如受敵壓時,應講求變換為小部隊,利用村落山地向敵側背出擊,以遲滯其前進。
(八)各地區隊轉進限4日午以前到達指定線佔領陣地。
(九)裝甲汽車隊着暫配屬中央地區,應盡量阻敵前進,並負充分破壞沿途橋樑之責,務使於半個月內汽車不能通行。
(十)轉進間作戰地境如次:1.右地區隊與中央地區隊間為玉會村、谷村、東張村、溝北、棘針溝、趙莊、察子、水溝村相連之線。線上及以東屬右地區隊。2.中央地區隊與左地區隊間:井溝、六石村、肖家峪、宋川村西側1500高地、五家咀、土牆山、東塢村、新城村東端相連之線。線上及以東屬中央地區隊。
忻口地區各兵團奉命後,立即着手準備。但有的二線部隊卻提前撤退,暴露了己方意圖。
當日下午4時20分,日軍步兵第16聯隊突然發現,有中國軍隊的大縱隊正從石家莊附近向奇村鎮方向退卻,立即向簇原報告了這個情況。此前僚原曾多次接到誤報,這次接到報告,幾乎不敢相信。但他確認屬實後,認為忻口守軍開始動搖,即將全線後撤,於是迅速報告板垣。此時的板垣,在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下,已經失去了戰役初期的銳氣,也變得謹慎起來,當他得知情況後,只是命令日軍第一線各部隊盡量與守軍保持接觸,嚴密監視其行動。
當晚8時左右,忻口守軍經過一陣佯攻之後,開始撤離陣地,分別向指定位置轉進。日軍很快就發覺了守軍撤退,許多部隊趁勢發起進攻,卻仍遭到阻擊,原來守軍並沒有全撤,其一線部隊均留有後衛部隊,以掩護主力的後退。只是這些後衛部隊的阻擊並沒能堅持多久,日軍相繼佔領守軍各陣地。當混成第15旅團佔領守軍陣地後,幾乎沒有發現遺棄的物品,等原不禁大吃一驚,認為中國軍隊的此次後撤組織得非常巧妙。
戰鬥近1個月的忻口戰役,就此宣告結束。
雙方的傷亡情況
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規模最大,戰鬥最為激烈,戰鬥時間持續最長的對日作戰。這次戰役中,中國各路軍隊面對共同敵人時,能夠同仇敵愷,一致對外,並肩作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自身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李默庵回憶,此役中國軍隊參戰約十餘萬人。據《第二戰區前敵總司令部所屬各部隊晉北忻口會戰人馬傷亡統計表》記載,從1937年10月12日至11月10日為止,中國參戰各部隊戰死12397人,負傷19327人,失蹤1540人,共計33264人。
關於日軍傷亡人數,《第二戰區第14集團軍晉北忻口戰役戰鬥詳報》有如下記載,「斃旅團長寺田、傷旅團長三浦等以下36000人」。
「斃旅團長寺田」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忻口戰場根本就沒有姓寺田的日軍旅團長。當時忻口戰場日軍大隊長以上軍官姓寺田的僅有步兵第16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寺田秋三少佐,並且他也沒有在此役被擊斃。「傷旅團長三浦」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斃傷日軍約36000人的說法似有誇大之嫌,因為此役日軍參戰的總人數也沒有超過36000人。
第5師團為常設四單位制挽馬師團,編製(戰時)定員25143人。但如果考慮到以下四個因素進行推算,我們可知第5師團(不包括配屬部隊)參加忻口戰役的人員約有20000人左右。
其一,1937年9月,該師團的國崎支隊,被抽出派往平漢線戰場,後又調往上海,因此未參加忻口戰役。1937年10月下旬,國崎支隊的編成如下:第5師團的步兵第9旅團司令部(編製定員75人)、步兵第41聯隊(編製定員3747人)、騎兵第5聯隊1個小隊(14人)、工兵第5聯隊1個小隊(44人)、師團通信隊1個有線小隊(42人)、衛生隊三分之一(編製定員367人)、第4野戰醫院((編製定員240人)、輜重兵第5聯隊1個中隊(編製定員562人)等部隊,加上獨立山炮兵第3聯隊(欠第2大隊及聯隊段列)。因此,第5師團參加忻口戰役的部隊應扣除國崎支隊的5000多人。
其二,第5師團在南口、廣靈、平型關等戰鬥中傷亡2557人。
其三,第5師團在忻口戰役之前以及戰役末期,進行過兩次補充,補充了約3000人。
其四,忻口戰役期間,第5師團將約數百人的兵力(估計約500人)配置在兵站線上,配合兵站部隊,擔任後方警備任務。
另外,此役第5師團得到混成第15旅團、葺島支隊等配屬部隊約11900人(參見忻口戰役日軍戰鬥序列。這個數字包括戰役期間混成第15旅團得到的850人的補充)。這樣,日軍第5師團(包括配屬部隊)參加忻口戰役的兵力約31900人。
日軍戰史資料記載,日軍第5師團(包括配屬部隊)在忻口戰役期間戰死1651人,負傷4594人,計6245人。據此,第5師團的傷亡率為19.58%,似乎不算特別嚴重。但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首先,忻口戰役日軍傷亡率要遠高於同期華北其他戰役。以涿州、保定會戰為例。《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第46頁記載,日軍直接參加戰鬥的兵力約88500名,其中戰死1488名,負傷約4000名。據此推算,此次會戰日軍傷亡率僅為6.2%、比忻口戰役要少得多。
其次,忻口戰役日軍的步兵傷亡率相當高。根據日軍戰時旬報記載,第5師團在1937年8月至12月10日期間的傷亡人員中,步兵的比例高達90%。而忻口戰役期間,日軍第5師團《包括配屬部隊)參戰的步兵兵力約13000人。那麼、我們可換算一下,日軍傷亡人數6245的90%為5621,這個數除以13000,再乘以100%,就是忻口戰役期間日軍第5師團(包括配屬部隊)的步兵傷亡率,達43%。
可與之相對比的是,日俄戰爭中,日軍步兵傷亡率為14.4%;在青島對德作戰中,日軍步兵傷亡率為9.2%。後來的張鼓峰事件中,日軍步兵傷亡率為24.7%:諾門罕作戰中,日軍步兵傷亡率近80%。
由此可見,43%的步兵傷亡率已經是很嚴重的損失了。況且,日軍步兵的參戰人員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因執行非戰鬥任務,並沒有在戰場第一線直接從事戰鬥任務。因此,若只算在戰場第一線直接從事戰鬥任務的人員,傷亡率將更高。
根據日軍參戰各部隊的戰鬥詳報記載,忻口戰役期間(10月13日至11月2日)日軍各部隊的傷亡情況,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有的部隊傷亡過半,遭到殲滅性的打擊。例如以下3個大隊:
其一,步兵第42聯隊第3大隊在10月13日至16日、短短4天的傷亡率就高達75.19%。若只算該大隊在一線直接從事戰鬥任務的人員,傷亡率更高達90%以上。
其二,步兵第21聯隊第1大隊一度被困於下王莊附近,在中國軍隊的持續進攻下,受到重創。該大隊於忻口戰役期間,參戰736人,傷亡549人(戰死174人,負傷374人),傷亡率74.59%。
其三,配屬混成第15旅團的大泉支隊在忻口戰役期間參戰497人,傷亡313人(戰死91人,負傷222人),傷亡率達62.98%。
此外,10月24日才投入戰鬥的聾島支隊中國駐屯步兵第2聯隊第1大隊第3中隊,經過了10天的激戰後,到11月2日,該中隊戰死33人,負傷62人,僅剩31人,傷亡率高達75.4%。
(二)某些部隊儘管未遭到殲滅性打擊,傷亡也很大。例如,步兵第21聯隊第3大隊參戰637人:傷亡272人(戰死88人,負傷184人),傷亡率42.7%。
(三)也有一些部隊的傷亡較小。例如、忻口戰役期間,步兵第21聯隊第2大隊參戰815人,傷亡206人(戰死58人,負傷148人)、傷亡率25.28%。步兵第16聯隊參戰1476人,傷亡255人(戰死54人,負傷201人),傷亡率17.28%。步兵第30聯隊參戰1412人,傷亡122人(戰死27人,負傷95人)、傷亡率8.64%。堤支隊參戰475人、傷亡78人(戰死24人,負傷54人),傷亡率16.42%。
根據上述資料,我們可知,儘管日軍有的部隊傷亡很大,但也有許多部隊傷亡較小。因此,忻口戰役日軍傷亡6245人(戰死1651人,負傷4594人),從邏輯上是說得通的。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該數據就一定正確。這是因為,另一些文獻資料有不同的記載。根據日軍步兵第42聯隊戰鬥詳報記載,忻口戰役該聯隊戰死將校19人,准尉以下501人;戰傷將校25人,准尉以下876人。而據1988年發行的《山口步兵第42聯隊史》—書的第7編第5章記載,忻口戰役步兵第42聯隊戰死將校44人、准尉以下1377人、戰傷將校以下997人。請注意後者的記載,僅步兵第42聯隊就戰死1421人,如果屬實,忻口戰役日軍就不止傷亡6245人。但遺憾的是,目前也不能證實後者的記載是絕對正確的。筆者認為,關於忻口戰役日軍傷亡問題,在沒有其他資料佐證的前提下,恐怕目前還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未完待續……】